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侠五义同人)怂郡主追夫记_凌沧州【完结】(106)

阅读记录

  展昭正这样想着,就听皇帝赵祯疑惑的声音:“展护卫与朕的皇妹?”

  包拯坦然道:“正是。”

  赵祯回头瞧了一眼珠帘后的刘太后,想了想,道:“此事容朕思虑两日,再给爱卿答复。”

  当初展昭耀武楼献艺时,他便动了将赵宁嫁给展昭的心思,奈何赵宁不愿,推了这门婚事。

  如今包拯再提及此事,赵祯心里其实是有些不愿的。

  展昭再好,但若是他的皇妹不喜,那好也就变成了白好,一点用也没有。

  但赵祯又不好一下子回绝了包拯,包拯毕竟是他的肱股之臣,为了当他当好一个仁君,没少在背后帮他背黑锅。

  就比如,有些权贵,作恶多端,他也想杀,但碍着祖宗情分,又加上他有心想做一个明君,太过爱惜羽毛,这个时候,便需要包拯出场了。

  一点也不讲情面,直接龙头铡了了事。

  事后赵祯为了安抚那些死了权贵的家庭,还会假惺惺地责罚包拯一顿。

  包拯便梗着脖子说臣没有错,赵祯便作势将他的官职撸了下去,等过个几日,再遇到棘手的案件时,再给包拯官复原职。

  君臣之间你来我往多年,赵祯深深感慨,包拯这个臣子,当真好用得很!

  多年来,包拯找赵祯从来都是汇报公事,不是这个王爷强抢民女了,就是那个侯爷作奸犯科,极少因私事而找赵祯,谁知这头一宗的私事,便是他皇妹的婚事。

  念着多年君臣之间的情谊,赵祯也不好一口回绝包拯,因而只说考虑两日。

  待两日之后,他再回绝包拯,届时面子也给包拯留了,但婚事乃是人生之大事,他皇妹不喜欢展昭,他总不能逼着他皇妹去嫁不是?

  赵祯这样想着,便准备打发走包拯与展昭。

  谁知包拯又说了另外一件事,让赵祯一下子便来了兴致。

  包拯说,再过几日便是中元节了,陛下祭祖之后,不知有没有兴趣微服私访,去探听了一下民间的风土人情呢?

  当然,包拯的原话不是这样的,但赵祯还是从他的话里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意思。

  赵祯瞬间就来了精神,但又没有答应得太快,若是答应快了,便会让包拯觉得他这个皇帝是不称职的,整天只想着玩乐。

  因而赵祯故作深沉,低头沉吟片刻,才道:“就依爱卿所言,此事爱卿着手安排便是。”

  他自从被八贤王送给先帝当太子之后,便极少出宫了,整天就在皇宫里打转,皇宫再怎么金碧辉煌,呆了二十年,也呆腻了,因而包拯这个提议,非常戳赵祯的心。

  赵祯话音刚落,珠帘里便响起了刘太后的声音:“哀家意欲一同前往,不知包卿意下如何?”

  刘太后一向是极为强势的,在朝政上说一不二,今日说的话,却颇为玩味。

  包拯低头想了一会儿,莫不是李太后的事情叫她知晓了?

  若是不然,她怎么会用这个语气跟他说话。

  刘太后一贯的方式是,哀家说,你去做,你若不做,那也好,大宋朝有的是偏远边陲之地,你就去那当一辈子的小县令吧。

  包拯原本是极为不喜欢刘太后的理政方式的,但奈何刘太后的在政事的处理上让人挑不出一丝的毛病,他纵然是想跟她在金銮殿上吵一架,也找不到机会。

  这么多年下来了,井水不犯河水,二人相处也称得上融洽。

  包拯原来打算的是,八贤王那条路是走不通了,李太后还朝的事情,只能他自己去跟赵祯提。

  但赵祯总在皇宫里,周边全是耳目,这怕他这边刚提,刘太后那边便知晓了,所以只能想办法将赵祯弄出宫,让赵祯跟李太后见上一面,这事也就好办了。

  七月十五中元节,便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历年的中元节,宋朝的皇帝都会祭祖祈福,包拯用这个理由把赵祯弄出宫,旁人也不会觉察出什么。

  包拯又是开封府尹,赵祯若是出宫,他必是要随行陪伴的,届时找个机会,让李太后与赵祯母子相见,也并不是难事。

  包拯原本的打算是不错的,只是谁能知,半路里又杀出个刘太后。

  且刘太后话里有话,让包拯心惊不已。

  包拯摸不准刘太后知不知道李太后的事情,想了一会儿,道:“太后若同去祈福,乃是我朝百姓之福。”

  刘太后道:“既然是百姓之福,那哀家便也走上这一遭吧。”

  包拯垂头称是,与皇帝太后略沟通完出行事宜之后,便与展昭退出了大殿。

  ——————————————

  赵宁得知了八贤王故意刁难展昭的事情之后,气得中午饭都吃不下去。

  想她父王也实在孩子气,李太后的事情与展昭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也值当因这事去难为展昭?

  八贤王却不以为然,道:“若不给他施加点难度,他怎么会知道本王的掌上明珠是这么容易娶的?”

  对于八贤王的解释,赵宁欲哭无泪,展昭是什么样的人,她再清楚不过,怎么会因为娶她容易,而不好好待她呢?

  埋怨完八贤王之后,赵宁便派了侍卫们去宫中打探消息,打探消息的侍卫们还没有回来,陈琳派过来的小太监倒先到了。

  小太监先找了八贤王,待八贤王屏蔽左右之后,小太监先将画眉鸟奉上,又跟他略踢了踢展昭的事情,八贤王接了鸟之后,大手一挥,说这事本王不管,问郡主便是。

  小太监便又去找了赵宁,笑眯眯地问:“不知郡主的经书抄的如何了?”

  赵宁得知小太监是陈琳派过来的之后,也笑眯眯地回道:“早就抄好,只等着总管派人过来取了。”

  伺候赵宁的小侍女,立刻捧了一本书过来,赵宁道:“这便是了。”

  此时已经是下午,烈日散去,空气转凉,赵宁院子处又种了许多的树木,时有微风透过纱窗吹了进来。

  微风轻轻吹开经书,泛白一片,却是一个字也无。

  小太监:“…”

  赵宁抿了口茶,道:“有什么问题吗?”

  寿宁郡主给太后娘娘抄的经书,是一个字也没有,作为一个皇宫里的太监,他能说什么?

  当然是一句话也不能说。

  小太监躬身接了经书,面不改心不跳,道:“郡主费心了。郡主体弱,尚记得给太后娘娘祈福抄经书,此等孝心,当真是叫奴婢感动。”

  “恩。”

  赵宁虚心地接受了小太监的赞美,面上微红,道:“你快些给陈总管送过去吧。”

  小太监捧着无字经书,忐忑不安地回了皇宫,一进陈琳的屋子便跪下了,泪流满面道:“总管啊,您可要救救奴婢啊!”

  陈琳皱眉将他扶了起来,道:“有话好好说,哭哭啼啼做什么?”

  小太监双手奉上无字经书,道:“天地可鉴,这经书是郡主亲手交给奴婢的。”

  “奴婢是万万不敢作假,只是…”

52书库推荐浏览: 凌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