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闻言冷笑一声,对着一时失言的大理寺卿反问:“朕岂不知,哈密卫原就是我大明国土,竟要用收复这个词。许卿,是要陷令弟于无能之地么?”
“臣有罪。”文远大惊失色,跪倒在地。
十六的目光扫过下头众人,再次一字一顿地说:“朕有意于哈密卫增开榷场,众爱卿……以为何如?”
年轻的帝王气场全开,本就身材壮硕,从御座上站直身子,居高临下审视百官,更是压力迫人。
“陛下圣明,臣附议。”
什么是好伙伴?就是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会坚定站在对方那一边的人。
虽然宝玉只是区区禁卫总兵,在参政议政方面并无很大的话语权,但是他的一句表态,倒是打开了武将这边的任督二脉,不少人出来表态附议,倒是好像下一刻就要讨论如何进军哈密了一般,全然忘了陛下的本意是设榷场,而不是动武,跑题也是厉害……
直接刺激了文官那边的怒火:“竖子浅薄!莽夫误国!”
便是因此,武将们又不服气了:“文人墨迹!腐儒嘴把式!”
今日参加完大朝会就要离京南下、刚刚被一个脸红脖子粗的武将误伤、喷了一袖子口水的林如海无奈放下挡着脸的胳膊,往前一步:“陛下圣明,臣附议。”
此言一出,林如海成了满朝焦点。
文官看着他,好似他是因私废公、自毁前程的‘叛徒’;
武将看他,却是觉得他是个不避私情、弃暗投明聪明人。
“好,林爱卿,你乃是先皇钦点的扬州巡盐御史兼江苏府台,为我大明肱骨之臣,你来说说!说给他们听听,你是如何想的。”
而林如海,也没有让十六和一众笨嘴拙舌的武将失望。他从天文、地理、军事、交通、人文、经济、民生等等方面,阐述了哈密卫对大明的重要性,洋洋洒洒千百言,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就连部分一开始因为主观情绪而反对的文官都开始觉得:【林大人说的……好像有些道理啊!】
当然,譬如文远这样子的,是不会被林如海‘巧舌如簧’给迷惑的,他依旧坚定而坚持地反对,甚至口不择言地说出:“既然林大人言之凿凿,不如林大人西北进哈密,躬身促成此事吧?”
【哼,哈密卫那个地方,你一介文弱书生去了,包准有去无回!】
叫一旁的卫阁老都来不及阻止文远脱口而出的蠢话。
然后就见林如海站如青柏、卓尔淡然、拱手俯身:“若陛下有令,某愿粉骨碎身。”
两厢一比较,孰高孰下立现,大理寺卿文远,才是真私情私心重。
而林如海的这番话,相当于是明确表示了:只要朝中议政通过,他愿意卸任扬州、江苏的官职,去西北那苦哈哈的地方!
蔡阁老动容了。
卫阁老,意动了。
宝玉站在原地,听着周围人窃窃私语,他对于自己岳父有这样的反应并不奇怪,毕竟林如海是士大夫中的君子,不说百分百,也是绝大部分的心神都扑在社稷上的。陪玉儿归宁那日,同他对弈之时,就察觉到岳父大人的盘算——不然他当时也不会急于想要给大哥哥在江苏安排一个好位置了,不就是担心人走茶凉日后不好安排么?
大朝会散,林如海领命就哈密卫增开榷场之事详写折子,暂不出京。
而陛下驳和亲、欲在哈密开榷场的消息,也被时时关注此事的人知晓了。
众人的反应各有不同。
作者有话要说: 我不知道你们爱不爱看朝堂,可是我很用心在写了,明天,番邦使臣们都该滚蛋了,宝玉也该十九岁了。
晚安。明天见
第200章
脱欢第一个就是不高兴的。
正如十六预料的那样, 脱欢虽然是瓦剌大王子, 可是并不是他父王最宠爱的儿子,此次来大明,也是施展了很多手段才抢到的差事,若是能如愿娶了大明皇族女子, 他身上的筹码便会加重几分。
故而听闻此消息之后, 脱欢有些暴躁, 在会同馆的屋里摔了一整套的茶具。
但是瓦剌的副使臣想的却是:【大王子求娶无望,大明这边总会另作安抚。若是哈密卫真的能成为瓦剌和大明之间新开的榷场, 想来大王那边也会很满意;若是哈密榷场最终因为大明内外种种压力而不成,瓦剌和大明的盟友关系有所动摇, 那么鞑靼那边, 也会为了拉拢我方而有所表示, 届时大明必然要让出更多的好处……如此看来,大明皇帝不同意大王子求娶的要求,瓦剌也立于不败之地,而我亦可毫无负担地收下那老货悄悄送来的黄金。】
【千里迢迢来大明, 可不就是为了捞点好处的?不然只是巴巴过来庆贺大明新帝登基而已么?那老货给的金子正好买些大明的南货回去,家里几个美妾一直撒娇要花想容的脂粉,也不知道到底好在哪里了。还卖出如此高价!】
…………………………
阿鲁台想到瓦剌的副使臣,自己那两箱黄金砸下去, 总得听到个水声,当然,想要对方叛国为自己卖命是不可能的, 只要他愿意在脱欢发怒的时候稍稍火上浇油一些,和脱欢‘同仇敌忾’,说一说大明的不是,便也够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糯米水晶糕 爽文 红楼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