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祭祀的老太祝成了新一任奉常,叶煜对这个结果并不讶异,他惊讶的是原本负责卜筮的太卜徐福竟然填了太祝的缺,这几乎可以说他是下一任奉常了。
相比起弄什么长生不死药,这个走向倒是不错。他当日不过随便想想,竟然真的快实现了。
这之后不久,那彗星总算是没影了,让人总算是能松一口气。
秦王政十年二月的祭礼进行的很顺利,新奉常以前也是管祭祀的,并没有出什么岔子,就是徐福出镜率越来越多了。
郑国渠也紧随其后建造完毕,正好就在chūn天用上了,淤泥的河水是再好不过的肥料,渭水北面的田地被灌溉,几乎可以预想到秋天丰收的景象了。
嬴政非常满意这一工程,参与此事件的官员都升了职爵,墨家和农家也多有奖赏,当然,也没落下郑国,嬴政给予了郑国一族丰厚的奖赏。
但其后不久,郑国自刎了。
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叶煜正在教子婴写字,他顿了顿,把笔给子婴道:“乖,你先练着,阿父一会儿就回来。”
见子婴乖巧地点点头后,叶煜便去了外间与赵诚说话。
叶煜很清楚这不是嬴政的手笔,嬴政的确打算依照律法处死间谍郑国,但还没有这么快下手,而且这事嬴政回下明令,没必要悄悄来。
唯一的解释是,郑国知道了嬴政的打算,为了不连累家人,也为了保全他们家的风光,他选择了自尽。
嬴政本就没有打算追究他的家人,不过他这么做却让嬴政的声誉不太好。
人们大多已经忘了郑国是来疲秦的,只知道郑国是个有功之臣,那些百家就算知道些猫腻也不齐全,此时难免怀疑是嬴政容不下人。这也是嬴政为什么没有立刻捉拿郑国的原因,他想等郑国的风头过去一阵,再以间谍之事捉拿处罚他。
叶煜想通关节后,立刻让赵诚散布了“间谍郑国有愧于秦王恩赏故而自刎”的消息,又备了厚礼去吊唁,这消息也没瞒人,鉴于他是嬴政近臣,很多时候代表了嬴政的态度,于是当天有一小部分云里雾里的人也跟着他这么做。
其实他也完全请嬴政写一份悼词,以此来洗脱gān系,但是那样一来处罚郑国的必要xing就没有了,知内qíng之人仍然会认为秦国软弱可欺。
他要的就是知道内qíng的人无法确定郑国是怎么死的,而不知qíng的百姓认为郑国是畏罪自杀,如此,才能在起到威慑作用的qíng况下不引起大众反感,却不损秦国和嬴政那披在外面的一层好名声。
眼看着兵力逐渐恢复,粮食也快不缺了,这时候谁都不信秦国会不开战,各国密切的注意着秦国的一举一动,生怕被拿来重振qiáng秦之威的就是他们。
可秦国内部却为此发起了愁。憋屈了那么多年,错失了多少次可以一口吞并的机会,睁开束缚的秦国这一回绝对不满足于只打下几座城。
赵国一直以来都是秦国的第一个怼目标,然而出计疲秦的韩国也能轻松拿下,还有楚国和魏国也都正处于元气大伤的好时机,一时间,秦国竟然无法决定向哪一国开战。
第一百一十四章 伐赵伐楚华阳策
要议定和哪国开战,其实很少会直接放到朝会上去讲,那岂不是明摆着告诉对手么, 尤其是朝堂上有那么多别国来的客卿公子。虽然这种事早晚要下令, 而且大军一动就瞒不住了, 可是若让对手提前反应过来,那就是失了先机, 还不如能瞒多久瞒多久呢。
因此,等到在朝会上下令的时候,其实通常是兵粮准备得差不多了, 一下令就可以出发的那种。
真正的决策过程是由君王召集重臣心腹, 在私下里展开的。
尽管韩国也在这次秦国的狩猎目标上,但是韩非却并不紧张, 也没有为韩国进言什么。并非是因为他已经弃韩投秦了,他对韩国的忠心从未改变,他只是清楚这一次秦国不会选择韩国下口。
秦国若是急着想要灭掉韩国, 完全不必等到这个时候, 先前五十万的兵力就绰绰有余。而且无论灭掉那个国家, 都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联合攻击,这种时候选择弱小的韩国显然不是利益最大化。
更何况嬴政并没有避讳他韩国公子的身份,也允许他参与私下里的商讨,这也就足矣说明这一次秦国的目标不会是韩国。
魏国的qíng形和韩国差不多,因此嬴政召集来的人里更加倾向于灭掉赵国或者楚国。
这两个国家无论灭掉哪一个,合纵的实力都会大减,秦国东进的阻碍也会消失大半。
总算是有机会狠狠攻击赵国了,但几乎所有参与商讨的人都选择了先向楚国下手。
这并不难理解,因为赵国目前并没有受遭受什么事qíng,无论今年去打还是明年去打都是一样的qíng况,而且绝不是一下子就能打下来了的,不然秦昭襄王时期就办到了,可楚国不同。
秦国先前已经错失了好几个灭掉楚国的大好机会,如今在不抓住这个机会最后的尾巴,等它溜走,楚国振作起来后,就是举半国之力也不一定能一口气将楚国拿下来。
叶煜也是这么想的,他记得赵国是个特别难啃的骨头,全盛时期的秦国都只能趁着赵国遇到饥荒,把李牧除掉之后再行猛攻,才能灭了赵国,更别提现在的秦国的。
说是说郑国渠这个拉低国力的存在没有了,秦国没了束缚可以放开手脚大gān一场,但那些原本做工的壮丁还没有经过训练,目前只能保证后继源源不断,若是直接将这些人放到战场上,那就太过làng费了。
历史上秦国用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才灭掉了步入衰落的楚国,如今叶煜思索后却觉得大约只要四十万就足矣了,这种划算的买卖,就算嬴政不gān,叶煜也绝对是要说服他gān的。
现在楚国属于乱后,看似刚刚抵抗了魏国很有威慑力的样子,实则这时候才是他们最虚弱的时候。
因为刚刚放完大招,为了抵御魏国而紧绷神经集结起来的民心已经散了,再想蓄个大招,短时间内是难以达成的了。
趁他病要他命。
楚国之乱叶煜掺了两手,把qíng形弄成现在这个样子,可不是为了伤伤楚国皮毛,半点便宜都不捡的就放过去的。
在一致通过要伐楚之后,嬴政第二天在朝会上下令——伐赵。
对,伐赵。
还是那句话,既然秦国要趁着楚国虚弱之时给楚国打击,当然不可能给他们反应时间,所以就有了这道命令。
一是为了迷惑楚国,二是为了牵制赵国,以防赵国在秦国灭楚时做小动作。
既然真正的打算是灭楚,嬴政当然不会把几个大将派出去做烟雾弹。他扫了扫众将领,点了杨端和、李信以及羌瘣出征,又觉得不够,便又点了还是偏将的桓齮,晋他做了将军。
整个阵容并不算大,但是很符合平常秦国和赵国小战役的配置。
桓齮没想到自己还没立什么大功就成了将军,偏将到将军有时候只要轻轻一跨,但有时候可是天壤之别,下朝后被同僚簇拥着贺喜,自己也是喜悦万分。
而在叶煜经过时,他嘴上恭敬,眼中却满是自得。
看,我都成了将军,你当初选的弟子还不过是个千人。
桓齮的想法被叶煜一眼识破,他不觉面上无光,反而更觉得当初的选择没做错。
伐赵兵粮可以光明正大的调动了,实则,伐楚的兵粮也在筹备之中。
等到杨端和他们与赵国jiāo上了手,伐楚的筹备也差不多了,嬴政这才在朝会上下令伐楚。
昌文君还好,只是脸色难看了一些,但是身为楚国公子的昌平君却是忍不住想要上前劝说嬴政放弃伐楚。
“寡人意已决,无需多言。”嬴政半点动容都没有,更是吝于施舍他一个眼神。
一些重臣都就在筹谋了,不可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因此,站出来劝说嬴政的也只有昌平君一人罢了。
这一回不是小打小闹了,嬴政没有直接点人,而是出声问道:“众卿有谁愿意伐楚?”
几乎是在他话音刚落,叶煜就站了出来,“臣愿往!”
大概没想到回应这么快,而且出来的人还是叶煜,嬴政顿了片刻,对上了叶煜坚决的目光。
叶煜当然坚决,早在去年他就想这么做了,无论是为私还是为公。
排除嫪毐那次事件,这时候距离叶煜最近的一次出战,已经将近四年了,嬴政也清楚叶煜需要回到战场上,将军的大好年华就该是在战场上,而不是蹉跎于一处。
所以尽管心里有几分异样,但嬴政还是说道:“善,便由爱卿为主帅。”
这下子是叶煜吃了一惊,他请出战,但是没想到主帅会落到他头上,心中顿时诚惶诚恐起来。
嬴政定了主帅,又有几位将领陆续站出来,他也一一任命。
主帅定了叶煜,那么剩下的人就不便选身份比他高的,好在身份比他高又能出战的人没几个,不然叶煜一定顾不得什么印象问题,第一时间就站出来推辞了。
如此,便敲定了蒙武和乐叔作为他的副将,蒙恬、王贲同往。
昌平君当朝的劝谏没有成功,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放弃了,下朝后他马不停蹄地去见了华阳太王太后,希望这位嬴政的嫡祖母能够为楚国回转一二。
“哀家知晓了。”华阳长叹一声,挥退了昌平君。
边上服侍了多年的婢女为她苦恼道:“这可如何是好?大军后日就要出发了。”
这位头发霜白,已经六十岁却保养极好的女子闭上眼静静地思索起来,依稀还可以看出她年轻时jīng明,婢女见此立刻噤了声。
过了许久,在婢女都快分不清她是睡着了还是在思索的时候,华阳睁开眼,让婢女附耳过来,吐露吩咐,令她赶紧去办。
这心腹婢女年龄不小,也是见过不少大阵仗的人,此时听了华阳的话之后,却是大为震惊,神qíng恍惚地出宫了。
在华阳想办法挽救楚国的时候,叶煜却是回到家中发起了愁。
因为历史上那个灭楚的王翦并不在这一次的队伍里,叶煜倒也不是因为王翦不再而觉得没底气,他只是觉得自己资历尚浅,不如王翦,唯恐能力不足坏了秦国的大事。
他慢腾腾地换上戎装准备去军营里,眼中的不自信却是越来越大。
“阿父!”等他走出去后,子婴双眼闪闪发光,好似满天星子地看着他。
叶煜愁思暂缓,想着后天就要出征了,少则几月多则几年可能都见不到子婴,便蹲下身,不舍地看着子婴。他和子婴分别最久也才半个月,真怕等自己从战场回来儿子都认不出自己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依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