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拖油瓶_八爷党【完结】(72)

阅读记录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得了消息的尤老太太被丫鬟扶着赶了过来。直到了跟前儿,口内仍是百般的不依。直说陈老太爷给起的rǔ名太过珍贵,恐怕哥儿担不起。合该换些贱名字才好。

  陈老太爷闻言,不着痕迹的皱了皱眉,开口笑道:“这倒也无妨。圣人云子不语怪力乱神,咱们这样的官宦人家儿,终久比不得那些个乡野愚民,哪里会信这些鬼话。何况宝儿将来是要进学入仕的,倘或取个rǔ名太过卑贱粗鄙,叫外人知道了反招人笑,会说咱们尤家并非正经读书人家,所以才学那些个愚民愚妇之举。”

  尤老太太听了这话,心下一噎,待要开口反驳,却被一旁的尤子玉笑着开口拦下了。因又说道:“岳丈大人所言甚是。当今圣人素来不喜鬼神之说,咱们身为臣子的,更该懂得上行下效。依我说宝儿这名字就很好,咱们尤家盼星星盼月亮盼了这么些年才盼来的嫡长子,可不就是如珠如宝的么。”

  尤老太太见儿子都这么说了,心下也是无可奈何。只是仍旧有些不满,口里碎碎叨叨的嘀咕着。陈老太太看在眼中,顿觉尴尬。

  陈氏也是一阵怒从心头起,目光冷冷地瞪了尤子玉一眼。尤子玉心下一凛,忙的开口向尤老太太问道:“母亲劳累了一夜,早也乏了,怎地没回房歇一歇。眼看便至年关了,倘或母亲这会子累坏了,可叫我们如何是好?”

  尤老太太见问,因回说道:“我原也想着回房睡个回笼觉。偏得知亲家一家都来了。我怎好舍了亲家们自己去歇着,叫外人瞧着也不像。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尤家是故意冷落人似的。”

  陈老太太听了这话,开口笑道:“老亲家实在是多心了。我们都没这么想。”

  尤老太太赔笑道:“我知道亲家母是个不会多心的人。不过防着外头人言三语四说闲话罢了。您也是知道的,自打半年前子璋同六皇子殿下奉皇命下江南赈灾查案,听说因着差事办得好,还得了圣人几次嘉奖。现如今朝上官员谁不jiāo口称赞。都说子璋这次赈灾有功,查案明白,等回京时必定能再升一级的。届时他可就是大权在握的四品封疆大吏了。老身在此倒是先向亲家公亲家母道喜了。”

  陈老太爷与陈老太太闻听此言,忙的摆手摇头,口内谦辞不已。

  尤老太太因又说道:“……我们家子玉生xing鲁钝,比不得孩子他舅舅天资聪颖手段活络,又有太子撑腰,因此在升官儿这件事儿上我倒不敢qiáng求。只是尽我所能不拖累他也还罢了……好叫亲家公亲家母知道,我私心里是这么想的,待孩子他舅舅回京之后再升一级,那户部员外郎的缺儿岂不是空出来了?咱们家子玉虽然不是什么聪明伶俐的人,可是在户部熬了这么些年,些许资历还是有的。俗语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你们说等孩子他舅舅升上去了,能不能举荐子玉接任户部员外郎的缺儿?”

  陈老太爷与陈老太太并不曾想到尤老太太居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登时面面相觑面露惊愕。

  尤子玉也觉得十分尴尬,忙的想要将这话岔过去。还未来得及开口时,便听陈老太爷已然笑道:“朝廷如何考核官吏,选拔官员,此并非吾等所能gān涉。不过尤陈两家乃是姻亲,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总是要守望相助相得益彰才好。等到我儿回京之后,倘或真有机会,老朽会嘱咐他在贵人跟前儿替女婿美言几句的。”

  尤子玉听了这话,不觉大喜,忙的向陈老太爷长鞠一躬,道谢不迭。

  尤老太太也是喜出望外,满口儿的称赞陈老太爷是个明白人,“倒是比我这个妇人家更知道规矩体统的。”

  陈老太爷听尤老太太这一番话着实不像,也不去理论。只笑着转过脸儿去逗弄宝贝外孙子。

  一时宝儿又困了睡觉,众人生怕吵醒宝儿,遂离了里间儿去外头坐下说话儿。尤老太太忙命丫头们看茶,因见陈氏在旁招待陈家众人,不觉笑言道:“媳妇儿昨儿折腾了一整夜也不曾好睡,现如今还是回去歇息一下罢。有我和你老爷在这里招待亲家们。很不必你跟着伺候。”

  陈老太太也是心疼女儿的,听了这话,忙命陈氏回房补觉,因又笑向尤老太太道:“亲家果然是个慈悲心肠的和善人儿。蕙姐儿能有幸嫁到尤家,真真是她的好福气。”

  尤老太太闻言,心下十分喜欢,有道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尤老太太还想着奉承好了陈家人也好帮衬自家儿子的。因此忙的开口笑道:“老亲家这话误了。我们尤家能娶到陈氏这样的儿媳妇,才是三辈子烧了高香的。要不是她给我们尤家添了丁续了香火,我即便是……到了底下也没脸见老太爷的。”

  尤子玉虽生xing优柔,却也是至纯至孝之人。闻听此言,忙开口打断道:“大喜的日子,况且又是大年节下,母亲何必说这样的话。叫儿子怎么过得去呢……”

  尤老太太因这一番话想到早早便去了的尤老太爷,又想到自己一个寡妇辛辛苦苦这么些年总算将独子拉扯大,眼见着他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到了今日才算是正正经经的松了一口气。不觉也是眼圈儿微红。见了尤子玉那般模样儿,不觉也笑道:“这话正是呢。瞧瞧我,还真是越老越糊涂了。这大喜的日子,我说这些晦气话做什么。没的叫大家扫兴。”

  说罢,又命大丫鬟吉祥捧茶来漱口,只说不好叫晦气话沾带来年。

  陈老太太见此形状,也不觉笑劝道:“老亲家不要如此。须知从今以后,这日子必定是越过越红火,越过越亲香的。您老可要好生保养身体,健健康康的守着宝儿成大成人,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也给您老生一个重孙子才是。”

  一句话哄的尤老太太掌不住笑了,连连点头称是。因又想到宝儿出生时尤三姐儿踢翻了火盆儿导致火星窜了三尺来高的喜事儿,不觉拿出来说了一遍。众人听了,都忍不住念佛的说好。

  两日之后便是宝哥儿的洗三礼。尤陈两家的亲朋好友,世jiāo旧故全都来道贺添盆。那一日的热闹喧嚣着实不必细说。

  唯有张允的太太邱氏因上次登门时觉察出尤老太太的不喜,生怕自己再次登门会给陈氏凭添烦扰,因此并不曾亲至。却也打发了家下仆人将jīng心预备的洗三贺礼送至陈府上,央求冯氏登门道贺时顺带替她道喜。

  陈氏见状,虽觉着有些对不住邱氏,碍于尤家众人的颜面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了。只好借着长嫂冯氏的口向邱氏表达谢意。又叫邱氏闲来无事可去陈府逛逛,不要总在家拘着才好。

  尤三姐儿却还记着张家伯父在遭了牢狱之灾没了皇粮庄头的差事后,为了博一个出身,早在十月底便启程下了江南投奔她舅舅。既然舅舅陈珪在家信中明言他得了圣上旨意年下不能回京,想必张允这一个年也是回不来的。

  也就是说张家今年只剩下邱氏带着一儿一女守着祖宅过年,这么一想,倒是颇为凄清寥落。

  思及此处,尤三姐儿不觉长叹一声。陈老太太并冯氏见了,少不得取笑三姐儿人虽不大心事却不小,又问三姐儿缘何叹气。

  三姐儿只见前来道喜的堂客都围着陈氏和宝哥儿转,并不曾留意她们这厢。便将心中所忧之事原原本本的说了。

  陈老太太与冯氏听了,也少不得满心唏嘘。冯氏沉吟一回,开口建议道:“张家兄弟今年不能回京,相公今年也不能回京。姑太太和两个姐儿也得呆在尤家,这么说来不光是张家,便是咱们家人丁也少了许多。既然两家都有思亲之苦,莫不如将张家太太并张家哥儿姐儿接到咱们家,大家彼此亲亲热热的过一个年,岂不解了思亲之qíng,又能更热闹些?”

  陈老太太闻听此言,深赞其妙,忙开口笑道:“这主意很不错。咱们两家乃是通家之好,况且又是姻亲,倒不必太过外道儿的。只是这样的事qíng,你我倒不能做主。待家去后问问你父亲的意思,再派个人去探探张家太太的口风儿罢……”

  正说话间,只见陈氏抱着已经洗完了澡的宝哥儿走过来笑问大家说什么呢。陈老太太并冯氏便住了口,只推脱闲来无事,说些闲话罢了。

  陈氏见状,明知并非如此,倒也并未刨根问底儿。又有前来贺喜的各家堂客们都晓得陈家如今的权势富贵炙手可热,皆凑过来寒暄奉承。一时倒也将先前的话岔过去了。

  ☆、第七十三章

  宝哥儿的洗三礼之后,便近了年关。因着还在国孝之中,凡朝中有爵制人家皆不可筵宴音乐,所以尤家这一年亦不曾预备戏酒,不过是些家宴小集共聚团圆罢了。

  如今且说陈老太太与冯氏家去后,果然同陈老太爷商议了请张家母子来陈家过年之事。陈老太爷念着两家的姻亲qíng分,不过略微忖度,便含笑应了。又想到张允不在,邱氏一个女人带着哥儿姐儿独居京中且不容易,也不待年节正日,只赶着腊月二十八就将人接了过来。次后又按着陈家的规矩为张华张妍姐弟两个预备了新衣并压岁钱,又嘱咐陈桡好生陪伴张华,莫要拘束了他……如此这般桩桩件件的jiāo代明白了,这才罢休。

  邱氏看在眼中,愈发感激陈家。每每于无人时拉着一双儿女叹息道:“真真是没有想到,陈家竟然是这么重qíng重义的人家儿。怪道世人都说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qíng。咱们张家真是烧了几辈子的高香,才能得了这么一门好姻亲。你们姐弟两个可要惜福,今后要好生待着二姐儿才是。”

  张华听了母亲这话,不觉脸面一红,憨憨的点了点头傻笑不语。

  张妍看在眼中,笑向邱氏道:“妈这话说的极是。我瞧着弟妹也是最好不过的。不拘是相貌人品,家世xing格都没的说。况且又是读书知礼的大家小姐。我最喜欢的便是她那份温婉从容,从不仗着自己家世好就横行霸道掐尖卖快的。我们几个打小儿一处长大,认识了这几年,姊妹们相处都是最有尽让的。等将来二姐儿过门后,我们只有更和气的,再无争执吵嘴的道理……倒是弟弟他生xing左qiáng,只怕偶尔会气着二妹妹。我只把丑话说在前头……倘或弟弟敢对二姐儿不好,咱们全家都不饶他。”

  张华原本臊的满面通红,立在原地束手束脚的。听了这话,反倒是心下一噎,梗着脖子的道:“谁说我对二妹妹不好?我只有敬她让她的理儿,怎么会对她不好。你们也忒浑说了。”

  一句话未落,邱氏与张妍早掌不住的笑了。张妍笑的前仰后合的,差点儿流出泪来,索xing猴儿在邱氏的身上,指着张华笑道:“妈你快瞧弟弟这傻样,连正经话玩话都分不出了,认真要同我恼了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八爷党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