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脑子这么不灵光啊,”黑眼镜夸张地大叹一口气,“没有愈合的伤口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死后才捅的。”
我“啊”了声,还没想好怎么开口,就见他围着尸身走了几步,说道:“这种行为,有个更精简的称呼,就是鞭尸。”
四 麒谕 18
关于鞭尸,最有名的故事还和伍子胥有关。他的故事也算是人尽皆知了,为了报父兄被冤杀之仇,他叛国逃至吴国,助吴王灭楚,并盗掘了楚平王的陵墓,鞭尸三百泄愤。
这大概算是最名正言顺的鞭尸事件之一了,但就算这样,史上对伍子胥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争议极大,尤其是其中有个说法,说他就是因为叛国鞭尸太损德行,才会落到被谗言害死的下场。
那当然只是后人附会的,不过至少能说明一件事,在普通人心目中,鞭尸是一种非常严重而且不入流的泄愤手段。俗话说死者为大,中国人对尸体的敬重古已有之,盗墓也一直是死罪,这群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这个人?
是因为他,他们才没能逃出去?还是因为他是“叛徒”张起灵的部下?又或者,他干脆就是张起灵本人?
不死者……为了洗脑铜铃能发挥效用,每一代的张起灵都必然是不死者。
想到这,我的心跳加速了,下意识看了眼闷油瓶,忽然想起他以前说自己脑袋里有虫子的表情,心情颇有些复杂。想跟他讨论一下,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头才好。一切都太匪夷所思了,他又怀疑我的身份,我该怎么解释我俩的关系呢?
围着无头尸搜了一遍,我并没有找到任何能表明他身份的东西。实际上他的右手食指和中指都被割掉了,也不知道是生前还是死后造成的,要不是我们知道这里只有张家人,连他是不是姓张都没法确定。
闷油瓶似乎对无头尸毫无兴趣,不知何时去了房角。我一回头就看到他身旁有好几堆黑乎乎的东西,吓了一跳,定睛细看才发现是他把那些“鼓包”上的白毛掀开了,露出了下面狰狞的骨架。
“你在找什么?”我问,见他没有解释的意思,就也走到离自己最近的“鼓包”边,用脚尖把毛挑开了。白毛很脆弱,一拉就断,丝丝缕缕地盖在尸体上,就像一床棉被,或者一个茧壳。
骨头的状态和前一个房间里的差不多,不同的是,他们大部分都平躺着,也有的靠在墙角,死状比较安详,许多人身上也没有明显的伤口。看来我的猜测没错,这些人是被困在这里活活饿死的。也难怪他们会在这鞭尸泄愤——如果那不是个不死者的尸体,说不定连肉都被吃光了。
闷油瓶没有理我,倒是黑眼镜看到我们的行为,也开始帮忙,没多久所有的“鼓包”就都被挑开了。他们一共是四十八个人,从骨架看,应该都是强壮的男性,而且大多数身边都能找到散落的月光石珠子,以及一种尺寸与黑金古刀相仿的腰刀,虽然材质不是黑金,已经锈成了疙瘩,却明显能看出是制式兵器。
这些人恐怕就是四大家族的精锐部队了吧,如果不是石门被封闭,那个叫张维君的老人,还有他的同伴,真不见得能活着逃出去。
“等等,这里的人都是饿死的……”
那敌人呢?杀掉后殿那么多人的凶手在哪?
难道说我们本以为有一群人留下来断后,其实就只有中间那具无头尸一个?
闷油瓶低头在尸骨身上搜寻着,时而抬头看看天花板,我看着他,忽然有个念头冒了起来。
他该不会在找这具尸体的头吧?
疑似张起灵的头?
那如果找到头,会是什么样子的?被这些人砸碎了么?还是像那些马脸古尸一样,里面满是虫卵?
想到那个场景,我背上不禁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在房里胡乱走了几步,忽然发现在其中一具尸体旁边的墙上,竟然刻着许多字。
我心中一跳,急忙凑近细看,发现那竟然是一大片非常潦草的字迹,大小穿插,乱七八糟,一时竟找不到该从哪看起。
“这有字。”说着,我沿着这面墙走了几步,大概扫了一遍。字迹应该是好几个人留下的,笔划深浅不一,内容非常零散。
意大利庞贝古城的城墙上也有许多涂鸦,这种涂鸦现在也成为了遗迹文化的一部分。但这里毕竟是地宫而不是市民广场,肯定不可能是“某某到此一游”或者“玩火的人会烧伤鸡巴”之类的无聊留言。这里的人大多是被困死的,此时会留书刻字,应该有很强的目的性。
黑眼镜和闷油瓶闻言都走了过来,黑眼镜看了看便问我:“你看懂了多少?”
我有点意外,他算起来也是个清朝人了,居然还要问我这里面写了啥。
“全都是骂人的话,算是临死前的发泄吧。”我随口说,从一角看起,越看心中越是惊骇,“不对,还有别的东西……”
刻在墙上的是清朝口语,用词与现代已经非常贴近,但里面充斥着各种辱骂张起灵的话,五花八门,有许多闻所未闻,根本就看不懂是什么意思。我叹了口气,在心中整理一下,把骂人的无效信息剔除,便连猜带念地讲出了其中的关键信息。
首先我看的是面积最大的一篇,内容比较连贯,是四十八人其中一位刻下的,记录了整个变故的来龙去脉。
正如我想的,那四十八人是张家的精英,直接隶属于四大支脉的长老。他们会聚集于此,是因为一次张家全体成员都需要出席的集会。
52书库推荐浏览: type_oemgaX三品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