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贾探春跟赵姨娘比原著里的亲近,但她到底在贾老夫人身边受教育的,多多少少都受到贾老夫人的影响。她没有多瞧不起赵姨娘,却也不希望自己成为赵姨娘这样的。
“你傻了不成,外头的男子多么瞧不上女子,你不知道吗?”赵姨娘道,“男人,就要温柔体贴的女子,不需要女子抛头露面做那么多事情。”
“温柔体贴?”贾探春嗤笑,“您说的是您自己吧。”
“怎么,要说你亲娘的不是?”赵姨娘皱眉。
“不是。”贾探春摇头,“只是不想跟您一样,曲意逢迎,温柔似水。”
赵姨娘听到贾探春的话,就冷下了脸,“说什么呢?”
“这不都是真的吗?”贾探春道,“您在父亲面前不就是这样,以前在嫡母面前,您也得低头。女儿敬着您,可不代表女儿也想过这样的生活。”
贾探春真的不想过这种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主的生活,想着得有点能耐,得当能说得上话的正室,也不能在婆婆的面前就只能低头的正室。可是她的身份,注定她不可能多么高贵,除非她低嫁。
“你……”赵姨娘无法,女儿跟她确实不一样,比自己当年的身份好。而自己当年,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姑娘,不是官家之女,而贾探春还是官家之女,“你要考就去考吧。”
可女儿必定不可能考上,没有规定说没有及笄的姑娘不能考,可他们稍微仔细一想,就知道没有及笄的姑娘不适合去女部。就算去了,也只是坐边缘事情,不可能做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样的女官可能就没有什么地位,甚至比丫鬟都还不如。
赵姨娘没有去过女部,但不妨碍她思考这些问题。她这些年来,看似得贾政宠爱,实际上,她也有心酸的时候,她不是不想过得更好,可她就是一个妾室,哪里来的理由过得那么好。
若是她是官家之女,她也想给人当正妻,也想能厉害一点,能管着家。赵姨娘知道女儿心里生了那样的想法,就不可能熄灭。
女儿有那样的想法好,就怕事实不尽如人意。赵姨娘便想,贾探春要去考就去考,没考上之后,再等着及笄嫁人。赵姨娘现在比较担心贾探春要说什么样的人家,因为贾政还在停职中,又没人带贾探春出去走走,等女儿及笄之后,再来说那些,就不好挑选了。
大多数人家都喜欢带着儿女出去走走,为的就是早一点给儿女定下亲事,等女子及笄之后,就能很快的去办理婚事。
贾政得知贾探春要参加女部的考试之后,没有反对,女儿要考就去考呗,考上了再说。但他依旧更关心贾宝玉和贾兰,贾探春是女子,没考上,就回家等着嫁人呗,多简单的一件事情啊。
很多人家都跟贾政拥有一样的想法,想着女儿、儿媳妇要考就去考,毕竟这一种事情也不是她们去考就能考上的。所以着实没有必要跟她们计较那么多,太伤感情。
薛家,薛宝钗没想着去参加女部的考试。她想得很明白,自己这个年龄,很快就要嫁人了,随后就得怀孕生子,不能一直在衙门上班。既然不能一直待着,那她必定做不了什么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女部那边也不愿意要一个不能做事的人,而她也没脸待着。
所以现在不是去考女部的时候,至于不是女部第一批女官,不能名垂千史,这不重要。因为她去考了,不一定就考上,人家也不一定要。不如等几年,等她生活稳定了,又有了孩子,那她就可以去考女部。
“明白就好。”薛夫人得知薛宝钗的想法后,拉着女儿到怀里,轻拍她的手背,“还是先稳定生活,嫁人生子才重要。”
他们薛家经不起折腾,既然已经定了亲事,那就成亲生子,等过几年再去考女部。女部也是权力的逐角之地,薛宝钗这样的进去,不见得就能好。王子腾不在女部,也帮衬不了薛宝钗,而薛宝钗一个人在里面,也不容易。
倒不如等女部的情况稳定之后,再去参考,情况就好很多了。到时候,也就不用担心那些势力争得有多厉害,至少会好很多。
薛夫人不忍心看着女儿受苦,便想着怎么的情况对女儿好一些。他们不是官宦人家,着实没有必要跟人家官家之女去比,他们得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地位。
“是,您也不用担心女儿觉得委屈,女儿明白。”薛宝钗看得明白,就算她现在勉强考进去,也站不稳脚跟。
林黛玉那边倒是简单多,因为皇帝派林海去女部那边,也允许他带林黛玉过去。为什么是林黛玉,而不是贾敏呢,那是因为贾敏是荣国府出来的,林海年纪又老了一些,还是得让贾敏在家里,而林黛玉也有林黛玉的好处,小姑娘年轻。
林家没指望林黛玉做得多好,能做一些就做一些。毕竟林黛玉小时候身体不是特别好,现在也不是弱柳扶风之姿,好歹健康很多,脸上的肉也有一些。
做父母的都希望女儿过得开心,平安喜乐,而不是参与到那些权势的争夺。林海本身就是朝堂之人,自然知道有很多人都想在女部插一脚,即使皇帝没有同意直接安排,而是让那些女子参考。
可到最后,那些人家的女儿、儿媳妇,必定有进女部的。等到那时候,就有新的权势之争。
52书库推荐浏览: 秋凌 穿越重生言情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