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玄亮同人)白帝春深_艾草【完结+番外】(72)

阅读记录

  刘备握紧了他的手,道:“孔明与朕同生于乱世,我们都看见了千里荒芜,路有饿殍,人相食的乱世惨状。奸佞当朝,恶官压民。瘟疫,蝗灾,再加连年战乱,正是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当此时,休说礼崩乐坏,就是人们要有一口裹腹的粮食也没有。须知得天下者,当以民为本。岂不见桓灵之举措失当,而失天下人心乎?”

  “…阿斗这不成器的竖子有没有定性朕清楚。不求他有朕才能之十一。不做昏君已是万幸!你以后治国治军,须顾不得他。倘有一日因他之故致使孔明之才不得施展,甚或听信小人之言,逼迫于你…那时休说天下苍生不幸,朕亦抱恨九泉!丞相不见乐毅与伍子胥即为前车之鉴! "刘备凛然望着诸葛亮:“朕不需要你来告诉朕何为君臣纲常。然若卿做乐毅,我为昭王,你又置惠王于何地?你想写一封报燕王书,逃离汉国,让阿斗留下千载臭名吗?”

  “…陛下!”诸葛亮一时惶恐:“太子是臣教导长大,便无陛下之才具,也必不会如此!”

  “丞相天下奇才,唯有识人之明不如朕。”刘备冷然道:“还有,知子莫如父。在这个问题上,你必须听朕的。”

  “……”

  “丞相,朕如今要交付予你绝对的权力。你不能只做管仲,乐毅。甚至不能只做周公!必要之时,你当做伊尹,行废立大权!如此托付,方可震慑群臣,令他们知道,就连阿斗也得依靠你,废立以下的事情,谁也别想质疑丞相之权力!”

  “…陛下!”

  “朕不会作昏君乱权之言,颠倒君臣纲常。朕说的话,做的事自有道理。就算你觉得这个托付之言令你难以承受,朕也必须这么说。”

  “诚然,以阿斗之才,杀不了你。以孔明之能,绝不会为他所害。但朕也不希望你有一日被逼出逃到别的国家,尤其是东吴。你兄长在那里。”刘备说:“哦对了,你还有个堂弟在曹丕那儿。你也可以去魏国。但朕要你永远都是我刘家的臣子。”

  “……”诸葛亮沉默片刻,缓缓道:“陛下之言,臣明白。然陛下若如此托付于臣,日后臣又手握一国大权,专制独行。一朝身故,史家将如何看待于臣?刀笔之下,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伊尹之名,永远比不上周公,是为何故?臣之名声不打紧,若是史家也因此毁谤陛下语出昏乱,颠倒伦常…”

  “朕早已有言在先,不在意后人如何论断。”刘备斩钉截铁,复又笑望诸葛亮:“孔明在乎吗?”

  “不。”诸葛亮笑答:“臣不在意后世如何评论此事。诸葛亮永为汉臣,不在意后人误解。”他顿了顿,又叹:“亮但恐治国治军之际出现失误,不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臣之愚钝,将有伤陛下知人之明。”

  “孔明,你多虑了。”刘备温言,笑看着他:“朕的识人之明,不会有误。丞相慧极,就是总爱忧虑过度。至于孔明是做伊尹,还是周公,名声如何?朕…顾不得了。单看你怎么做了,丞相。朕固执地把你绑在刘家,也把朕身后之名也交给了你。你可要对朕负责?”

  “…这个责任太过重大,”诸葛亮叹道:“陛下,此例千载未有…”

  “你要跟朕说,你担当不起?”刘备嗤然:“原来朕不是慧眼识英雄。错看你了。”

  “陛下…”诸葛亮笑了出来:“陛下识人之明,有过高帝。”

  “好!”刘备亦笑道:“朕看你之才华德行,千载未有!丞相不证明给朕看吗?只有孔明能光照天下,震荡四海,并昭告天下万民,刘备识人之明,明并日月!”

  诸葛亮尝想,为什么他的帝王从不忧臣下功高震主?若刘备哪怕对臣下有一丝怀疑,或许关羽会更加戒慎恐惧。荆州就不会丢失。他今日也不会忧惧至此,必背负天子所给予他的,天下难以承受之重!

  然乐毅若如此问燕昭王,怕昭王也回答不出。

  智者不忧,勇者不惧。在刘备身上,诸葛亮看到了圣人所描述的智勇之人:出于绝对坚定信念的不忧,又由光明心地产生慷慨强毅的不惧。

  因而少年时的他坚信,能撑起大汉天下者,必是此人。因而如今的他知晓,若他能以一人之力承担天下,亦是因这位大汉天子给予他的信心与勇气。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诸葛亮悲伤地吟唱起屈原所作九歌《大司命》之辞。歌声低缓哀沉,如咽如诉,一唱三返。彷佛在以心神对他的主上倾诉:纷纷乱世,茫茫九州,陛下即是我之大司命…纵威震四海,一统天下,然知己凋零,于臣来说,亦如失魂魄…

  而这在喜音乐,好楚歌的刘备听来,但感直入内心,震荡魂魄。皇帝于是亦以九歌《少司命》之辞回答。病中歌声低哑:

  “秋兰兮青青,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丞相自青年时,便如兰之有师德,教导朕,熏陶朕。孔明,你就是那能担当天下大任的美好之人,是少司命。何以如此悲愁自苦?

  诸葛亮闻此,亦继续以歌作答: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陛下啊,你乘着孔雀翎制车盖,翠鸟羽饰旌旗,升上九天抚持彗星。是亮永远的君王。天下豪杰之士甚多,你不以臣出身卑鄙,三顾亮于草庐之中,独信倚重,知己厚爱,今当生离。这是臣此刻之所以悲伤的原因…

  刘备以歌回道: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孔明之心…朕已知晓。朕何尝不为与君相知而欢喜。何尝不为与君长别而悲痛…丞相啊,你从此持章武之剑,征伐天下,辅护幼主。你执法公正,善于治理百姓,你将做得比朕更好,为大汉子民之司命,不亦宜乎?你当以此自勉啊…

  诸葛亮不再歌唱下去。他缓缓叩拜于地,象征着沉重的允诺应答。同时亦抑制不住地泪流满面。

  刘备流泪叹道:“孔明…朕已不能再扶你。起来吧,丞相…你当顶天立地,为朕撑起大汉天下!”

  26.汉乐

  二人相携回入寝殿后,刘备在榻上翻阅诸葛亮遗留在几案上的图纸。叹道:“丞相近日太忙,没有时间搭理这些东西了。”

  诸葛亮笑道:“非也。臣一直想找个时间,与陛下说说这些。”

  刘备笑叹:“丞相之才,虽古之张衡何以过之。这些图纸,朕愣是没看懂半分。”

  他说着,欣然望着自家身长八尺,方当盛年的丞相。诸葛亮容貌俊雅,一举一动无不具威仪,才华之深广,世所罕见。更难得的是,他从不因此而骄傲轻躁。他自年轻时起,心气即澄澈如水。随着年岁增长,越发沉静且中正平和。他有如一轮明月,在夕阳西下之后,将月上东山。可刘备知道自己有生之年,必然不得见皓月当空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