惊鸿游龙[综+剑三]_裁风【完结+番外】(138)

阅读记录

  女人终究还是多疑的。何红药难道就一直没发现夏雪宜其实对她并没有那么喜欢吗?一开始她当然没发现,但是时间长了,也还是会有直觉的。不过那个时候夏雪宜对她也算尽心,她还能骗骗自己。

  等夏雪宜喜欢上了温仪,露出来的马脚就更多了。

  然后他某天再以去监视温家六兄弟的名义去看温仪的时候,就被何红药抓了个正着。

  何红药冷笑着抓着他的手腕直接在温仪面前现身了。

  温家发生的事qíng让人羞于启齿,温仪了解得并不深,却也知道是苗人将他们家害到如斯地步,所以乍然一看到何红药那一身苗疆服饰,登时吓得尖叫一声,夺步而逃。

  何红药再次嗤笑一声,而后毫不犹豫地——折断了夏雪宜的双腿。

  “夏郎,我爱你深入骨髓,所以我们要永远在一起。姐妹们总说男人不可靠,可我又实在不舍得对你用蛊,索xing……打断你的腿,这样你是不是就再也不会离开我了?嗯?”

  这个消息,唐惊鸿是从何教主的信里得知的。

  何教主的信里说何红药带着断了双腿的夏雪宜回来苗疆的时候他也给吓了一跳,甚至还想替妹妹教训一番夏雪宜,没想到紧跟着就查出何红药有了身孕。

  天大地大,孕妇最大,何红药是真的喜欢夏雪宜。夏雪宜如今这个样子,又身在苗疆,估计一辈子也就只能留在何红药身边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苗疆姑娘向来便是这样,爱了就刻骨铭心的爱,不顾一切、费尽一切手段也要将qíng郎留在身边。这对于中原人来说可能有病,可中原女子那套“问君有两意,与君相决绝”的做法也让她们没法理解——这不是便宜臭男人了么。

  捏着薄薄的信件,唐惊鸿心想,也不知道何红药对夏雪宜的爱又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尤其是夏雪宜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被这样对待,他对何红药只会越来越厌恶,待时间长了,何红药再多的爱,恐怕也要被消磨殆尽了,等到那个时候,何红药还能觉得幸福吗?

  ——唐惊鸿想的没错,自从被折断双腿后,夏雪宜更是懒得掩饰内心对何红药的厌恶,一直冷着张脸,果真慢慢消磨掉了何红药的感qíng。不过这个时候他们的女儿已经出生,小姑娘取名何青青,生得玉雪可爱、乖巧伶俐、十分讨喜,何红药成了母亲,那是有女万事足。

  ——丈夫?那是什么?不多说了,去给闺女多做几套银饰。

  没了何红药的看顾,整个五毒教便没有人在意夏雪宜了。他行动不便,竟是连温饱都保证不了,饥一顿饱一顿地过了十几年。

  何青青长大以后知道自己有这么父亲,也曾去看过。夏雪宜明明就没见过这个女儿几面,这个时候却摆出一副父亲的样子,一面咒骂着何红药就是个毒妇,一面让青青将他搬离这个鬼地方,好好照顾他。

  然而何红药不好意思,唐惊鸿却早就把当年的事qíng给青青说清楚了。

  所以青青看着人不人鬼不鬼的夏雪宜,就只平静地问了一句话:“如果女儿将来遇到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父亲会希望这个人得到好的照料吗?”

  夏雪宜登时呆在了原地。

  不到一个月,他便孤零零一个人、悄然无声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未曾激起一点波澜。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唐惊鸿收到消息后并没有太过关注,此时她潜入了大明皇宫,站在崇祯皇帝的书房里。

  ——装神棍。

  “今年四月,南赣将有起义军;七月,蓟门驻军将会因为饥饿索饷鼓噪;同月辽宁宁远军中四川、湖广兵将因缺饷四个月而哗变;南方即将发生数起天灾,

  第150章10.18二更

  唐惊鸿说的话,崇祯最开始是一个字都不信。

  但是亡国之君四个字太重,重到,就算是有人胡说八道,他也不敢掉以轻心。

  所以他qiáng迫自己冷静下来,用自己登基之后最为平和的语气问道:“你怎么会知道?”

  唐惊鸿淡淡道:“扶乩卜卦之言,信不信在陛下。”

  崇祯沉吟了一下,又问道:“可不是说天机不可泄露?”

  “若以我之己身能够挽狂澜、拯黎庶,莫说短寿,便是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又有何畏惧?”唐惊鸿故作玄虚地掐了个指诀,低沉道:“不出十五年,金兵便要出山海关、抵京师,进而挥军南下——这个腐朽的朝廷没什么可惜,我只是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扬州十日’、‘嘉靖三屠’……不忍心看着繁华阜盛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陛下,您忍心吗?听说前两日您刚得了一位小公主,待她长大成人,您忍心让她看着这大好山河满目疮痍吗?”

  崇祯猛地握紧了拳头。

  唐惊鸿适时地退后一步,神态也恢复了平静:“马上就要四月了,我说的是真是假,陛下不如亲自验证一番——义军之事兴许做不得准,但七月份的天灾,却并不是在下能够胡言乱语出来的。”

  “好,朕便看看你说的,到底是否会成真。”崇祯沉声道:“不过这几日,就委屈姑娘了——来人啊。”

  锦衣卫们应声而入,看到书房中间的唐惊鸿,全都愣住了——御书房多了个人他们完全没有察觉。

  其中的头领正要跪下请罪,崇祯却一摆手:“请这位……”说到这里,崇祯突然发现自己来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

  “我姓唐。”唐惊鸿道。

  崇祯轻咳了一声,继续道:“请唐姑娘去休息,好好招呼。”

  锦衣卫们虽然不解其意,却还是齐声应下,随后请唐惊鸿去了后宫一间无人居住的宫殿住下。

  崇祯虽然并没有完全相信唐惊鸿,却还是命人前去南赣,暗访排查有无造反作乱的可能,同时也派了人,将唐惊鸿的住处团团围住,日夜监视。

  唐惊鸿丝毫不以为意,有时候出来亮个相,偶尔就回去帮会领地——副本世界的时间流速比帮会领地快得太多,有时候她可能只是在帮会领地钓个鱼,这边就过去了三五天。

  可锦衣卫们也自信,凭着他们这么严格的监视,她若出去,他们是不可能一点也察觉不到的。

  所以这位唐姑娘有古怪。

  崇祯收到锦衣卫这样的汇报之后,对唐惊鸿的话便信了几分。

  随后,南赣果真发生了动乱,幸好他经过唐惊鸿的提醒,提前做了防范,很快便被镇压了下去。随后他又指派了靠谱的大臣前往东南沿海一带督建水利工事,为七月汛期做好准备——在七月汛期到来之前,蓟门驻军先因为军饷之事闹了起来,也因为有所准备,很快便平息了。等到七月汛期到来,浙江、嘉兴、绍兴果真如唐惊鸿所说,海溢,yín雨,大风……若非他信了,提前做好了防范,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

  再加上唐惊鸿在后宫时不时地失踪。

  崇祯彻底将她当成了什么能掐会算的世外高人,甚至于一根救命稻糙,请她帮忙改变大明气数。

  唐惊鸿看出崇祯是真的信了她了,便又有意拿乔,推辞了几句。

  然后崇祯为了留下她帮忙,直接将她封作了国师。

  此举自然也是引起了朝臣和内阁的不满。不过唐惊鸿仗着从程灵素那个世界拿到手的各个版本的明史在手,对付这些大臣完全不成问题——但凡在中央能说上话的,基本都算是青史留名了,要在这其中找到他们的黑点,简直不要太容易,就算找不到,以唐惊鸿的身手外加帮会领地掩护,现找个黑点也不是什么问题。

  唐惊鸿掐着这些大臣的七寸,崇祯又对她极为信服,让他们完全不敢对她有什么意见,她很快便在朝廷里站稳了脚步。

  唐惊鸿知道这种方法很不妥,不过如今是非常时刻——内忧外患、天灾人祸齐发,根本没时间让他们循序渐渐地采取什么温和的手段。她都想好了,若有必要,她甚至都不介意潜入城中富户家中,搜刮走将他们仓库中的财富和米粮,qiáng行为国捐款←当然,感谢纪念他们这番贡献的石碑也是会竖起来的。

  能爬到中央的官吏,不管人品如何,才能多多少少都是有点的,只是他们之前各有私心,拉帮结伙、贪赃枉法、欺上瞒下那一套玩了一辈子也没玩够,崇祯又是才登基没两年,很多时候根本就支使不动他们。如今有了唐惊鸿,用这种不一般的手段震慑着,全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生怕哪天这位国师大人就把他那点黑点捅到皇帝跟前,让自己脑袋落地——听说这位国师大人不但知道他们已经做过的坏事,甚至连没做的都能说中一二,更让他们敬畏。

  大明不缺人才,也不缺钱财——当然都在民间,任凭崇祯为国库愁得连日连夜睡不好,用尽手段想让富商捐钱,就是没有一个人肯捐。本来这也不算什么,奈何时间不等人,唐惊鸿只能用点非常手段,再加上她手头的建文帝宝藏,朝廷的国库很快便充盈了起来。

  虽然还有些小摩擦,但是这些官场上的老油条们非常有分寸,将将踩着唐惊鸿的底线,倒也不是不能容忍。

  如此一来,全国上下风气一肃——军饷按时发,将帅指挥尽心,捷报连连,皇太极手下的后金兵马始终不能彻底拿下辽宁,更无论进军京畿;各地仍旧是自然灾害频发,自有富户自觉地拿钱拿粮出来,日子虽然艰苦,倒也都能过下去,自然安抚住了民心。

  等皇太极彻底认识到自己是永远不可能带着后金部族冲破袁崇焕在东北的防线、因而率众彻底归附大明的时候,唐惊鸿已经在这个世界待了八年了。

  崇祯皇帝紧跟着便按照唐惊鸿的指示,将后金部族彻底打散,分别送去全国各地居住,又重金招募中原居民前去东北定居——甚至都打出“黑土地、肥沃的土地”之类的广告了。

  这八年里,袁崇焕曾被她当着皇帝以及广大朝臣的面子面斥骄纵自大,有点成就可能就要拥兵自重,吓得他连忙把小儿子袁承志送来京城做质子——当然名义上是幼子顽劣,他自己军务繁忙,请国师大人代为调教。

  唐惊鸿收下了,然后和阿九放在一起教养——阿九是崇祯的长平公主,正巧是在唐惊鸿进宫那一年出生的。后来唐惊鸿瞧着她生得极为秀美可爱,更兼聪明伶俐,便收作了徒弟,教她习剑。

  对此崇祯自然是一万个同意的——若长平公主能学得她哪怕一星半点的本事,也足以辅佐太子延续大明的江山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裁风 剑三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