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十三养妻记_我来就山的【完结】】(140)

阅读记录

  这份自律,胤祥自叹不如,可能是跟着皇上的时间多了,这小安生学得的也多,比起其他孩子,更多了份稳重。

  到底,胤祥与林黛玉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多时候,很多事qíng他们也是刚刚接触学习,只能说双方都在努力吧。胤祥尽量保持着他的好习惯,将上辈子他与父亲相处时候的一些心得用上,他与安生相处,他更像是朋友,而非当下流行的严父。

  小安生听到额娘的建议,乖巧地将手里头的东西都往池塘撒了下去,之后乖乖跟在林黛玉的身后,迈着小短腿往院子里去了。

  等到人都走光了,府里头的小厮们开始忙活,这油腻腻的点心扔到池塘里,鱼儿吃不完,自然是要清理。清理完了,那边小阿哥的赏赐也到了,几个人高高兴兴地领了钱,说说笑笑地往外院走。

  作者有话要说:  新文今晚开始更新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对自己无语,订货会要来了,旧文还没完结就开新文,只怕是要bī死自己的节奏::>_<::(本文可能要变成隔日更……)

  感谢小小燕子飞啊飞的地雷!

  第93章 太子之位

  胤祥带着培英院出来的学生们巡视chūn耕的各项准备工作, 自从他的实验室建起来之后, 在他把控大方向的前提下,各项细节事项都分发出去给了其他人。而培英院的学子们,就在他的准许下,有兴趣的人开始加入各个环节,成为大运作机器中的小螺丝钉,兢兢业业地发光发热着。

  此番巡视, 除了要看新种子的实验qíng况,还需要测量亩产, 观察各种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的表现,以及各地不同的土壤qíng况对产量的影响。这些先前都已经分发下来,胤祥来也只是为了审视一番,看看各个环节有没有改进的空间罢了。

  年后京城的局势变换他也看不清了,既然已经不再是按照他的愿景发展着,为了防止意外中发生的事qíng,他还是躲开为妙。

  与其他皇阿哥不同的是,胤祥涉及的行业大多是国计民生,而非来钱快的行当。也正是因此, 他身上几乎没有把柄可以拿捏, 一些习惯投机取巧的人自然不喜欢他。

  如今清朝除了爱新觉罗氏,还有许多分管着各方势力的人, 蒙古的部落首领,原女真族,以及汉族的世家大族等等, 需要平衡的东西太多,有时候,并不能以个人的意愿为行事标准。胤祥清楚自己的定位,也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什么,于是,在看清了未来的路的qíng况下,他很少去挑战未知的事qíng。

  儿子出生之后,他更是惜命。

  林家简单,没什么错综复杂的关系,而章佳氏一族,原本就是靠着章佳氏敏秀以及胤祥等人才渐渐势起,胤祥有意识地修剪过,也很健康地发展着。宫里头有章佳氏敏秀看着,弟弟妹妹都无大碍,胤祥可谓是后顾无忧。

  既然如此,他想要谋划什么,也比其他人方便许多。

  当然,他没这个心思,也没做这些的兴致,对于胤祥而言,与其斗个你死我活,不如将时间jīng力放在建设这个国家上。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想要把控这么一大片江山,想要不流血就做到变革,还是需要一些计策的。

  在进入朝堂之后,胤祥身边也聚集了部分幕僚,在他需要的时候为他出谋划策。这次chūn耕,自然也跟在他身边出来了。

  马车上,胤祥正在喝茶,老先生不辞辛苦,胤祥自然得礼待,难得跟他一块儿,乘了马车。“贝勒爷有所不知,这满人对于汉人的治理一向是粗bào不堪,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死伤无数。皇上登基亲政,确有改善,可到底不完善。”所有的人蜷居在京城,除了偶尔的巡视,根本顾不上其他地方。“这个国家太大,而满人太少了。”

  这位老先生一时忍不住感慨,对于他而言,时光荏苒,不过几十年的时光,便经历了这许多,真是让人唏嘘。

  “是,皇阿玛如今也多重视汉臣,提拔了许多,以汉治汉的政策,还是相当成功的。”这也是胤祥建议的,不过是集结了其他几位大佬的奏报,整合而成。不同的就是,其他人的意见皇上并未听取,胤祥一说,皇上便采纳了。

  “是很成功,只是这样的成功是极容易被钻空子的。”若是被有心人利用了,只怕到时候出了乱子,不仅仅是大臣遭殃,连带十三贝勒这个提议人也得受牵连。老先生慧眼如柱,他用自己经年的经验劝告着胤祥。

  只是这样简单的劝解是完全无用的,且不说胤祥与皇上的感qíng之深,就只凭他是爱新觉罗氏的皇子这一点,就不能推诿。

  “无妨,小心些便是了。如今人人想要建功立业,个个都想升官发财,想得到些什么,自然得付出代价,他们小心行事,就不怕出问题。”出了问题,也不可能是胤祥背着,皇上这个拍板的人,自然也会帮着分享一些压力。

  何况,胤祥从来对那个位置就没什么兴趣,何苦要在朝臣面前维持所谓的形象呢。

  “先生无需多言,此事我心中有数。”胤祥止住了老先生的话头,另起一句:“如今朝中局势不明,皇阿玛对于再立太子之事已然灰心,应该不会旧事重提。至于以后,且等风波平息了,再提不晚。”都是他的哥哥们,如果可以,胤祥只希望大家都能和平相处,少些争斗,上些不必要的làng费。

  “贝勒爷也无需忧心,皇上对您是青眼有加,您这个年纪就有如此成就,宫中的阿哥们没几个比得上的。”老先生还是不遗余力地拍马屁,对于他而已,胤祥可不仅仅是主子,更是一个令人疼爱的晚辈,“当然,若是您能多几个孩子就更好了,且不说福晋的身子如何,这眼下就小阿哥一个孩子,也是不行的。”他一有机会就会劝解,无非就是想着给胤祥纳妾罢了。

  清朝人还是更喜欢儿孙满堂的,子嗣不丰容易被人攻讦,尤其作为一个皇阿哥。

  就这个话题,胤祥实在不想再多说什么,挥挥手,示意他不要再说,“行了,您老自己坐马车吧,我还是出去骑马了。”惹不起,他总躲得起吧。

  等胤祥回了京城,直奔林府,准备去接妻儿回府。路上就接到消息,皇上今日去了潭拓寺,见了元机大师,据闻与大师商讨了国计大事。消息能传到胤祥处,自然也传到了其他人的耳边,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各府的灯几乎亮了一夜。

  久别胜新婚的胤祥夫妇,可不管外头的纷乱杂事儿,腻歪在一块儿,房账之内,动静一夜未停。

  第二日胤祥是用了极大的毅力,才将自己从chuáng上拖了起来,赶着点儿去上早朝。

  或许是皇上与大师的言谈部分内容泄露,今日的朝堂气氛格外诡异,胤祥厚着脸皮应付着各方试探,一律装傻。他其实对于皇阿玛与元机大师聊了什么并不关心,他比较想知道的是,皇阿玛今日叫他将安生带进宫所为何事。

  虽然皇上最近也常常召集各府的孩子,似乎对皇孙们的教育很上心。可一来,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皇子皇孙只要年纪一到,都会被送到阿哥所。二来,皇上召见的大多是小孩儿,年岁小,别说他,就是孩子的父母们都未必定xing,看了又有什么用。

52书库推荐浏览: 我来就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