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为了能让宗教通过大晋官方的审核允许,卢克思带领其他同样在大晋辛苦多年的外国传教士们一起苦心钻研,在不改变教义精髓的情况下,努力贴合大晋的实际情况,也因为大晋的风土人情而改了一些原本的宗教说法,如此,在卢克思的带领下,一群洋人传教士终于得到了大晋官方认可,可以开始合法传教了。
可以说,这些年卢克思已经成为了大晋洋人们的领头人。
这次有外国使团前来,皇帝命作为太子的赵载桓负责接待事宜,赵载桓自然也就想到了卢克思,便派人把他叫上了。
卢克思也很愿意为外国与大晋的友好交流做贡献,赵载桓派去的人一开口,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
结果就因为这个,后来坏事了。
原本这次的外国使团对大晋皇太子的评价是极高的,赵载桓不仅表现出了不俗的风度和礼仪,他的学识和广博的见闻也让外国使团惊讶,大晋的皇太子不仅通晓大晋的事情,就连他们国家的风土人情,居然也能说的头头是道,这太不可思议了。
在发现赵载桓甚至还能说不通的语言,并且在自然学科等方面都有不弱的造诣之后,外国使团彻底拜服了。
事情到这里都算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问题就出在之后。
就在大家气氛友好热烈的时候,使团代表表示这次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些传教士以及信仰宗教的人员,赵载桓当然是二话不说把这些人丢给卢克思处理啊。
结果这些人和卢克思爆发了激烈的矛盾。
卢克思居然私自篡改教义,这简直是亵渎神明!
卢克思最开始也解释,跟他们说大晋的历史,大晋的文化,大晋的律法,说当年传教如何不易。
但这些传教人员哪里肯听,只觉得卢克思不坚定,不能坚守信仰,甚至还编造邪说。
他们骂了卢克思,和卢克思同一边的洋人们可就不乐意了。
这会儿来骂人,当初咱们在大晋过不下去生活,吃尽苦头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话啊!
如今的局面明明是他们大家一起费心心力才有了那么一点成果,居然被人批判为歪理邪说,还对他们大加指责。
两方越说火气越大,最后干脆打起来了。
卢克思伤的最严重,据说脑门上都让人给开了个口子。
在外国使团访问期间居然出现这种意外,赵载桓必须要拿出解决的办法来。
但显然,目前王子腾给出的建议并不能让赵载桓满意,又想到陈景书向来与洋人们的关系亲密,于是赵载桓便给陈景书写了信,请教陈景书该怎么办。
陈景书刚拿到这问题的时候也是头大。
几个洋人打架倒是小事,问题在于打架这件事情背后牵扯的可就太多了。
宗教问题,律法问题,主权问题,外交问题等等,一大堆的问题需要解决。
平日里纠缠一个就已经很麻烦,如今却来了这么一堆,再加上外国使团尚在京城,这事他们的人员也牵扯其中,若是处理不当,原本大好的局面可能就要毁于一旦。
赶走这个使团倒是容易,直接驱逐出境都行,但陈景书知道,以后想要再等到这样一个使团,再等到一次交流的机会可就不容易了。
可大晋的态度也不能过于软弱。
在大晋的京城,天子脚下,殴打大晋皇帝赐封的,名正言顺的大晋官员,还将符合大晋律法的宗教批为邪说,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最简单的就牵扯到了一个主权问题。
洋人们在大晋的国土上犯了事,大晋律到底能不能管?
这次若是不管,日后洋人多了,都按此例来,那可就要出大乱子。
陈景书斟酌再三,给了赵载桓回了一封信。
对于直接动手打架,并造成他人损伤的,一律抓起来按照大晋律判刑,但也留下一点可活动的空间,由使团方面出人从中斡旋,赵载桓则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稍微松一松手,如此大家的面子上都过得去。
这处理方式王子腾之前也给赵载桓说过的,但陈景书的书信里还更多了一样。
“太子殿下可趁机与使团提出商定协议,明确在大晋国土内有触犯律法的事宜该如何处理,签订之后,日后来大晋的外国人员一律照此办理,另外,与各国之间往来发给官方的凭证,日后签订了协议的国家,拿着官方凭证来的,可给予一定的帮助和便利,未有凭证的,便严加处理。”
至于说没签订协议的国家……那你就干脆别来啊。
因为有卢克思挨打这事在,陈景书觉得外国使团不会拒绝。
而这样能够提供便利的协议,只要有一个国家参加了,日后其他国家若不想吃亏落后,便也只好参加。
赵载桓收到书信果然惊喜:“孤就说总归都是他看的长远。”
陈景书看的永远不仅仅是当下的几步路,他看的是更长远的事情。
果然,赵载桓在谈判中将日后通商的优惠政策透露了几句之后,原本态度之中还有几分硬气的外国使团立马转变,最后商定但凡在大晋国土之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大晋律法,若有触犯,则按大晋律办理,不过若有情节严重涉及生命,或涉及身份特殊人员的,则需要向其国家通报,双方协商后处理,若有大晋人去国外,也同此协议。
52书库推荐浏览: 秦诜霜色十字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