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好想哭_外乡人【完结】(84)

阅读记录

  一时间史氏的名声在京城的社交圈子里损誉参半。

  不过等到过了年,贾敏在扬州地界都听说了此事时,看着刚刚出生的闺女,心中对于自己的娘家又看重了几分。

  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此时晋氏与王夫人在听到贾母开始训话的时候,便从坐位上站起来听了。等到贾母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晋氏微微眯了眯眼睛,抬起头看贾母。

  贾母见她要张嘴说话,连忙又吐了一句话出来,“这一条就与之前那条一起写在家规里。”

  一抬出‘家规’二字,贾代善便挑了挑眉。勾起嘴角,难得附和贾母,“此事可行,以后便按此办理吧。”

  也省得那些个做了婆婆的女人总要折腾一下抢了她们儿子的女人。

  要知道那些个儿媳妇,可都是家族联姻的对象。

  往死里折腾人家闺女,还想要人家尽心的帮衬,脸得多大……

  贾代善发话了,晋氏自然不能再拿乔了。和王夫人以及听了贾代善发话的所有人一起对聆听训戒,然后点头应下这条新家规。

  这些人里,贾赦和贾政并不关心这种女人间的话题。老子娘都这么正经的说话了,他们除了点头应是以外,也没旁的想法。毕竟这一条家规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除他二人,贾家的第三代除了宝玉没来,其他四个都在这里。

  贾琏对此没有什么触动,贾小妞是知道这家规后面那鲜血淋漓的真相,所以除了暗乐以外,也没有什么表态。

  贾珠满心满眼都是秦可卿,听到这条家规的时候,想的也是以后媳妇不用受累了。

  这么多人,也只有元春想到了自家老娘给贾母立的那数年的规矩。

  为人子女,元春一边高兴母亲不用再立规矩了。一边又气愤新进门的大伯母命太好。

  凭什么她老娘立了那么多年,她只需要立一顿饭?老太太真是太偏心了。

  元春以她和王夫人的角度看贾母,便觉得贾母偏心大房是实打实的。

  心中已经想好了,等到将来她进宫后,一定努力向上爬,让那些当初瞧不起她,欺辱她的人好看。

  这些人里自然是有……

  贾母不知道她身边养着一条白眼狼,可贾小妞却看到了元春脸上一闪而逝的阴霾。

  也不知道这位堂姐又想到什么幺蛾子了。

  以贾小妞看来,老太太如果不干净利落的将此事解决了,以后的日子说不定更难熬。

  她的这位继母,战斗力当真爆表呢。

  今天看到自家继母这般强悍的战斗力,贾小妞终于放下了心。

  继母一个顶仨,他们大房的未来无需担心了。

  ……

  有了这条家规,贾母突然又觉得不满起来。看了一眼晋氏和王夫人,笑得倒是和蔼。

  “说了这半天的话,你们俩个还没有吃饭,今儿就在我这里用吧。”她刚刚就示意丫头别撤了饭菜。

  对于又要吃婆婆等人已经凉透的剩饭剩菜这事,王夫人嘴角向下拉了两度,而晋氏则是可有可无。

  唉,立规矩真的好辛苦,累得她到现在还不太饿呢。

  吃饭与喝茶的地方只隔了一道屏风,晋氏与王夫人走过来的时候,那些饭菜还没有撤下去。不过已经过去一刻钟了,屋子里再热,饭菜也都凉了不少。

  晋氏从来不会做委屈自己的事情,再加上她这人脸皮极厚,也不是那腼腆的性子,见饭菜都凉了。晋氏直接说道,“将那道火腿炖肘子,还有牛乳蒸羊羔拿去热了。我与二太太年轻,早膳吃那个倒还好。”

  苍天果真是疼老实人的。

  若不是她一心孝顺,又如何能留下两道没有碰过的菜?

  想到这里,晋氏便满意的笑了。

  晋氏并没有压低声音,所以屏风那头的贾母将她这话听得清清楚楚。

  那边晋氏的话一落,贾母的脸色就真的是阴沉如水了。

  老大媳妇这是啥意思?

  什么叫她们还年轻?

  这不是在暗示她老了嘛……

  贾代善心思转的快,当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看着贾母气愤不已的样子,毫不客气的上下打量贾母。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都老了。只是你这家常无事的人,怎么看起来比我这天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人老了那么多?幸好咱们不经常同行,不然少不得会被人……赞一句母慈子孝呢。”

  母慈子孝?

  贾母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茶杯,再看一眼小声跟她说话的贾代善,她恨不得将这一碗滚烫的茶都泼在他脸上。

  这混蛋,就会落井下石。

  还有他说的这是什么话?

  还母慈子孝?这人要真是她生的,那她上辈子得造多大的孽?

  不,不对。

  她上辈子一定是造了大孽,不然怎么会嫁给这么个不是东西的家伙。

  (>﹏<)

  贾母院子里就有小厨房,所以热个菜什么的非常迅速。一会儿功夫,晋氏和王夫人这对妯娌就吃了早饭,漱了口,又从屏风后面走过来侍候了。

  今天是晋氏上族谱的日子,所以在晋氏与王夫人从屏风后转出来后,贾代善看了一眼时辰,便叫贾赦和晋氏去宁国府了。

  宁国府因着守孝的缘故,全家都在金陵。不过贾家的祠堂设在宁国府,贾敬走的时候又托了贾代善代为料理京城族中事务,也因此贾代善倒是极自然的带着儿子和儿媳妇往宁国府晃荡去了。

  贾小妞仍是被贾代善抱在怀里,在出了荣庆堂后,唐嬷嬷也只是上前将贾小妞的小披风给她系上,便退到后面,跟着贾代善一起走了。

  这一次去宁国府,贾代善并没有走小门。而是带着儿子儿媳妇走的正门。

  贾代善与贾赦是走着去的宁国府,而晋氏是女眷,不宜抛头露面,所以晋氏在荣国府的内仪门外上轿,然后从侧门抬出去。之后又向东走了一盏茶的功夫,这才到了宁国府。

  晋氏在宁国府的仪门处下轿,之后跟着贾代善与贾赦在一干家下人等的簇拥下到了贾家的祠堂。

  嫁到夫家的女人,一辈子也只有今天才能进入夫家的祠堂。

  想一想,也挺可悲的。

  贾小妞是在祠堂外面从她的专用御辇上下来的。然后站在祠堂门口好奇的看着贾代善将晋氏的名字写在那本老旧的族谱上。

  看着晋氏,贾小妞有些感慨。

  这个时代,女儿出生时,被叫赔钱货,女儿出嫁时,被叫泼出去的水。女儿回娘家,那是客人。女儿入婆家,那是外人。

  这也忒苦逼了些。

  强悍如晋氏,此时是不是也有这种感想呢?

  当然……没有。

  晋氏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心态极好的女人。很多事情上她都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贾小妞偶尔冒出来的那些小情绪,晋氏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土女人很少会想。

  不过这样也好。

  很多的事情,并不是你想了就有办法去解决的。也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改变大局势下的规则。

52书库推荐浏览: 外乡人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