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拖油瓶_八爷党【完结】(140)

阅读记录

  朝中百官想来也知道圣人的顾虑,事关朝廷颜面,以及南安郡王的xing命之危,孰重孰轻?

  兵部和军中将领是考虑到自身,所以不得不站出来请战。可是对于文官来说,站在主战这一边会得罪南安郡王甚至是异姓王和功勋老族,倘若真的因此叫另三位异姓王心生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感而出了什么罗乱,恐怕还要背上这个责任;而站在主和这一边又会得罪圣人,并且还会落下个怯战不作为的话柄儿……唯有另辟蹊径,又实在没有解决问题的两全之法。当真是进退维谷,叫人无法轻易开口表明态度。

  就连素有急智的陈珪都没有说话,众人论及长袖善舞揣摩圣心者还不如陈珪,当然更不敢说话。

  圣人无法,只得暂且退朝。待文武百官鱼贯退出勤政殿后,又命掌宫内相宣陈珪入御书房觐见。

  陈珪见状,只好向围在身边打探口风儿的同僚拱了拱手,跟随小太监再次返回宫中。

  君臣两个在御书房商量了什么,外人自然不得而知。只知道陈珪出宫之后,圣人转道儿便进了后宫,寻老圣人说话儿。

  彼时南安太妃也递了牌子入宫,正在向几位地位尊崇的老太妃老太嫔哭诉。

  南安太妃年纪虽大,却并不是个糊涂不知事的人。朝廷有意削藩,自然把四大异姓王看的如眼中钉ròu中刺一般。其中北静王刚及弱冠,自忖心机手腕不如圣人,早早jiāo了兵权娶了公主以示其忠。如今虽不能手掌大权,但每日清闲读书安享尊荣,倒也乐得逍遥。

  下剩的东平、西宁两位郡王为人低调,虽然不想把手中权柄拱手让人,也不想做的太出挑惹了朝廷的眼。于是便在圣人以练兵为由四处安cha耳目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家行事却是越发谨慎起来。到了这一二年间,就连自家女眷都向少同京中往来。只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儿上安安稳稳的逍遥自在。

  为由南安郡王权柄最重,声势最为煊赫。不但坐拥十万jīng兵,更戍守西海沿子这等膏腴之地,正可谓是羽翼丰满。说句不当的话,倘若一时有个不满想要揭竿而起,也并非没有一拼之力。

  因此朝廷也最为忌惮南安郡王这一脉。那会儿南安王府气运正旺,阖家上下皆以此为荣。这会子陡闻噩耗,府里的男丁女眷才知道慌了。深悔往日行事太过嚣张扎了人的眼。待到西海沿子的驰报并藩国的国书一同入京之后,南安太妃更是急忙入宫寻太妃太嫔们求qíng,生怕圣人铁石心肠,存了借刀杀人之心对南安郡王不管不顾。

  南安太妃甚至在私底下怀疑,这次南安郡王带兵领战却中了埋伏兵败被俘乃是圣人从中作梗。要不然怎么南安郡王在西海沿子多年无事,偏偏在朝廷想要削藩之后就出了事呢?

  南安太妃越想越不安心,又不敢将心中揣测说与人听。只好趁早入宫寻太上皇老太妃们求qíng。然本朝有制后宫不得gān政,宫中的老太妃老太嫔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得陪着南安太妃哭了一回。

  老圣人听不得这些个后宫女眷哭哭啼啼的事儿,索xing避了开去。跑到上书房看儿孙们读书。

  圣人的脚还没踏进后宫,便有各处的耳报神传来消息。圣人闻言莞尔,登时吩咐轿辇摆驾上书房。父子两圣人陪着儿孙们读了一回书,考校了一回学问,方才转步进了御花园。

  chūn寒料峭,园中百花凋敝,唯有簇簇寒梅傲雪迎霜。一阵冷风扑面,缕缕幽香萦绕鼻端,叫人为之一振。

  父子两个说闲话儿似的提起了南安郡王兵败被俘的事儿,太上皇因问朝廷意yù如何处理此事。圣人便将朝中百官群qíng激昂纷纷主战的意思说了,当然也没忘提及朝廷担忧南安郡王安危之事。

  老圣人轻笑出声,慢悠悠说道:“民间有句话叫做文死谏,武死战,本属应当。可惜什么事qíng但凡跟朝政党争牵扯起来,就变了味儿了。”

  顿了顿,老圣人又笑道:“昔年南安郡王与老祖宗一同打天下,雄姿英发所向披靡,何等英勇。如今儿孙不宵啊!”

  圣人扶着老圣人的胳膊缓缓往前走,没有说话。

  老圣人便说道:“朝廷早有削藩之意。现如今南安郡王兵败被俘,那些个文官武将嘴上不说,私底下也必定议论纷纷,都观望着呢。南安郡王虽不成器,其祖上到底是替朝廷建过功的。况且他又是因战被俘……能让他回来就叫他回来罢,总不能叫外头议论朝廷刻薄寡恩。”

  反正南安郡王这回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即便是被赎回朝,恐怕也没有颜面再掌西海兵权了。

  既然如此,朝廷也用不着把事qíng做绝了。

  圣人闻言沉默了一回,方才问道:“父皇的意思……是想答应和亲?可宫中并无适龄的公主——”

  即便是有,他也舍不得拿自己的女儿去填南安郡王的坑。至于效仿汉唐时期随便封个宫女为公主糊弄人的事qíng,圣人也没想过。盖因自本朝建朝以来,吏治清明,军备qiáng悍,一直效仿前明“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之策,圣人年富力qiáng刚刚继位,更不想因这些微末之事败坏了自己的清名。

  要不是南安郡王之事牵扯甚广,圣人恨不得直接摔了那番邦小国递来的国书,钦点兵将挥师西海,直捣其王庭。

  太上皇笑眯眯地看了儿子一眼,随口说道:“chūn寒料峭,这天色瞧着和暖,风地里站久了,还是觉得寒浸浸的。咱们也回去罢。”

  圣人见状,心中恍然,遂住口不谈此事。仍旧扶着老圣人回宫歇息。

  南安太妃此行入宫并没能见到老圣人,郁郁而返。待家去后也不肯消停,四处登门拜访游说朝中老臣在圣人跟前儿替南安郡王求qíng。

  彼时南安郡王兵败被俘,番夷小国以此要挟朝廷以公主和亲之事早已闹得人尽皆知。满长安城内沸沸扬扬,尤其是家有适龄女孩儿的皇亲国戚,更是如临大敌。生怕朝廷会为了赎回南安郡王而牺牲了他们家的闺女。因此频频入宫觐见,当着老圣人、圣人并几位太妃太嫔、皇后妃嫔的面儿,话里话外的打听圣意。其中以忠康亲王最为忐忑。他刚因着朝廷册封郡主一事跟圣人老圣人闹了一回,这会子偏又出了番邦小国意yù求娶公主和亲的。

  明眼人都知道圣人雄才大略,决计不肯向番邦小国忍气吞声。即便这会子碍于南安郡王的安危而忍一时之气,过后也必定要找补回来的。到那时嫁到藩国的公主的下场可想而知。

  忠康亲王为人清高自傲,但是对待家小却向来爱如珍宝。他生怕圣人会以此事拿捏为难他,登时寝食难安。左思右想,还是带着妻女入宫给老圣人请安,这回倒是没忘了跟圣人站在一边儿,言之凿凿的主张出兵扬威,要给那夜郎自大的番邦小国一个教训。

  话锋一转又口口声声地提及“解铃还许系铃人”,明里暗里的表示就算朝廷有和亲之意,也不用把视线放在公主和拥有皇室血脉的郡主的身上。至少南安郡王府自家就有适龄的姑娘……

  太上皇和当今看着忠康亲王一副“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无赖模样,登时就有些忍俊不住。

  当今也觉得无奈。他虽不喜忠康亲王,但是自问对几个侄子侄女儿还是一视同仁的。更不会做出牺牲自家侄女儿和亲来换取南安郡王xing命之事。

  他这些个皇叔皇弟皇姐皇妹们,还真是杞人忧天。

  不过眼见长安城内众皇亲贵族们皆是人心惶惶,圣人少不得当着众人的面儿,表明自己着实没有以皇室公主郡主和亲之意。

  圣人金口玉言,众人自然放了心。消息传到宫外以后,很快便听闻南安太妃有认义女之意。

  这会子不年不节的认什么义女,南安太妃此举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不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南安郡王好歹是朝廷四大异姓王之一,就连圣人都不敢直言不顾南安郡王的xing命安危挥师西海,众人自然更不好多言。

  不过南安郡王府明明有适龄的女儿却不肯出面和亲,又舍不得南安郡王的xing命意yù叫别家的女孩儿顶替,这一番作为着实不是仁义之举,难免惹人非议。

  然而这会子南安郡王府早已是焦头烂额,倒是顾不得这些流言纷纷了。

  消息传到尤家的时候,尤三姐儿也是大为震惊。她记得在原著中虽有南安郡王兵败被俘,探chūn被南安太妃认为义女和亲出嫁的qíng节,却已经是在故事的最后了。可现在却突然提前了好些年……

  尤三姐儿不知道是不是换了圣人登基后产生的蝴蝶效应。

  不过这会子荣国府的贾探chūn还没及笄,想必南安太妃不会凶残到认一个没及笄的小姑娘为义女,让她代替自己的女儿去和亲。贾政夫妇就算再是冷qíng冷xing,只怕也做不出这样令人诟病之事。

  但就算不是贾探chūn,也会有张探chūn,赵探chūn。这时间最不缺的就是卖女求荣的父母,以及红颜薄命的女儿。

  “……这也真是造了孽了。你说男人在外头打了败仗,跟女儿家有什么gān系?偏偏要拿妙龄女儿出去和亲换人。这不就是擎等着送死呢吗?”陈氏一壁收拾着宝哥儿的小衣裳,一壁跟尤三姐儿叨叨。

  她也是生儿育女的人,自然知道这其中的苦楚。民间嫁女,便是嫁到外省都觉得不舍,何况如今要嫁到番邦小国。民风民俗皆有不同,况且那蛮夷之辈又不通教化。“倘若一时挨了夫家的欺负,娘家想仗腰子都使不上力。”

  陈氏说了一句话,复又庆幸起来。还好自家的女孩儿要么嫁人要么订了亲,只剩个四姑娘年纪尚小,即便是这两年相看起来了,也得过两年才能成事儿,倒是用不着cao这个心了。

  否则以尤老太太和尤子玉的心xing手段,还真备不住能做出卖女求荣的事qíng来。

  陈氏这么一想,不免又想到南安太妃yù认义女的缺德事儿。“说是要拿公主和亲换王爷,南安郡王府的昭仪郡主今年不是刚好十六岁嘛。为人子女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今长辈身陷囹圄,晚辈要克尽孝道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南安郡王府明明有适龄的女孩儿,却因为舍不得自家的女儿反倒要去祸害别人家的女儿。眼睁睁瞧着无辜女孩儿替他们去遭罪,却留着自家的闺女在繁华之地安享尊荣?还真是恬不知耻。”

  “……依我说,倘若那南安郡王略有一点儿气xing,就该战死在西海沿子。而不是叫那番邦小国拿着他的xing命来要挟朝廷。也算是替自家的后人积些yīn鸷。”

  尤三姐儿闻听陈氏这一番话,也跟着一声长叹。

  当今圣人雄才大略,自继位后便是厉兵秣马,肃清吏治,可见其野心勃勃,绝不是安稳守成之君主。

52书库推荐浏览: 八爷党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