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太子养歪攻略_狐丘【完结】(135)

阅读记录

  要说魏国的地形,秦国纵有探子,探子也无法探查出全貌,所以王翦手上拿着的也只是一份连模棱两可都算不上的模糊地图罢了。

  但是谨欢呢?

  这位祖宗她可是在魏国足足住了八年的人啊!远的先不说,就单单说大梁周边好了,只怕秦国上下都没有人比这位更加熟悉了。这种先天优势,是王翦能比的吗?

  根本就是骑着马都撵不上啊好嘛!

  哦,马,想到这个,王翦顿时来了精神,顾不上谨欢随军去浪的事情,直接问道:“前些时日训练的那些骑兵可一起带走?若要快速攻下魏国的话,这些骑兵可做奇兵之用。”

  谨欢得意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自然是要带的,我还指着这只骑兵替我建功立业呢。”

  王翦:“……”

  我以为那支骑兵我能带着浪一浪的啊!

  嬴政:“……”

  姐姐,你别这么直白啊,还没出咸阳呢,就把王翦给吓萎了怎么办!

  其他人:“……”

  哦,随便吧,反正我们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公主你都这么牛掰了还想着要建功立业。我们还能干什么呢?给你拍拍手,在背后鼓鼓劲,加加油吧。

  “干嘛啊,一个个的,这都什么表情,骑兵是我一手训练出来的,由我来领着上战场,有什么问题吗?”说到最后,谨欢眼睛微微眯起,已经有了几分威胁的意思在里头。

  众人立刻将头摇成了拨浪鼓。

  对对对,您说的全都对!

  这话当然是对的。

  木兰辞里有一句诗写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而现在呢,配套设施大大的不全,骑马可以,想要骑马打仗,不是土生土长基本长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还是别做白日梦了。

  谨欢曾经看过华筝领着蒙古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骑兵远征欧洲,华筝见她好奇,也说过不少有关于蒙古将士们的训练之事。时间太长,谨欢已经有些记忆模糊了,毕竟说起来都是上上世的事情了,但是时间再怎么久远,留存下来的那些记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也已经足够了。

  要想训练出一支合格的骑兵,除了马,还得有足够的马具,辔头,马鞍,马镫,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只是这些东西造起来也没那么简单,再加上会骑马的兵士也没那么多,所以这支骑兵的人数不多,将将千人,算起来着实也不是很多。可是在战场上,这只骑兵冲击之时所能带给敌军的震撼力,是难以想象的。骑兵灵活机动,尤其在平坦地带冲击步军方阵时的破坏力,是非常强大的。

  其实骑兵对于和蛮夷靠近的秦国而言并不是很新鲜,便是赵武灵王当年也曾经实行过“胡服骑射”,赵国现在也还有一支优秀的骑兵。但是多了这些配套的马具之后,骑兵们在马上的动作变得更加轻盈机动起来,而当初谨欢骑着马连连射出十箭,箭箭都直中红心的事情更是让全军上下都差点没疯了。

  这也是为什么嬴政敢让谨欢去领兵,而不怕下头的军士不服她的原因。

  军士们都是老实人,谁的武力值高,他们就服谁,而谨欢的武力值有多高呢?

  反正大秦上下,没一个人是不服气的。

  话赶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王翦再拦,那就是不识时务了。和白起比起来,王翦纵然多有不足,可是在“听话”这一点上,王翦是远胜白起的。所以甭管心里头有多委屈,王翦还是将这件事应承下来,反正大不了就他多注意一点嘛,别让公主太过于放飞就行了。

  商议完了这一通大事,各人暗自去做准备去了,至于说谨欢,她当然也是有东西要准备的,比如说,干粮。

  开玩笑呢,她是会苛待自己的人嘛!朋友们,我们不开玩笑,要是真让她吃那个的话,她真的会饿死的。

  对于这种事,嬴政也只能默默不发一言,然后着人按照谨欢的吩咐翻倍去准备了。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要是到时候军中有人对此有意见的话,那就一起吃好了。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嬴政这个弟弟简直就可以打满分,超级无敌贴心小可爱的那种。

  “姑姑,你这次去要去多久啊?”自从知道了谨欢要领兵出征的事情,扶苏就一直有点蔫巴巴的,委屈的小兔子瘪着嘴,眼睛红红的,耳朵也红红的,只看一眼,谨欢的心就软成了一汪春水。

  弯下腰将扶苏抱了起来,谨欢掂了掂怀里的小家伙,“嗯,又重了一点。”

  扶苏挺了挺尚且稚嫩的胸膛,“扶苏答应姑姑的,要快点长大,要替父王做事,要保护姑姑。”

  谨欢用自己的脸颊蹭了蹭扶苏的嫩滑的小脸,吃够了豆腐之后才抿唇笑道:“姑姑明白扶苏的心意,可是扶苏,姑姑也想保护你跟你父王啊。”

  扶苏不明所以地歪着脑袋问道:“可是姑姑不是说,扶苏是男子汉,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吗?”

  谨欢霎时间就被扶苏这可爱的小模样萌了个心肝裂,嗷嗷嗷嗷嗷,她家的宝宝怎们能这么可爱!为什么会怎么可爱啊!别说这天下了,要全球姑姑都给你打回来啊!

  “是啊,扶苏是男子汉,所以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可是扶苏,难道因为姑姑是女子,就只能受困于这咸阳的方寸天地,不能一展抱负吗?”谨欢循循善诱说道。

  她太明白上位者的态度能够带来的影响了。

  当初她的女学才开的时候,难道没有受到过诸多的挫折和磨难吗?要知道在一开始的时候,除了宗室的女子和跟皇室结亲的满族,是没人将家中的女儿送到女学里来的,尤其是汉臣。原因很简单,他们怕谨欢教“坏了”他们的女儿和未来的妻子儿媳。

  对,教坏了。

  怎么坏呢?

  坏到像皇室的公主那样,像部分满族的姑奶奶一样,不以夫为天,不柔弱顺从,独立自主,强悍到寸步不肯相让。

  但是康熙支持她,胤礽支持她,整个爱新觉罗氏,都是她最大的后盾。所以她赢了,她把女学开遍了大清上下,女子们可以正常的读书习字而不是被教导女子无才便是德,可以正常的抛头露面而不是要带着帷帽斗笠。

  是,她所做的还差得很远,这个社会依旧是落后的。但是至少现在,它有了改善,并且还将继续一直改善下去,直到女子可以婚姻自主,可以休夫,可以为官做宰。这一天或许会很久,或许连弘昭在位之时这一日都不会发生,但是总有一日,它会成真,只要,女子们能正视自己,而社会,也能不断地进步。

  现在的谨欢,有着同样的想法,甚至于,这时候的条件,比起那时候来还要更好。

  没有了该死的贞节牌坊,没有了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没有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天知道谨欢当年去孔家游览之时看到那巴掌大的天地的震撼。女子们一生都被禁于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之中,不得外出,何其悲惨。

  而等她真正到了这个朝代,认识了那么多的儒家子弟,又和荀子交流许久多次,谨欢心中的讽刺感就越发强烈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狐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