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道:“你说这话反倒是小瞧我了,我虽辛苦,但又何尝不知道你在外的苦呢?你这些年去的那些地方,哪个不是穷山恶水的?但每回给家里的信件都是只说好事不说委屈,我的辛苦与之相比又算什么呢?”
她到底是在家里,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何况京中也无人欺辱他们家,之前有吴氏帮忙带孩子,外头也有武靖侯府多加照顾,要说起来,黛玉这些年是真的没有遇上什么太难的事情。
反倒是陈景书,他在外多年,去的又都是最穷苦的地方,他过的又是怎样的日子呢?
不说面对的那些困难,仅仅是生活条件,恐怕就远不能与家里相比吧?
之前黛玉也曾说要去找陈景书,但却被陈景书回信严词拒绝了。
如此一来,黛玉如何不知道陈景书在外的日子必定十分辛苦呢?正因为心疼她,所以才不愿意叫她跟着。
此时黛玉看着陈景书,心中是满满的心疼:“你瞧着瘦了,也黑了。”
然而这话说完,陈景书大惊失色:“我黑了?”
他摸着自己的脸,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置信的事情一样:“黑了?黑了多少?”
黛玉:“……”
斟酌着,黛玉说道:“就……比当年稍微黑了一点点。”
对于陈景书的反应,黛玉也是十分困惑的:“你这是怎么啦?”
陈景书哭丧着脸道:“红颜未老恩先断,我黑了,你会不会就不宠我了。”
黛玉:“……”
哈?
反应了好半天,黛玉才伸出手,温柔道:“就只黑了一点点,这样更好看。”
“真的?”
“真的!”
得到黛玉的肯定答复之后,陈景书才像是松了口气的样子,摸摸自己的脸道:“虽说现在年纪大了点,但我自认还是很有姿色的。”
黛玉点头:“是,以后也一样宠你。”
听到这话,陈景书笑眯眯道:“说起来,宝姐儿还没取大名吧?虽说这事不急,不过我既然回来了,总该是取个名字比较好。”
这就是正事了。
黛玉问道:“你可有什么好的没有?”
陈景书道:“名字倒是想了几个,之前想着叫爱国,后来又觉得建国也不错……”
黛玉:“不,这个……”
你都给自己女儿想了什么名字啊!
好在陈景书又说了:“但我仔细想了想,这些名儿都不大合适女孩子。”
黛玉松了口气。
就听陈景书道:“要不叫红星吧?”
嗯,他没有男女偏见的,甚至对女儿寄予厚望!
黛玉:“……”
你逗我呢!
绝不!
第113章
从记事起, 宝琳小姑娘就知道自己出生在一个了不得的人家。
就先不提祖辈们的功绩, 仅仅说父母的话, 母亲是有名的才女, 甚至数次得到今圣的赞赏, 父亲更是当朝权臣, 皇帝最器重的人物。
很小的时候,宝琳对父亲的印象十分模糊,甚至多数时候她不记得身边有父亲的存在,对父亲最初是记忆是个温和好看的男子,但这个记忆随着数年的分别再次淡化,真正记得的父亲的样子, 是从九岁开始的。
九岁的宝琳已经是个半大姑娘了, 不仅早已记事,甚至连大人们的事情也隐约开始能够明白。
至少, 从父亲长久的留在家里的那一天开始, 宝琳就觉得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急速下降。
倒也没有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而且环视周围对比, 宝琳觉得自己应当还在标准线以上。
想到以前听说过的那些遥远的朝堂风云, 宝琳轻轻叹了口气,觉得可能是父亲当官遇到挫折了,所以家里的经济才紧了起来,懂事的宝琳并不多问, 只当一切都如过去一样。
别以为她不知道, 在她的用度少有消减的那几天, 父亲和母亲很紧张的观察了她好久,父亲时常用愧疚的眼神看她,母亲也常常一脸担忧,她身边的丫鬟婆子都曾被私下里叫过去问话。
看破不说破,宝琳觉得自己应当体谅父母的难处。
不过这种物质上的顾虑很快就被宝琳丢在了脑后。
父亲回来之后,宝琳觉得自己身边的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父亲是个和母亲完全不同的人。
母亲教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针线女红,父亲却亲自教导她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母亲也是教过的,宝琳原本想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还要她再学一遍,但当她听了父亲的第一堂课之后,宝琳就知道,父亲和母亲不一样。
哪怕都是教四书五经,他们的角度和深度也完全不同。
宝琳倒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能够多一些和父亲相处的时光,对她来说都是珍贵快乐的事情。
何况父亲儒雅俊秀,声音不疾不徐,温言缓缓,所讲的内容深入浅出,极有耐心,再加上见识广博,哪怕是被人说枯燥的四书五经由父亲口中道来,也变成了有趣的东西。
宝琳十岁的时候,家里添了个小弟弟。
母亲很为此喜悦,父亲也高兴,但宝琳总觉得父亲不像母亲一样高兴。
52书库推荐浏览: 秦诜霜色十字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