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打听他的行踪就变得很容易了。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行程,至于私底下贾蔷干了什么估计也就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一清二楚,他身边的那些随从和丫鬟们最多也就能够猜到五分。
但即便是表面的,也能看出些问题。
贾蔷离开京城之后,先是去了南京,随后顺河而下,到了山东,接着便又来到了中原地区。
在彰德附近,贾蔷盘垣了一年多,接着又沿江而上,往南方去了,最远到了大理,接着,又从云南到了西北,接着又从西北出发,随后又一路重新回到了京城。
不过在回京城之前,他又重新去了一趟泗水。
贾蔷最开始出门的时候不过刚刚才十六岁,到如今他回京城,已经二十五岁,他在外快有十年的时间了。
这十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将大齐的大半土地踏遍了,而且他的行程中囊括了大大小小数百个城市,有的地方他只短短的停留了数天,也有的地方他能停留上数月,不一而足。
但是对照行程,在场的另外三个人也能够对贾蔷的话有个明确的判断。
他应该是在离家之后先去了祖籍南京,随后又北上山东,接着又来到了中原。
很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发现了这些甲骨文,随后他在这数十年的路程当中不断研究这些甲骨文,终于有了一些了解,在解开这些文字意义之后,他终于将这白玉小龟上的文字读懂了,自然也就得知了兖州鼎的下落。
三人注意到贾蔷的行程在返回京城是有过一个变化,原本他从西北返回中原时是直奔济宁泗水的,随后在听到贾家出事的消息时改变了方向,想往京城而来,但又在中途改变了方向,重新折返回济宁泗水,随后他在泗水停留了两天,重新从山东出发沿着水路回到了京城。
从这里可以大概推算出贾蔷应该是原本解开了白玉小龟上文字之谜,想要前往汜水,探究兖州鼎的下落,但是贾家出事的消息让他不得不改变方向。
只不过在路上,贾蔷发现自己贸然回京并没有任何用处,倒不如先确定兖州鼎的下落之后,反倒更能为自己增添底牌和筹码,这才好解救贾家。
这也就有了他中途折返的举动。
这些资料让贾蔷的行为举止有了不少信服力,最起码在场的三个人是不会相信,贾蔷在刚刚十六岁的那年就已经开始筹谋了一场骗局。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去谋划一场骗局,如果说这个人当初业已三十而立,又或者说这个人出身寒门,前途无望,这才转而筹划这样的骗局,三人还有可能相信。
但是贾蔷那时候不过刚刚成年而已,而且他本身就是出身于勋贵子弟,虽然那时他已经和宁国府分家,然而就他们所知,贾蔷跟宁国府的当家人贾珍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甚至贾比起珍自己的儿子更关心看重自己的这个侄子。
以当时宁国府的能力,贾蔷想要谋取一个出头的机会实在是很容易。
这世上有谁会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机会,将大好的青春花费在一场未必能够实现的骗局上呢。
几人心中暗暗回转了一番,心下已经对贾蔷的话信了三分,不过到底这件事□□关重大,他们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不可能一下子便放下戒心。
冯周彦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他本人也是极为忠心于皇帝,他自然知道皇帝虽然面上淡然,但心里肯定还是万分关心这个消息的。
早前浪费的这些时间是用来给他们进行准备以及观察贾蔷的,皇帝虽然对他的行为理解,但是从皇帝身边的太监透露出来的意思皇帝已经有了焦躁之意。
冯周彦自然不会惹皇帝不高兴,这一回他将三人都邀请过来便是要尽快确定出发的日期。
这会儿看他们三人交锋一场,虽不说已经达成了一致,但也勉强有了僵持之意。
想要让这两位老人家一下子信任贾蔷是完全不可能的,而看贾蔷的意思大约也没有想过只用一场谈话就让人信任的意思,双方都选择了暂时停战,静观其变。
既然如此这时候便到了这次队伍的负责人冯周彦上场的时候了。
“晚辈准备两日后便离开京城,出发前往济宁泗水,不知两位老先生可还有需要什么准备的?若是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只管跟晚辈讲,晚辈可略尽绵薄之力。”
两位老先生在接到皇帝秘密下达的旨意之后,在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已经想到了此行必然要往济宁泗水走一趟,他们早就做好了出行的准备。
两人现在已经算是退休状态,公务上不用交接,至于家人,他们已经用了闭门养病的借口,不再对外见客,负责庄子里的人也都是他们跟了多少年的心腹,不用担心消息外泄,因此他们走的很放心。
至于贾蔷,不说这里根本没有他开口反驳的机会,更何况他也是做好了准备的。
见这三人都没有反对,冯周彦暗暗满意,他笑了笑,道:“我看三位都早有准备,这件事大家也是希望能够早日尘埃落定,我看趁早不趁晚,不如这般,待回去之后贾将军便于今晚出发,从陆路走,我明日一早出发,而后两位老先生岔开时间,从水路走,大家在天津会合,如何?”
虽然对于冯周彦原定于两日后出发,这时却又出尔反尔,突然提早有些不满,不过在场的人都没有出言反对,因此出行的计划便定了下来,众人各自散了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庭外红梅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