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太后到了讲经的台子上,远眺一望,瞧见那台子底下,满眼都是乌泱泱的人。
第170章
讲经大会期间, 宵禁的时间往后延了一个时辰。
原本太后出宫这时候就已经临近寻常宵禁的时候了,往常这个时候, 街头巷尾还未回家的人都赶着回家, 在家的人是不会出门了的。但今日却瞧不见这样步履匆匆的画面, 因为宵禁时辰延后了, 这沈太后来看场地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倒是有不少人得知了消息还匆匆会这边赶。
沈太后同众人一道坐在搭建好的帷帐中说话的时候,端王就来了。
沈太后一见了端王,笑着同端王说了几句话,又问端王明日讲经大会事宜可筹备好了。
端王一一答了,回说筹备好了:“孙儿按期将事情都准备妥当了。一切都是按照皇祖母的要求办的。孙儿原先还想着要在正日子之前请皇祖母出宫来瞧一瞧,看看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请皇祖母告知孙儿,孙儿再叫他们改去。只是想着天儿热,孙儿舍不得皇祖母跑这一趟, 就没去请皇祖母, 只将设计图纸拿给皇祖母看了。”
“今夜皇祖母既这般有兴致出宫来瞧, 那孙儿就陪着皇祖母逛一逛,若皇祖母看着有不合心的地方,再说与孙儿, 这离着明日还是有几个时辰的,还可叫工匠们改一改。”
端王来之前, 沈太后已带着众人瞧过一遍了,这会儿正坐着休息,端王的提议是好的, 沈太后却笑说不必了。
“哀家方才都瞧过一回了,各处都是好的,倒没有什么需要改动的地方。”
“原先哀家也嫌天热不出来,要你拿着图纸一趟趟的往哀家宫里去,哀家说了哀家的想法,你也照着哀家的心思布置了,哀家觉着很好。哀家瞧你来得晚,就坐下陪着哀家说说话吧,这儿宽敞,夜里还凉快,哀家先不回宫,索性就在这里坐一坐,你陪着哀家。”
待端王坐下,沈太后才笑道,“方才站在台子上,瞧见你过来时身边还跟着不少人,只是夜里看不真切,你一个人过来就行了,这又是带的什么人呢?”
沈太后没来时,这里的搭建好的帷帐和供高僧讲经的高台都只是点着几盏灯而已。沈太后来后,为让沈太后瞧得更清楚些,这帷帐和高台从上至下都添了好些灯烛,虽不说亮如白昼,但沈太后站在高台上,靠着灯烛也能看清台下的情形,只不过她这里太亮,底下的灯火不是那么的明亮,也就看不清那边人的模样了。
端王遂同沈太后讲了五台山的住持和高僧们的请求。
沈太后听了,当即就应允了:“难为大师们想着哀家。这会儿既跟了你来,就请上来说说话吧。”
端王在来见沈太后之前,已听到了自己身后的喧哗声,也晓得不少僧人们得知消息自发赶来,他们自知难如五台山来的住持与高僧那样见沈太后一面,只求能当面给沈太后磕个头。
端王遣人去问过,得知他们意图后也将这话同沈太后说了。
沈太后与端王这些年不但在百姓中是佛缘深厚的印象,在四方僧侣中也是这般的印象。沈太后和端王这般尊贵的皇家身份,为还愿竟肯去五台山侍奉佛祖十年,又是在佛祖跟前祈愿十分灵验的人物,要说在僧侣中是仅次于佛祖的神祗般的人物,也并不为过。
毕竟,那佛祖谁也不曾亲见过,可这佛缘深厚的俗家人,他们就瞧见了这两个。
修佛要出离尘世,可僧侣却难脱俗世,要真是与皇家签上线,佛宗一道,前途自是一片大好。
沈太后当然不会矢口拒绝,她认真听了端王的话,也应允了外头那些僧侣的请求,说是让他们先稍候片刻,等见了五台山的住持高僧们,就下至高台底下,去同外头僧侣们说两句话,圆了他们的心愿。
沈太后要见五台山的住持高僧们,女眷们不好在跟前坐着,自然是要起身回避的。
沈太后却笑说不用:“大师们都是方外之人,得道高僧。你们明日也都是要见的,这会儿不必紧着回避。就都一块儿见见吧。”
众人只得复又安坐。按说沈太后这话也没错,在座都是朝臣女眷,皆是有品级的命妇,见一见五台山上的住持高僧,也无甚大碍。
等几位高僧都被端王请了进来,沈太后同几位高僧还没说上两句话,外间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吵闹声,还夹杂着惊呼声,声音嘈杂的令沈太后顿住了话头,往外瞧去。
如今外头都知道沈太后在这里,这里里外外伺候的人多,况还有端王皇后太子妃在这里,那人自然就更多了,但人多,也不能扰了贵人们的清静,是以里里外外的人都悄声侍立,纵然有个出入,也都是静悄悄的,何曾发出过这等嘈杂人声呢?
不光沈太后往外瞧,就是皇后太子妃及一众听见声音的女眷们,也都往外瞧。
端王机灵,早一个眼神就遣了人出去问是怎么回事,他自个儿也走至帐前撩起帷幕往外头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就着端王撩起的帷幕,坐得离门口近些的女眷眼神好,倒一眼就瞧出了异样来,忙指着外头叫众人看:“你们瞧,西城那边冲天的火光,不知是出了什么事情,莫不是走水了?”
这女眷还未开口时,端王就已经瞧见西城那边的火光了,毕竟这会儿已经天黑了,而西城那边,真的是冲天的火光。
52书库推荐浏览: 沉琴绝酒 爽文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