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权臣之妻_故筝【完结+番外】(9)

阅读记录

  刘管家瞅准机会,总算见到了那叫“雪雁”的姑娘。

  雪雁对父母早没了印象,原先还当这人是个骗子,但对方亮出身份,说是从京城来的,乃是一官宦之家中的管家。他还带了个小丫头。

  那小丫头殷勤极了,竟是给雪雁端茶倒水起来。

  雪雁何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心底的滋味儿霎地就变了。

  莫说她身上本也没什么可骗的。

  就说对方万一当真是骗她的,但雪雁却觉得,真有了父亲的滋味儿是不一样的……哪怕只有那么一会儿短暂的功夫。那也是不同的。

  就好似,从前能任人欺凌。

  但突然有一朝发现,自己也是有所倚靠的,便不必那样胆小害怕,难过时还自己一人躲被子里哭了。

  刘管家叹了口气,道:“从前是真没了办法,才舍了你。谁能想到,我托付的那人家,竟是也将你丢了。那之后我与你娘想起此事,每每都痛苦不已……做梦都想着能将你寻回来。”

  雪雁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爹多想告诉你啊,爹寻了个差事,有个好的主人家。主人家日后是要做官。你娘还给你做了好多衣裳。主人家厚道,赏了些好看的料子下来。但家里头却没个姑娘来穿那些衣裳……”

  雪雁已然泣不成声了。

  “你若不愿人了我同你娘。便拿我们当干爹干娘,也是成的。给我们一个补偿你的机会……”

  雪雁心底早就一片松软了,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她忙哭着点了头。

  刘管家松了口气。

  等仔细端详这姑娘的面容,倒还真有几分夭折的女儿的味道。

  刘管家心底一软,暗暗嘱咐自己,既然公子说了,日后那便真要将这姑娘视作女儿。

  “此次来寻你,也是得了主人家的恩。不日我便要回京去了。日后我会常寄些你娘做的东西给你。还有银钱……你莫要苦了自己。只是可惜了……可惜了,你不在京中。爹想照拂你,却也没甚法子。”刘管家苦着脸道。

  雪雁又是一番泪流满面。

  “你还有个兄长,体弱得很。但却很是思念你,整日念着,何时寻回了妹妹,如何疼你……”

  雪雁抽抽搭搭地道:“既然上天造化,让我又有了爹娘。兴许,兴许不久,有了缘分,我也会去京里……”

  雪雁没敢说,是自家姑娘要去京城,那个什么荣国府里头。她虽然不聪明,但也没蠢笨到极致,知晓主人家的事,是不能肆意拿出来说的。

  刘管家听完,点了点头,沉声道:“我便同你娘,你兄长,在京城等你……”

  雪雁跟着点头。

  如此折腾了一个时辰,雪雁才归了林家。

  刘管家松一口气,特地买了些吃食、穿的衣裳,又留了点银钱,托林家门房给了雪雁,方才觉得将事情办妥了,于是赶紧往京城回去了。

  他还得向公子报个好呢。

  ……

  黛玉发现这几日雪雁都有些不大对劲,眼圈总是红红的,有时望着手里的针线,瞧着瞧着就哭了。

  莫不是魇着了?

  “是谁给你委屈受了?”

  雪雁惊了一跳,抬起头来,胡乱擦着脸,不好意思地道:“是、是我的家人寻来了。”

  黛玉也惊讶:“不是说早没了消息吗?”话说完,黛玉又紧跟着道:“是一桩好事,莫要哭了。你早该与我说了,我还能叫你歇息几日,与他们叙一叙。”

  雪雁却是又哭了:“没得叙了。我爹如今在京里给一户人家做管家……他怕是已经赶回去了。”

  黛玉眉梢也垂了下来:“莫哭了。日后说不得就去京里了。你是比我要好的,你尚且还有父母可孝顺……”

  雪雁忙收了声,怕招黛玉也哭起来。

  她睨了睨黛玉的脸色,绞尽脑汁后,却只干巴巴地说了一句:“姑娘也莫要难过,日后若是真进了京。姑娘虽然离了老爷,但是……还有那位公子呢!”

  说完,雪雁又瞧了瞧黛玉,只盼着这句话能让她面色欢喜一些。

  离了家,去京城探望那个哥哥。

  是黛玉从前分外盼望的事。

  但如今母亲没了,父亲公务繁忙,身子大不如前,她却又要离父亲而去……

  黛玉抬手按了按额角,只觉得,要是就停留在那时,母亲尚在、父亲康健,那个哥哥也在林宅中玩儿时就好了……

  等刘管家回到宅中时,和珅已经开始闭门不出了。

  科举在即,他分不出别的心思了。

  刘管家也不急着等和珅奖赏,反倒回了家,让家里的婆娘又做了些女孩儿衣裳、荷包、手帕、扇子。又特地同儿子嘱咐过了。

  刘家人都不蠢,明白这事办好了,才能在和珅跟前得个好。

  于是都积极不已。

  等和珅这头参加完科举,这头刘家人已经做好等雪雁来京里的准备了。

  尽管也许这个姑娘一辈子也不会来,但刘管家总觉得,既然公子吩咐下来了这事,那就说明日后还会用得上这个姑娘。

  那她必然就会来京里的。

  刘管家对和珅相当信任。

  结束完科举后,和珅先去拜谢了老师,然后又查了和琳的功课学问。这才坐下来,听刘管家细细汇报了去姑苏的事。

  “你办得很好。”和珅笑了。

  而这一次,他的笑容没再令刘管家感觉到害怕,而是欣喜不已。

  “待她到了京里,你还要多见见她。”

  “是。”

  “明日把你儿子叫到宅子里来。”

  刘管家双眼亮了,低低地应了,然后才退了下去。

  今年是乾隆三十一年,比历史上和珅参加科举要早了三年。和珅微微一笑,他要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一点。

  他还要改变历史上和珅的名次。

  和珅参加科举时,名落孙山,仅以文生员袭承三等轻车都尉。

  但这一次……他却要有不一样的结果。

  当然,还不仅仅是这些。

  既然他不仅是来到了清朝,还恰好和《红楼梦》撞到了一起。那就让他将林妹妹的命运也一同更改了吧……

  清乾隆三十一年。

  和珅以年少之龄,夺得今科状元,一鸣惊人。

  据传,当日他作下的文章,令当今圣上翻来覆去,连阅数遍不舍释手。

  又据传,在金殿上,圣上更是亲口夸赞和珅“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又因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语言,更精通四书五经,圣上对其喜不自禁。很快便赐了官下去。

  唯一和历史有所重叠的,便是和珅因那篇文章展露出的才干,担任了布库大臣,正式踏入了官场之中。

  还得了个在乾隆跟前出入的机会。

  布库官职并不起眼,但京中谁人都知晓,这只是和珅的一个踏脚板,借着这个基础,他很快就会青云直上。

52书库推荐浏览: 故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