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愣了愣,低头想了好一会,才慢慢回味过来,“这么说,这是一个锅盖扣锅底的结构。这块大陨石的碎片从天而降,砸在这里恰好盖住了一片海域,于是将地球最古老的海保留了下来?”
我小时候就知道,地质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曾找到过许多海生物化石,青藏高原是板块碰撞形成的,在远古时代是浩瀚的大洋,却没想到竟然还能在这里见到真正的海。如果有朝一日将它公之于众,恐怕将是本世纪最大的地质发现吧。
闷油瓶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因为“船”本身在不断晃动,我不确定这个动作是不是我想象出来的。
“可是这不太可能。这片海域太大了,陨石再大能大到哪里去?你该不会告诉我整个青藏高原都是陨石吧?”我捏了下眉心,“这有点违背常识了,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抬起了世界屋脊,所以两个板块都应该来自地球。如果整个青藏高原的地质成分都不一样,之前人们怎么会没发现?”
“如果是这样呢?”闷油瓶伸出一只手将掌心朝向我,示意我也照做。我有点疑惑地伸出手,不等我拍上他的手,他奇长的手指就靠过来,抵上了我的指尖。
看我脸上依然露出不解的神情,闷油瓶又淡淡地补了句:“互相支撑。”
我愣愣地看着手指搭在一起形成的夹角,不觉恍然,长舒口气道:“原来是这样。”
欧亚板块就像两张相抵的纸牌,原本应该在碰撞重叠后将地面抬高,但如果纸牌足够坚硬,反而会互相支撑,形成拱形结构,而下面的空间就是原来的海域。这里恰好是两个板块的缝合带,难怪能保留下一片远古的海洋。
“但这么说来,这里的锅盖是欧亚板块组成的,仍旧是地球物质。陨石不可能覆盖整个海面,只是在我们头顶有一点吧?否则它就比小行星还大了。”
“是的,但这是最重要的‘点’。”闷油瓶收回了手,仰头看着顶部的岩壁,“这个‘点’在神山之下,它是造成所有事开端的最重要起因。”
我知道他关心的其实并不是陨石。刚才我就已经看够了,这些黑漆漆的孔洞密集得令人恶心,就像融化后重新凝结的蜂窝煤,但我还没想通这个‘点’为什么重要。
“为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少了些什么?”
我再次看向蜂窝状的穹顶。这里和四姑娘山、蛇沼陨玉的成分应该相同,都来自同一颗陨石,不过它比我以前见过的光滑很多,看起来也不是陨玉的深黑色,反而泛着青黄色的金属光泽。
“……我知道了,少了陨玉!这里的穹顶只有青铜,陨玉去了哪里?”
“流走了。”闷油瓶平静地说,“这里的构造和温度,没能让陨玉留下来。”
“你的意思是,这些孔洞其实是陨玉流出后的空腔?难道陨玉不是固体,而是像沥青一样的流体,虽然流动得很慢,但最后还是全都落到了海里?然后……”
“然后就到了所有的地方。”闷油瓶接过了话头,“地下水脉是相通的,陨玉可以被带到地球上任一个角落,由于同源共振,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场。”
“同源共振?”
这个词我听我爷爷和舅公都说过,是指不死者和陨玉矿脉含有同样的物质,所以能接受陨玉中的信息。也就是说,在陨玉和陨玉之间有着庞大的信息交换,就像计算机网络一样,覆盖了整个地球。
我倒吸了一口气,“这么说来,难怪西藏会盛行圆光占卜。陨玉渗入到水土之中,作为浓度最大的起源地,这里的感应最为强烈。而圣湖铃阵等于是一个阉割版的龙匣,有些先天敏感的藏人能接收到它的信息。所以,其实圆光占卜依靠的不是水,而是水中的陨玉,这种占卜方法,其实和龙匣的原理是一致的。”
我看到的幻象,都不过是从陨玉中释放的信息。而现在遍布全世界的陨玉,已经等同于整个现实世界的镜像,而且,将现实映射到幻境的信息流从未终止活动,就像一个不断同步更新的备份数据库。什么信息奇点的原始参数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归根到底,龙匣不过是这个现实世界的模拟沙盘而已。
闷油瓶淡淡地应道:“天老爷绷天,地老爷绷地,天地相合组成了世界,然后老母虫见证了这一切。”
“这是木日扎该的传说,”我抱起双臂笑了笑,“原来传说中的‘天地’指的就是这里。早该想到的,是你们把这些事告诉了古代的藏族人。”
大致整理了一下思绪,我拍了拍身下的棺材板侧头望向他,“还有个问题。这些棺材本来是要送去哪里的?”
闷油瓶愣了一下,脸色突然沉了下来。
我心中一动,继续道:“我早就觉得奇怪,为什么几个棺材都是空的。之所以选了不容易被水腐蚀的木材建造,说明本来就是想用在水路上的。但既然有棺材,为什么还建造码头和船呢?而且棺材都被放在悬崖上,说明它们另有特殊的用途,不仅仅是用来漂流。迁葬归乡?还是别的什么?”
闷油瓶一声不吭地听着,丝毫没有要开口的意思。
“回答我。”我的语气依然平静,但是加重了些力度,“你既然带我来,就有义务把来龙去脉都告诉我。”
回忆起来,我似乎从没有用命令的语气同他说过话,但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如果想成为他的同伴而不是累赘,至少在信息量上必须站在相同的高度。
52书库推荐浏览: type_oemgaX三品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