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命之宋青书_思乡明月【完结+番外】(80)

阅读记录

卫璧稍有些不安,但抬眼看到青书,便郁气全散,颇为自信地笑道:“好了,青书也不必多想,这其中说不定也并无许多内情,就算真有,只要我们两人总在一处,便也没什么事能难倒我们了。”
见他这样说,青书不接话鼓励赞成,反是转而问道:“离端阳节尚有近两月,倒是不急着去少林碰壁,大哥可有其它打算?”
卫璧沉吟片刻,眸光微沉说道:“明教各路义军攻城拔寨已得了近半天下,是时把那些该消失的人都打发了,我打算亲自去处理……相比之下,谢逊之事其实算不得什么。”
青书闻言终于展颜一笑,颔首说道:“大哥能这样想是最好不过了,成昆掌控少林派充其量也不过是想得到‘武林至尊’的称号,顺带着打击明教罢了,且不提那断成两截的屠龙刀还在我们手里,便是他们真能得到,难道就能‘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了吗?不过是愚昧的妄想而已。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那统领大元jīng兵的汝阳王察罕帖木儿,要争的是这中原的大好河山,与那些四处凑热闹的江湖莽夫早已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卫璧眼神一亮,顿时只觉得豁然开朗——他自到这倚天屠龙的世界以来,总也跳不出这个江湖纷争的框框套套,然而到了今天这一步,虽说少林武当峨眉的势力也颇为重要,但充其量只不过是些江湖门派,又如何能似明教义军那般左右天下大势?
其实说真的,明教和明教义军的概念其实是大有不同的。明教总舵也算是个江湖门派,但明教各路义军发展到今日,几乎已然相当于割据四方的军阀了,虽然还挂着明教的名号,其实很多大头兵都和明教没什么关系,便是高层将领也与江湖无甚瓜葛。
原著里张无忌虽然贵为明教教主,但其实他真正能掌控的也只有明教总舵的左右使、法王、五散人、五行旗等势力而已,而且由于他手段不够果决,教务也大多由杨逍等人打理,到最后几乎除了个武功高qiáng的教主名头,就什么也没有了,更别提明教各路义军的掌控权了。
如果只把他当作一本武侠小说的男主角,张无忌的一生也算得上是波澜壮阔了。最后他携美远游,归隐海外,似乎也挺逍遥自在的。
可若是从明教教主的身份来看,张无忌明显是不合格的。明教各路义军只是表面上尊他为首领,实际上是各自为政,互相勾连抑或是打压,划分地盘,争霸天下,失去教主二十余年的明教总舵早已失去了对义军的掌控力。
想想也是,在这明教义军连连告捷,几乎占领了大半江山的时候,张无忌却是几度遇到危险近乎丧命——不是出海被波斯人欺负,就是险些做了荒岛野人;结个婚还中途跑路,差点又被赵敏她爹给咔嚓了,最后还要靠赵敏以命威胁才得以逃脱;更别说屠狮英雄会了,差点给周芷若戳了五个窟窿不说,还要和少林派三个老和尚作对,几度生死关头——这哪里是个义军首领、未来帝王的样子?
举例来说,当时张无忌和赵敏逃婚后遇到王保保和汝阳王,差点儿就丧了命——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明教义军和汝阳王的军队正打得如火如荼,结果他们的教主反倒孤身被敌人包围了,还要靠和敌人之女的那点儿女私情来活命,真是令人无语凝噎。
这件事只要是随便换个人,都会选择先打下了蒙元江山,登基建立新朝,然后再去考虑儿女私情——到时候就是纳了赵敏又如何?新朝帝君纳前朝皇族的先例一抓一大把,用得着以身犯险又是私奔又是打副本最后连天下都拱手送出去嘛?
简而言之,那成为明教教主的张无忌最多算是江湖豪杰,根本不是天下一霸,甚至连争天下的资格都没有,也无怪乎朱元璋会把他这个有名无实的教主给bī走了——要是张无忌手上有兵权,朱元璋也不会用那么小儿科的手段玩笑一般地就把他给打发到海岛上做野人了,怎么也要yīn谋诡计一番吧。
卫璧想到这里,不由得摇头苦笑——笑他自己竟也不自觉地就陷入了江湖的迷障里。
此时卫璧才是明教教主,他甫一上任便开始着手收拢权力,及至此时他所培养的心腹都安插进了各路义军做了中层将领,几大首领中彭莹玉和常遇chūn都是他的人,其余几人虽有些小心思,但也都能听从调令指挥,形势真是大不相同。唯有一个朱元璋,野心初露,此时已渐显尾大不掉之势,是时候除掉了——之后只要集中兵力攻克元大都,将蒙古人赶回草原老家,这卫璧登基为帝也就水到渠成了。至于再以后的全球攻略,那大可以等以后再慢慢谈。
卫璧和青书每日都会收到各地的飞鸽传讯,不是决策战局,就是打理政务,然而卫璧却总是把身为义军首领的他和身为明教教主的他分成了两个人,从不把江湖与朝堂势力混为一谈——可现在转念一想,真是觉得太有些偏颇了。
及至此时卫璧才终于把身份的重心从明教教主转移到了义军首领上,与此同时他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大不相同了。
青书见卫璧陷入了思索之中,神情上也有了几分欢喜之意——卫璧从一开始的目标和行动步骤都没什么大问题,可重要之处在于做皇帝和做武林盟主那绝不是同一个概念,要是混为一谈,必然会出大问题。
其实在光明顶事件之前的五年里,青书就已经和卫璧一起打好了义军势力的基础,也培养了不少心腹了。而后卫璧去争取明教教主的身份,也无非是为了要顺理成章地把明教义军纳入他掌中而已。眼看着一切都很顺利,义军势力已逐渐收拢,江湖各派也受了卫璧的大恩。这时要说卫璧想要武穆遗书以便逐鹿天下也就罢了,出海一趟收获不小,青书也觉得颇为值得,再加上风险也不大,便随他去了——但现在一听到屠狮英雄会,眼看卫璧居然还有种想要亲自出手去对付少林那三个古董老和尚的意思,青书真是连头都大了几分。
这倚天屠龙的攻略虽然好,终极目标却不过是个武林盟主。如今他们分明已然拐弯进入了逐鹿天下的部分,身为呼声最高的未来帝王,卫璧哪还用得着亲自上阵去打江湖副本?万一有个好歹,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真正说来,如果实在不行,就是调集大军把少林派给踏平了也不是什么难事,最多是名声不怎么好,令江湖人士离心——可等到新皇登基,看谁还敢乱说话?朱元璋施手段挤走张无忌成了明太祖,还用得着管你江湖人怎么骂吗?直接下令禁止明教,你就是天下第一也蹦跶不起来了。
江湖草莽,又岂能与正规军队争锋。
按青书所想,这次少林派的事大概有几路人马在里面搞小动作,但汝阳王必然也没多理会这件事,他正忙着四处打仗呢,哪有这个闲心?不过能稍稍破坏一下江湖各大教派的关系,挑拨内斗也是不错的,估计也是放手给王保保去负责了。
成昆和陈友谅师徒肯定是费了最大的功夫,丐帮势力被青书不着痕迹地瓦解掉了,现在他们也只能寄希望于“武林北斗”少林派了。不过估计他们师徒之间的最终目的就有不小的分歧,注定成不了大气候的。而赵敏应该也施了些手段心机,但青书已然不想费力去猜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此时卫璧早已今非昔比,堂堂正正的阳谋就足以打破敌人的一切布置,他们再怎么蹦跶也蹦不出江湖那盘菜,大势已定了。
所以那所谓的屠狮英雄会嘛,凑个热闹捡点儿便宜还行,上场打擂台这么掉价的事,还是算了吧。
卫璧能想通这些道理,不再时不时地四散王霸之气亲自打怪了,青书才真是松了口气。
现在该好好想想的,是怎样不留后患地除掉朱元璋——这才是真正的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作者有话要说:嘎嘎,视角总算转变了-。-要是老板总是亲自上场肉搏的话,还要保镖gān嘛?!

我从来都想不通,为什么武侠小说里无论是魔教教主还是一宗之主,只要是反派大BOSS都要亲自上场肉搏呢?!我更想不通的是就连做了一派掌门一教之主的那些个主角们也喜欢自己上场肉搏……有意义么有意义么有意义么???

力量比你qiáng大太多的时候,谁还要遵守你的规则?你想一对一,我偏要让弓箭手万箭齐发,你能奈我何?哼哼╭(╯^╰)╮

所以说,虽然陈友谅童鞋和郡主童鞋以及幕后的成昆汝阳王及隐藏BOSS等等童鞋准备了很多坑等着卫教主跳下去,但有青书在,谁还去跳坑啊……切~陈友谅等等童鞋除了郁闷大概还是郁闷。。。

不过朱元璋童鞋。。。他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吧?~O(∩_∩)O~

PS:亲们还记得55章的百问不?我在56章继续连载哈。。。其实之前我在ipad上写好过一次,但在妈妈突击的时候删掉了o(╯□╰)o所以现在重新写了然后连载哈~~~飞扑亲们~~~

PPS:感谢BS痔疮君的人设图


骚包的教主童鞋……咳,Q版的~

卷二 心悦君兮君可知 双雕

此时距离少林召开屠狮英雄会尚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卫璧和青书便打算往濠州去。濠州义军此时正由朱元璋统领,邓愈、花云辅佐掌兵,汤和主政。
一路上卫璧都在想着该怎样除掉朱元璋,毕竟此时朱元璋也是一方兵豪,趁夜潜进他房里一剑杀掉并不难,但那样势必会动摇军心,留下一些不大好的影响。不过当然,卫璧想的是,若等他到了濠州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那就直接杀了罢,成大事者无谓拖拖拉拉瞻前顾后的。
骑在马上,青书十分随意地说道:“大哥,还有四五日我们便能到濠州了,何不先派遣一位旗主前往报讯?”
卫璧想了想,也觉应当,便派厚土旗掌旗使颜垣先行一步将行程告知朱元璋。
要说他堂堂教主驾临濠州,与其偷偷摸摸的,还不如大张旗鼓。这次卫璧打的旗号是教主巡视各地义军,朱元璋既是濠州地区的负责人,必然要好好招待教主,到时不妨先虚以委蛇一番,对他多加赞赏,然后等离开濠州那夜再潜回城中杀人,神不知鬼不觉——想到这里,卫璧便也定下了心来。
然而此时青书又说:“我记得前几日有传讯说台州方国珍向濠州求援,此事……大哥怎么看?”
原来近年来各地义军蜂起,除了明教麾下几支义军外,势力qiáng大的尚有姑苏的张士诚和台州的方国珍。然而张士诚已在几年前被大元朝廷招安,官至太尉,依旧带领麾下军队,却是把矛头掉转过来开始对付义军了。
方国珍与张士诚向来不和,彼此争端不休,当初也是因为被元军和方国珍夹击,张士诚才不得已投降了大元朝廷,从此被天下英豪鄙视,他心里也存了一口恶气。

52书库推荐浏览: 思乡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