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繁花[综红楼]_林一平【完结+番外】(1051)

阅读记录

  李逵要挨军法的消息, 在梁山男女老幼的口口相传下,很快人尽皆知。督察裴宣还在梁山主要的交通枢纽位置、设置的那几个告示牌上, 贴了要处罚李逵的醒目通告。要求要求除了值岗不能离开的, 都要准时到大校场观刑。

  还没到辰初呢, 大校场就挤满人了。对李逵挨打这事儿,就没发现有谁不开心的。可见李逵这厮往日里的人缘, 他是多么讨人嫌、招人恨的角色。即便是跟随李逵的那两个亲随,也都踊跃来观刑。

  他们的心里话:黑旋风被打死了才好,也让他们不用每天提心吊胆怕被李逵打了。

  扈三娘也提早往大校场去。簇拥在她身边的是崔氏和花娘子, 后面还跟了四个穿着一样的小娘子,再后面则是朝气蓬勃的百十号近卫。这些人一亮相,就夺去了校场所有人的眼球。几个月以前,原来还是不怎么显眼的小娘子, 行走间端庄的仪态、举止竟然像扈三娘、崔氏和花娘子靠拢,让人忍不住移不开眼睛了。

  有好汉忍不住嘀嘀咕咕,小娘子们真的太小了一点了,不然都可以登门去提亲等等。听得小娘子们的父母亲, 都是即有点着恼又有点高兴。

  校场早被督察的人划分了观看地域。扈三娘带着聚义厅直属人员过去,萧让赶忙站起来迎接扈三娘, 近卫也快速分站到聚义厅的区域内。

  裴宣领头,梁山各部门的首领过来向扈三娘抱拳行礼,扈三娘回礼后让裴宣把李逵带出来。

  出现在校场擂台上的李逵,是一幅已经要死的模样。他是被俩膀大腰圆的督察军卒,半架半拖过来的。校场安静了一瞬, 然后立即响起了嗡鸣,好像百万只蚊子一下子覆盖在天空了。

  有好汉在叫骂,“黑旋风,把头抬起来,脑袋掉了碗大的疤,你像个死狗似的算什么。”

  诸如此类的言语,劈头盖脑地砸向李逵。

  那李逵是充耳不闻。他现在就是一个活死人的模样,要不是有人架着,是一步也移动不了的。

  裴宣让一个大嗓门的军卒,大声向所有人宣布对李逵的处罚,先历数李逵昨日的过错:第一条违背军令不参加操练。第二条私自下山且不听晁天王、吴军师等的劝阻。第三条骗水军监察船只。第四条抗拒水军头领的追捕。

  最后是督察裴宣给予的处罚:违反的军律累计是一百二十军棍,分四次执行。也就是打完了养伤,伤好了再打,每次打三十军棍。

  所有人都被这样的处罚惊呆了,这也太出乎众人的预料了。

  就是被督察军卒架过来了李逵也呆住了——他以为自己是必死无疑的。

  校场上立即响起了窃窃私语,原来还以为扈三娘会挟私报复李逵,趁机杀了李逵立威。梁山上有明白事理的人,这些看懂了扈三娘心思的,心里对扈三娘越发忌惮了。而看不懂的那些人,反而对扈三娘更钦敬。

  看,看,那李逵可是扈家庄灭门的凶手,但扈三娘还是按照军律处罚他的。

  这说明什么?军律啊,律法最大啊!

  这就是扈三娘让所有人用军律识字、也是她同意裴宣处罚李逵的方案,想得到的结果。她要的就是裴宣的正直、能够秉公行事,要的就是所有人都正视梁山的新军律,以及对军律规矩的正确认识和服从。

  七月的清晨,微风拂面,恰是一天里的最好时光。而空气酝酿着的那股激情和兴奋,让每个人都兴奋得冒汗。

  督察要打李逵一百二十军棍的处罚,观众很快就接受了。然后他们就热烈地望着高台上呆愣愣的还没有醒过神来的李逵,这是第一个挨军棍处罚的头领。更深的不能说出口的、那就是几个月以前,李逵还处在嚣张跋扈、逮谁欺负谁、谁都要让着这浑人一点儿的、高高在上的位置上。

  裴督察一声行刑,李逵立即被剥去外袍。考虑到观刑里还有一部分女性,才没把李逵都扒光了。

  架着李逵的那俩大汉,顺手就把李逵掼到刑凳上按住了,另上来两个平日里就跟在裴宣后面的专干打人活计的军卒,手持军棍开打。

  第一棍下去,李逵疼得大叫了一声。立即有军卒上前,团了一条布巾塞进李逵的嘴里了。

  一五、二五、三五、二十……军棍击打在李逵的脊背上,发出沉闷的声音。李逵双手紧紧地握着刑凳腿,死咬着嘴里的布团,闭紧双眼随着军棍收缩着身体。

  廿五、三十。

  三十军棍很快就打完了。这在围观的万余人眼里就是一会儿的事情,可在李逵的眼里却是度日如年的难挨。他早就后悔下山了,可如今后悔有什么用。裴督察说的那四条,每一条都是自己干的。

  ——原来自己还要去跟着操练的。这T娘的也没人告诉他啊。李逵觉得今天挨的这三十军棍有点儿冤。

  打完了三十军棍,李逵被搀扶起来,他尚有余力向裴宣拱手。这三十军棍没打死、打瘫了他,他感谢裴宣。裴宣不接受李逵的道谢,在他的眼里,犯了什么条例、该怎么处罚、行刑,就怎么去做,这才是他作为执掌全山条律的总督察该做的事情,也是他不辜负扈三娘把刑罚这块交与他的信重。

  这次的刑罚,落在老道的武者眼里,还有被打过的军卒眼里,这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一次惩罚。他们都清楚行刑者既没有放水,也没有故意往死里打。不然一棍子下去,就能打断了李逵的脊骨,让他再也站不起来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林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