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之后周航还在发呆,李昭看了他一眼,觉得儿子这样有点可爱,也有点好笑。伸手摸了摸下巴,强忍着嘴角的笑意,他推了推周航的肩膀,道:“想什么呢?”
周航抬起头,茫然的看了看李昭,道:“没想什么?”
李昭:“没想什么,你发什么呆?”
“……”周航,父皇,您堂堂的一国之君很闲吗,要不要这么八卦!
不过,他也只是默默地在心里吐槽一下罢了,并没有将这句话喊出来。其实他也没想什么,不过是突然想起了林妹妹,林妹妹刚刚派小人过来说做了个新鞋给他,他正想什么时候能出宫去取来呢。
周航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可是皇帝的八卦之心已起,非追着他问。他只得故作深沉的回了一句:“想男人间的小秘密,父皇您不适合知道。”
李昭笑弯了腰,指着周航道:“好啊好啊,朕的航儿也有男人间的小秘密了。”
周航不想理皇帝陛下,他起身拱手道:“林先生还等着儿臣上课呢,儿臣告退。”
晚上,周航找了个机会溜出皇宫,来到林府。看见林黛玉,他就迫不及待的问:“玉儿,你给我做的新鞋呢?快拿来给我看看。”
黛玉掩着嘴笑了,转身从柜子里拿了一个云锦包着的小包裹出来,道:“你瞧瞧可喜欢不喜欢?”
周航上前一步,抢在手里,也不打开看,只说:“你做的我岂会不喜欢?”
黛玉羞赧,跺着脚道:“再说这样的混账话,以后我就不给你做了。”
周航忙举双手道:“你别生气,我以后不说就是了。”
二人又说了一会子话,说到寒烟被鲁国公之母太夫人接走等等。不免又谈起山东灾情之事,黛玉的一句话让周航醍醐灌顶。
“等等!”他道。
黛玉疑惑的歪了歪头,“怎么了?”
“你刚刚说什么?”他问,抿着唇道,“你再说一遍。”
第128章
听到周航让她再说一遍, 黛玉不由得愣了一愣, 脑袋一时空白, 想了想,她抿了抿唇。
“我说,若是粮食产量能高些便好了, 百姓也不会再受饥馁之苦。”
周航一拍手道:“正是这句!”
黛玉皱起眉头,心想这句话说起来容易,想要实现却是难上加难。田地都是有限的, 不可能凭空再冒出新的来。即便有可供开垦的荒地,也没那么多的人去开,何来提高产量只之说?就算有多余的田地,遇上灾年, 照样是颗粒不收, 又有什么办法?
不过,她见周航此刻十分兴奋,也不好意思打击他。
“这句怎么了?”她换了一种比较温和的语气问。
“好玉儿,你可真是我的福星!”表现的颇为兴奋。
他兴奋时候下意识的动作便是上前一步,想抱一抱黛玉,被黛玉红着脸躲开了。他愣了愣, 丝毫不见气馁, 呵呵笑道:“据我所知,山东多种小麦, 秋播夏收,一季要大半年的时间, 亩产尚不足百斤。一个八口之家的农户,至少要种二十亩地才能勉强糊口。这还是在年成好的情况下,若是碰到年成不好的时候,便连温饱也不能够了。”
林府藏书多,其中不乏农业之类,黛玉也有过涉猎,这些自然是知道的。听到这里,黛玉点了点头,看着周航,示意他继续说。
“小麦丰收之后,百姓们多是种些蔬菜、大豆、高粱、薏苡之类,这些作物的产量便更低了。我在想,若是引进一种产量非常高的粮食作物,不就能解决饥民的问题了?”
黛玉问:“什么产量高的粮食?”
周航道:“红薯。”
“红薯?”黛玉重复了一下,皱着眉头努力想了想,“这东西……我倒听爹爹偶然提过一两句,是从海外番邦引进过来的。听说,只在南部沿海的地方有种植,但是产量不高,而且也不如稻米口感好,百姓们多不愿意种的。”
周航在红楼世界里从来没有见过红薯,还以为红楼时期这种作物还没有引进。今日听黛玉一说,不由讶异道:“我们这里有红薯?”
黛玉点点头:“有啊!”
周航又问:“土豆有吗?”
黛玉摇摇头,“这个……我倒没听说过,航哥哥还是去问问司农卿吧。”
司农卿掌劝课农桑﹑水利﹑救荒等事,全国有多少种农作物,哪里又引进了新的品种,他最熟悉不过了。
回去之后,周航便找来司农卿询问。方知早在二十多年前,便有南部靠近海岸的百姓引入了红薯和土豆这两样粮食作物。但因为产量很低,而且不容易存活,多数农户对此并不买账,只有极少数的百姓愿意种这两样东西。还有便是一些贵种些尝鲜,面积都不大。
和土豆相比,红薯更为甘甜可口些,倒颇受欢迎,这两年种植面积多了些。但也都是些富裕的农户,种来作为一种水果吃。普通农户,为了能够糊口,还是以种植小麦、稻谷为主。
周航虽出身富庶之家,却并非不识五谷的少爷。他幼年常随妈妈到乡□□验生活。据他所知,在二十一世纪,红薯亩产可达两千到四千公斤。红薯是个适应条件非常强的作物,对土地等各种要求也低,南方、北方都能种植。即使古代种植技术欠发达,亩产应该也不至于太低,至少应该不低于一千公斤。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动乱时期,老百姓们吃不上饭,可都是靠着红薯活下来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山村漠漠 穿书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