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权臣之妻_故筝【完结+番外】(158)

阅读记录

  只怕和珅正等着这一出呢。

  就瞧还有谁敢指着台上的小旦,说他们的眉眼与谁相似。

  若敢开了口,这荣国府里上下的脸面可就都没了。

  黛玉不由转头去瞧史湘云,史湘云面色发白,浑身颤抖,像是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黛玉心头冷笑。

  瞧吧,这人啊,唯有当那事儿砸在自己头上的时候,才会觉得疼。砸在别人头上的时候,便觉不痛不痒,甚至还要开口嘲讽两句。

  其实莫说史湘云了,这会儿见了几个小旦,贾母瞧了好一会儿,方才瞧出来不大对劲。等想通前后关节,贾母的脸霎地便沉了下来,连面颊上都觉得火辣辣的疼。

  和亲王妃也是惊讶的,她低声道:“这几个小旦,瞧着倒是眼熟……”

  贾母只能勉强笑一笑,却无法出声应和。

  和亲王妃到底为荣国府留了面子,没有明着讲出来。

  但她心底却已经疑惑了,这明眼只要一瞧,便晓得是谁动了手脚,刻意叫荣国府颜面扫地。那会是谁?

  和亲王妃心底也隐约有了个人选。

  而这头贾母的心已经彻底沉下去了。

  若说前头和珅的种种举动,都不过是为彰显他待黛玉的重视。

  那么今日这一手,便是在明晃晃地威胁他们荣国府了。能够肆意将养在荣国府里头的小旦,换做旁的人,甚至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寻来几个眉眼与宝玉等人相似的……这里头所花的功夫之巨,并不叫和珅看在眼中。

  却叫他们心下一紧。

  贾母心下有些畏惧。

  但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情绪后,贾母又不由有些恼怒。

  他们荣国府是什么身份?如今元春封妃,便只有更抬高的道理。哪里容人这样欺负?

  贾母一面想与和珅交好,但一面又不想荣国府受他桎梏。

  心下想了想,贾母决定还是过两日与王夫人谈会儿天。如今他们荣国府要给予荣妃娘娘更十足的支持才是。

  这几出戏总算唱完了。

  黛玉听得满足,可说今日再没什么遗憾了。

  王夫人叫了丫鬟将今日的贺礼送往她的院儿中去,黛玉便告别了贾母等人,转身回潇湘馆去了。

  贾母瞧着她疾步走远的身影,扶着身边婆子的手,叹了声:“玉儿与我,到底不如从前亲近了。”

  今日生辰,却不见黛玉与她如何亲近。

  只像是普通的祖孙一般。

  黛玉回潇湘馆的路上,撞见了宝玉。

  宝玉神色复杂地盯着她,黛玉心下嫌恶,便皱了下眉,绕过他匆匆走了。

  比较起站在这里任宝玉瞧,她更想快些回去瞧瞧和珅送了什么玩意儿给她。

  第九十四章

  十八日。

  春闱毕。

  这与侍郎府有关系的, 没关系的, 都难免凑上来问候一二句。

  暗地里自然有人盼着, 和琳名落孙山才好。

  否则这一门就出两个进士,任谁来瞧,都晓得这将来是要光耀满门的。

  黛玉也不免挂念一两分。

  便让人去了信儿, 询问和琳如何了。

  只是在谁也瞧不见的地方, 和琳懒洋洋地躺在贵妃榻上, 手边便有两个丫鬟给他剥果子,又给他泡果茶, 还将那些个点心切割成更小块儿,好让和琳躺着也能含进口中去。

  优哉游哉。

  半点没有紧张的情绪。

  待和珅跨进门来,和琳才忙鲤鱼打挺坐了起来:“兄长!兄长吃果子!兄长吃糕!”

  和珅将他献殷勤的一双爪子推到了旁边去。

  和琳笑了笑, 问:“兄长觉得过几日, 待到放了榜后,我去荣国府作客, 如何?”

  和珅抿唇一笑:“去罢。”

  和琳这是存了心地要去气宝玉。

  和琳年纪较他小,莫说取得进士及第,哪怕仅仅只是通过了会试, 得个同进士出身, 便也要叫荣国府眼热不已了。贾宝玉又如何能忍下这般对比后的屈辱?

  而贾政喜怒易变, 他越瞧越觉不痛快,随后便会将怒火撒到宝玉的身上。

  却不等放榜。

  迎春便该要出嫁了。

  大房对此时并不如何积极,而贾母眼中也从未瞧进过迎春这个孙女,自然便也只是象征性给了些添妆, 随即便将此事全交给大房了。

  还是王熙凤揽了挑子。

  她本就是个喜好弄权揽事的,这会儿不论为迎春将婚事准备得如何,这其中她总要捞些钱走的,这大权在握的滋味儿,也令她欲罢不能。

  而赶在迎春出嫁之前,连家却先得了个喜讯。

  原来宫里头几个娘娘,都瞧上了他们家与众不同的胭脂水粉,便点了名地要。而这其中还有太后太妃出言要了。乾隆是个大孝子,当即便拍了板,令户部日后采买,便选在了连家铺子。

  连家铺子因而鸡犬升天。

  头上便落了个皇商的名头。

  这摆在满是勋贵的京中自然不起眼,但却也不可叫人小瞧了。

  于连家来说,也更是大造化了。

  君不知多少做大了的皇商家中,几乎富可敌国。这钱财累积到一定的地步后,威势权利便也都有了。

  若说原本连家对那迎春还多有不满,觉得她家中亲人待这门婚事实在怠慢,那么这会儿也没什么挑拣的情绪了。

  又有连正兴在旁哄劝,连家父母便也就丢开了不快,只等着新娘子过门那日了。

  很快,便到了迎春出嫁这日。

  大房倒是极为殷切地邀请了和珅、和琳二人往荣国府去,一心想着与侍郎府交好,气死二房才好。

  和琳抬起手指弹了弹那请帖,道:“做得实在简陋,待兄长成亲那日,请帖我来为兄长写!我明个儿就去拜个书法大儒。还有好几个月呢,正赶得上。”

  和珅:“……”

  和琳惊讶道:“难不成兄长要自己写?”说完,和琳又忙道:“还是不要了,若是手酸了,那成亲时抱不起新娘子,可怎生是好?”

  和珅斜睨了他一眼。

  和琳忙闭了嘴。

  和珅这才慢悠悠地出声道:“可惜了,这满清中,唯有二人书法卓绝。这一个,如今在江宁做知府,一个却遭卢见曾案牵连,发配乌木鲁齐戍边去了。”

  和珅说的这二人,一个正是大名鼎鼎的刘罗锅刘墉,他书法造诣颇深,是清朝时有名的帖学大家。而后者正是同样名满天下的纪晓岚,这人的书法雍容贵气、苍劲多姿,造诣同样颇深。

  和琳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兄长真的考虑过让他从书法大家,学一学。

  “那不如兄长教我罢?”和琳道。

  “哪有那个闲工夫。”

  和琳像小时候那样,鼓着面颊笑了笑。随后将那请帖放在桌案上,转身去换了衣裳。

  和珅心下也略有些遗憾。

  他确实是有些忙碌,不然便可自己动手来教导和琳了。所幸和琳脑子灵活,聪颖向上,如今学得不说如何天才,但是可以轻松甩开两个宝玉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故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