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唯我煌煌大唐_无法忘记的遗憾【完结+番外】(421)

阅读记录

  渠家家主渠骁就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乃是千古名言,那英吉利上至国王下至商人地主尚且如此,这大漠各族,怕是不能免俗。以曹大当家之言,我想着,朝廷怕是要用世人逐利的天性,把这大漠紧紧地捏在手里。而把新式纺纱机新式织布机交给我们,却不曾在广州露出一丝一毫,怕是担心两广百姓也跟那英吉利一样,最后出现羊吃人的惨状。而我们,朝廷对我们也有限制,不许我们将羊放羊,怕是这原因也在这里头。”

  渠骁这么一说,大家纷纷点头。

  没错,他们山西距离大漠近,越过长城就是大漠,附近又有煤矿,人口又众多,可是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豪商的手中,大多数百姓只能沦为佃户或者是卖身为奴。因此,在晋中发展劳动密集的新式纺织业,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

  因为晋中可以从大漠得到充足的羊毛。

  但是两广就没有这个条件了啊。若是这两广出现了羊吃人的惨状,那不是害民嘛!

  不要说这个时代的商人觉悟好。这个时代的商人受儒家思想熏陶是一回事儿,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商人跟工匠一样,刚刚经历过明清两代的他们,在内心深处是以自己的出身自卑的,因为在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商人和工匠,都是贱籍,甚至明代立法规定,商人和工匠,三代不得参加科举。

  虽然到了清代,因为曾经的八大皇商的关系,清廷有放宽条件,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举,但是,工匠的地位却没有获得提高。而让乡亲们进工坊,不是曹文是说,如果不是占了男耕女织的边儿,如果不是进工坊的都是女人,他们曹家的纺织作坊怕是不会这么顺利的开起来呢。

  没错,第一批进工坊的,多是女人。甚至因为纺织工坊需要大量的人手,使得如今晋中人家卖女儿的事情越发少了。为什么?因为十二岁一过,女孩子们就可以进工坊做工挣钱了。

  为什么是十二岁,那是因为国法规定,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无论男女,必须进学堂。

  也因为这个工坊来钱多,使得百姓们送女儿给人家做童养媳的事儿也少了。为什么?因为多留女儿一年,那就是拿一年的工钱啊。甚至有的人家,看到把女儿嫁出去,也不过得三五两银子的聘礼钱,而多留女儿一年就是八、九两银子的收入,都纷纷推迟了给女儿议亲的年岁。

  原因很现实,现在把女儿嫁出去,自己一年就要少三到六两是年收入,而把女儿多留一年,除了每年八、九两的收入不说,推一推,以后这聘礼说不定还会涨呢!

  也因为如此残酷的现实,也让商人们行事多了几分思量。

  听见渠骁这么说,伍秉鉴心中也是一动。

  是啊,两广不像晋中,靠着大漠,有大漠上源源不断的羊毛来源。可是两广靠近天竺,有棉花啊!

  伍秉鉴可是听说过的,这欧罗巴的棉布,可是顶顶有名的。

  就在伍秉鉴暗自思量的时候,就看见老亢头的儿子亢不悔急急忙忙地从外面一路小跑地过来,一进门就高声道:“爹!诸位相与!大事!大事!朝廷,朝廷给了那些匠人官身!”

  在座的人立刻跳了起来。

  老亢头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那旱烟的火星子已经燎了身上的鹤氅。

  他用根本不像他这个年纪的老人的速度飞快地窜到了门边:

  “你,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爹!朝廷的新政!说是有本事的匠人,就是能修新式纺纱机的那种,那样的匠人,根据本事的不同,分别享受正九品和从九品官吏的待遇,有专门的绿色袍服穿,还有基础俸禄,九品官吏该有的,他们都有。”

  老亢头一听,立刻长叹一声,道:“满人重商人,许我们商人子弟参加科举做官,可是如今的朝廷,竟然直接……”

  老亢头说不出自己此刻是什么心情。

  这九品的官身,可是比那些衙役、捕快等皂隶还要高一等呢。要知道,从大明开始,衙役、捕快等皂隶都是贱籍都是下九流,一样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亢不悔道:“爹,不止如此。诏令上还说了,衙役、捕快等皂隶虽然是不入流,但是依旧是吏,是朝廷的基础官员,虽然没有品级也不能穿绿色的袍服,但是一样享受从九品官吏待遇。不过,诏令上也说了,以后,这皂隶也再是世袭的了,一样要考试。”

  “真哒?”

  “可不是真真的。”亢不悔从自己的靴筒里面取出几张纸道,“那诏令,晚辈都抄写在这上头了。”

  老亢头一听,立刻夺了过来,仔细地看了起来。

  不过是几页纸,又是用毛笔抄写的,字很大,看着多,其实没几页内容,可就是这么几张纸,却在这些商人们中间宛如珍宝一样,被仔细地传阅了一遍。

  良久,才听常彪一声长叹:“果然是新朝新气象啊。”

  众人齐齐地,点了点头。

  在今天之前,他们何尝想过,这皂隶竟然也有了翻身的一天呢?

  第270章

  因为这道诏令,最终导致了伍秉鉴跟这些晋商的聚会提早结束。立刻晋商会馆的时候,伍秉鉴坐在马车里面,一声不发,连他的长随和车夫都小心翼翼,生怕坏了他的好心情。

52书库推荐浏览: 无法忘记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