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雯问:“不是有巴士吗?”
助理解释说巴士开不进去,镇上安排了面包车。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宋倩蝶站在路边任舒雯拍照。
到了出发时间,几十人分别挤上五辆车。运通的人原本排在星光后面,他们的经理为了和俞舟同乘一辆车,赶紧带着助理插队上去了。
舒雯被推搡了一下,手里的相机包差点掉到地上,“什么嘛。”
宋倩蝶无语,摇头说:“我们上下一辆好了。”
窗外的小镇景色逐渐退去,山路上处处银装素裹,路边是鳞次栉比的农田,远处零星散落着房舍。
一路看过去,宋倩蝶抿紧了嘴唇,她想起了之前做志愿者的时候,每个孩子裹着破旧的衣物,脸上手上还有灰尘泥泞,笑容却纯洁无瑕,眼里都是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期望。
车子在村口停下,学校里两位老师和村里的干部在这里等候着。一行人下车,搬着物资浩浩荡荡往山路上走去。
走在企业代表旁边的这位老师姓王,四十来岁,老校长病了后,她暂时代处理学校的事物。
王老师介绍说:“现在学校只有五个老师,本来有从一年级到初二的班,老师陆陆续续走了之后,只能把初中课程去掉。”
学校在这条路的尽头,教学楼是一栋四层楼的平房,后面一栋两层楼的毛坯房是教师办公室和宿舍,旁边的操场被雪覆盖,一个木头钉的足球门歪歪倒倒斜在边上。
志愿者的负责人组织他们把物资在操场旁放好,又让两个人跟着一个老师去教室里抬桌椅。
王老师带着企业代表们走进教学楼,除了有老师上课的三个教室,其余的教室孩子们都在埋头看书写字;每个教室门口标了年级,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班里四五十人,孩子们的年龄也不一样,七八岁和十来岁的坐在同一个教室。
王老师说:“我们是按学习程度分的班,有的孩子上学晚,或者学得慢,到了高年级也学不走。”
一行人经过教室的窗户前,有的孩子好奇地抬头瞧他们,眸眼清澈,脸颊上却是风霜留下的红痕。
教学楼里只有一间阶梯式多媒体教室,偶尔会给孩子们放一些动画片,有时镇里的老师过来上示范课的时候也会用。
王老师说,这个教学楼是三年前翻修的,申请了许久,镇上终于拨了钱下来。建好后,孩子们都很高兴。
操场那边布置好后,老师们组织孩子们有序地去操场集合。
桌子排成了一列,桌上和后面的地上按照一人份分好了文具书本等。宋倩蝶他们被安排坐在这里,每个人还被要求戴上红领巾。
宋倩蝶直接胡乱打个结,她左右看了看,俞舟直接用系领带的方式系上,一条轻飘飘的带子到他身上就变得工整又精致。
她又看了看自己的,像是缺水的龙虾,两根胡须细长而弯卷,颇为难看。
俞舟笑了笑,摇头对她勾了勾手指。宋倩蝶伸着脖子过去,他温热的指尖不经意碰到她脖颈边缘,只三两下就重新系好了。宋倩蝶理了理,很是满意。
运通经理坐在俞舟另一边,不耐烦地哼了一声。
不一会儿,几位老师领着四百个小孩在操场列好方队,站得整整齐齐。其中一位老师非常年轻,二十出头的样子,扎着马尾,看上去文静朴素。
那边领导和王老师讲了话之后,孩子们依次走到台前来领文具。每个公司拍照的人各自找好位置,站在边上拍照。
孩子们都很有礼貌,领了东西都会甜甜地说声谢谢。有的孩子穿得很单薄,宋倩蝶碰到他们的小手时发觉比自己的手还凉。
一个男孩吸了吸鼻涕,慢慢走到宋倩蝶跟前,他抿着唇,看上去有些不情愿。
宋倩蝶像刚才一样,柔声问:“你叫什么名字?”
男孩伸出一只手去接东西,也不说话。他面容消瘦,看起来七八岁的样子,毛衣外面穿了件灯草绒的棉衣,一双眼睛很有神-韵,定定地看着她手里的文具。
宋倩蝶尴尬地笑笑,把手里的一套文具递过去,“祝你学业有成。”
男孩一手在鼻子下面吸了吸,拿着东西就走了。
宋倩蝶想着他或许是不会说话,对自己反倒有些懊恼。
东西发放完,孩子们还呆在操场上,有的孩子拿到新文具很兴奋,忙着和同学朋友一起交换着看。
舒雯正在操场和孩子们玩,不时对他们按下快门。
宋倩蝶搓着手走到墙角躲风,见了王老师,她问:“不让孩子们进教室吗?”
王老师说:“待会儿要拍合照,他们这会儿高兴,就让他们先玩一会儿。”
宋倩蝶点头,想起刚才那个男孩,又问:“是不是有个孩子不会说话?”
王老师皱了皱眉,“我们这儿没有,村里倒是有的,他们都没来上学。”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吧,刚才问他名字,没说话。”宋倩蝶在操场上找了一圈,发现那个男孩一个人蹲在操场边缘,像是在拔雪地里冒出的杂草。她往那边指了指,“就是那个。”
王老师了然地“噢”了一声,“四年级的周风,十岁了。”
宋倩蝶惊讶道:“十岁?”
52书库推荐浏览: 冒牌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