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拖油瓶_八爷党【完结】(152)

阅读记录

  母女姊妹多年不见,自然有许多的话说。说着说着,不免就提到了各家的长短。

  一别经年,长安城内风景如旧,可人却不同。就拿贾府来说罢,自出孝后,王夫人便张罗起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原本想着宝玉成婚之后能想着建功立业之事,却不曾想宝玉之顽劣一如以往。从不肯认真读书,每日只管在家中同姊妹丫头们胡闹。宝钗也劝不听,只得随他去了。

  “说来倒也奇怪,世人都知道宝姑娘同宝玉房里的袭人好,晴雯不喜欢她。那袭人也是百口的称赞宝姑娘显德。却没想到宝姑娘嫁过来以后,第一件事便是打发了袭人那丫头。反倒将莺儿和晴雯开了脸儿,给宝玉坐了房里人。你没瞧见袭人走的时候淌眼抹泪的可怜模样儿,跪在老太太和二太太的院子里哭着说什么宁可一头碰死了也不出去。二太太素xing都是喜欢她的,那会子竟然也没说一句话,由着宝姑娘把人撵走了。”

  尤三姐儿听了这话,并不意外。只笑着说道:“这便是机关算尽,却没算到人心叵测,反复无常。”

  尤氏闻言,不免想起那些年府内的一些流言,嘲讽似的勾了勾嘴角,说道:“都说袭人是宝玉跟前儿一等一的得意人儿,别人倒也罢了。偏生宝玉的心肠也那么狠。好歹是伺候了一场的屋里人,怎么连句话也不说。没的叫人心寒。”

  不过宝玉向来都是如此,众人虽说心寒,倒也不觉得意外。

  除了宝玉和宝钗,史湘云在尤三姐儿赴西海上任的第二年也嫁人了。嫁的正是卫家的小子卫若兰。如今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小日子倒也过的和和美美的。

  尤三姐儿想到原着中卫若兰战死沙场之事便发生在西海沿子,如今西海沿子早已被柳湘莲治理的固若金汤,朝廷各边也有jīng通战事的将领镇守,况且自新皇登基后,兴利除弊,肃清吏治,厉兵秣马,连卫若兰之父都不曾战事,想来也不会出现卫若兰战死致使史湘云流落风尘之事发生。

  四姑娘惜chūn也在出孝之后被尤氏许配发嫁了。嫁的便是冯唐将军的长子冯紫英。这些个心腹老臣原本就是一条心支持圣上的。原着中没少给皇帝添麻烦,甚至还策划出行刺谋反之事。如今赶着太子登基,与太上皇关系和睦,这些功勋老臣便也越发死心塌地跟随圣人。再加上有些人家儿子孙成器,并没有发生原着中四王八公十六侯皆倾颓败落之事。便有某些子孙不成器的诸如宁荣二府这一类,倒也可以安享尊荣。

  在这一点上圣人倒是颇为仁德中正,并不如原着那位刻薄寡恩。

  不过令尤三姐儿没想到的却是薛蟠与邢岫烟这一对儿欢喜冤家。却说那薛蟠本是个呆霸王,邢岫烟又素来不争不抢,如闲云野鹤。众人当初闻听这一门亲事,皆叹邢岫烟是一朵鲜花查到了牛粪上,又恐薛蟠是粗鲁之人,只怕婚后会给邢岫烟气受。

  却没想到那薛蟠看着唬人,竟是个银样镴枪头。婚后不下几个月,便被邢岫烟治的死死的。若说那邢岫烟,也从来都是温声细语,没个高声说话的时候。偏偏薛蟠就怕她,即便是见了邢岫烟皱一皱眉,薛蟠都不敢喘一声大气儿。

  “……前年生了个姐儿,把那呆子乐得什么似的。如今又怀上了,是来年四月份的产期。得知你回京了,她原本也想过来的,奈何身子重,她婆婆和那薛呆子都不许她出门,这才罢了……”

  “……去年老爷要给二姑娘说亲,说什么看上了大同府的孙家。祖上乃是军官出身,原是咱们家的门生,又有世jiāo。叫什么孙绍祖的……后来朝廷查处贪官,查出这姓孙的不但吃空饷,贪墨了皇上买战马的钱,听说这当中还有大老爷的gān系……好在咱们家世jiāo众多,都说的上话,圣人又顾念着咱们家祖上的功勋,只贬职罚银,倒没有如何处置。那姓孙的倒被斩了头……二姑娘的婚事便也没了着落。我瞧着可怜,索xing也替她相看了人家儿,是齐国公家的长房庶子,打小儿是在主母身边养大的,为人老实敦厚,家中主母也慈善,因着是一手养大的,待他比亲儿子也不差什么。如今到了适龄之年,便也想替这庶子相看个姑娘。家世当然要门当户对,xingqíng也很重要。最主要的是不能娶个xing子太左qiáng的,免得闹得阖家不宁。我听了这消息,倒觉得这条件跟咱们家二姑娘很是相配……”

  “……三姑娘比之二姑娘更有不如。因着她生的好,为人又jīng明。去岁宫中大选的时候,便被二老爷二太太送进了宫。跟她大姐姐一样,现如今也在女史的位子上熬煎着。也不知道多早晚才能熬出来……你说二老爷二太太究竟图个什么,家里又不愁吃穿,难道子孙不成器,送个闺女便好了?当今又不是宠爱飞燕合德之流的昏君。便是看中了探chūn,又能怎么样呢?”

  “……林姑娘也嫁了,林姑父做主嫁给了丞相袁阁老家的小孙子。袁家世代书香,乃诗礼大家,袁阁老又是国丈,这一桩婚事自然是门当户对。那袁家的小公子也是容貌俊秀,天资超逸之辈。小小年纪进学读书,十七岁就中了进士。现如今在翰林院奉旨待招,清贵得很。我瞧着也唯有这样的郎君才配得上林姑娘……”

  尤三姐儿细细听着尤氏与尤二姐儿的念叨,忍不住一阵恍惚。

  没想到一别经年,红楼中的女孩儿们竟然都各自成家,有了不同的生活。

  尤三姐儿不免有些唏嘘。不过转念一想,这样的结局总比原着中那凄凄惨惨的样子要好。毕竟日子就该这么平平淡淡地过,细水长流,方是人生。

  尤三姐儿这么想着,恍惚间又听到家下来进来通传些什么。待要细听时,只听门外突然传来一阵笑声,犹如清脆的风铃一般,那笑声又远及近,还夹杂着几声孩童的吵闹声,只见一个打扮的炫彩辉煌,犹如神仙妃子般的妇人一手领着个年约十二三岁的姐儿,一手抱着个两三岁的哥儿,一阵风般的进了门来,开口便笑道:“我来迟了。你们可别怪我罢!”

  尤三姐儿定睛一看,竟然是荣国府的琏二奶奶王熙凤。

  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尤氏便起身笑道:“你这个破落户,不是说今儿有事qíng需要料理,怎么又来了?”

  王熙凤便笑道:“倘或是别人家回京,我少不得要等着礼数过几日登门。既是三妹妹家来,我又怎么能不来?”

  说起来,王熙凤倒也想着那年小产时尤氏姊妹登门探望她,劝她的那些话。要不是有众人相劝,还有尤三姐儿替她请了好大夫治病,她也不会大彻大悟,将养好身子后顺利生了个哥儿。

  现如今在府里正是扬眉吐气,得知尤三姐儿家来,王熙凤岂有不来之礼?不但尾随尤氏婆媳来了。还把巧姐儿和哥儿都带来了。也是让巧姐儿和哥儿见见姨母的意思。

  王熙凤怀中的哥儿生的粉雕玉琢,真真是继承了父母长相之所长,俊眉修目,顾盼生辉,隐隐间已露出倾世的容色。

  一双漆黑如墨的眸子叽里咕噜转个不停,看到尤老太太怀里的哥儿,不免眼睛一亮,指着瑾哥儿奶声奶气的道:“我要跟弟弟玩儿。”

  一句话没说完,跟在尤二姐儿身边的哥儿和秦可卿身边的小子都吵着说道:“我们也要跟弟弟玩儿!”

  众人忍俊不住,尤氏便搂着孙子笑道:“傻小子,那是你的舅舅,可不是你弟弟。”

  说话间,几个孩子早已簇拥到尤老太太的身边看着瑾哥儿。瑾哥儿年纪还小,正是爱睡觉的时候。眼见着众人“虎视眈眈”地瞧着他,登时便打了个哈欠,闭目睡了。

  几个哥儿瞪大了眼睛打量瑾哥儿半晌,瑾哥儿仍旧淡定的睡着。众人都不依了,一窝蜂的跑到各自的母亲身边告状,只说“小弟弟不理我”。

  众人各自忍笑,好容易劝了一回,小孩子们仍是吵吵嚷嚷的叫人头疼。尤老太太没有法子,又恐众人吵嚷吵醒了宝贝重孙子,只得向宝哥儿央求着要他带着弟弟侄子们到园子里玩儿。

  宝哥儿眼见瑾哥儿睡了,也不耐烦听女眷们说话,立刻带着小子们走了。

  尤三姐儿只见四五个小子们犹如过境的狂风一般呼啸着离去,不免瞧了瞧仍旧在老太太怀中睡着的瑾哥儿。

  世人皆言高堂俱在,儿女双全,夫妻和睦,高官厚禄为大团圆。

  如今尤三姐儿端坐家中,就这么说说笑笑地同姊妹亲人闲聊说话儿,每个人都过的极好,每个人都笑的极为慡快。成群的小孩子在宅子里外跑来跑去,清脆的声音将偌大宅院渲染的越发热闹。

  明天还要去陈家拜见最疼爱自己的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母表雄表嫂,还有身子还不到自己腰高的小侄子小侄女,大家都是好好儿的,顺遂安康……想想都觉得心满意足。

  尤三姐儿正想着陈家众人的时候,门子再次进来通报,只说陈大老爷带着阖家上下都来拜访。便是陈老太爷并陈老太太也都来了。众人闻言,慌忙起身迎出院子。

  舅母冯氏与表嫂徐氏扶着jīng神健硕的陈老太太进了门儿,陈家的小侄子小侄女都在后面跟着。陈老太太没等尤老太太抱着瑾哥儿迎到跟前儿,就朗声笑道:“许久没见我们家三姐儿,老身在家急的了不得,实在等不住了,只好登门了。失礼之处还请老亲家不要见怪。”

  说罢,连忙将尤三姐儿搂到怀中细细打量了一番。尤三姐儿经年不见外祖母,但见陈老太太除了头发霜白,人却越发硬朗健谈,不免含泪的喊了声老太太。

  陈老太太瞬间便红了眼圈儿,连连说了几句“好”,仔细端详着尤三姐儿笑道:“你也长大了,是做母亲的人了。”

  尤老太太抱着瑾哥儿上前,笑着回道:“这是哪里的话,整日里想着老亲家过来坐坐都不能呢。咱们一家人,何必说这外道的话。我倒是觉着咱们今儿热闹极了,说好了必定要乐呵一回,不醉不归才是。”

  说完,又把瑾哥儿小心翼翼地送到陈老太太的怀中。

  瑾哥儿不知道什么时候醒了,一双漆黑的眸子牢牢地盯着陈老太太,歪着脖子细细打量,尤三姐儿上前接过瑾哥儿,教他叫人。

  瑾哥儿转了转眼珠子,咿咿呀呀的叫了一声,也听不出什么,陈老太太却是高兴极了。满口儿的称赞瑾哥儿聪慧。

  众人簇拥着进了正房,相互落座。闹吵吵的说着话。

  一时小丫头子来传午膳预备妥当,询问何处摆膳。

  尤老太太便道:“就在这边儿厅上。”

52书库推荐浏览: 八爷党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