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战争回忆录_粟裕【完结】(38)

阅读记录

  日寇为了全面占领苏北、苏中,乘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和新四军在苏北、苏中立足未稳之际,企图首先摧毁我新四军首脑机关,然后寻歼我主力部队。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一日下午,日寇以飞机十七架空袭我盐城华中总指挥部。同日上午九时,日军三千人占领我huáng桥,开始了对我苏中区的“扫dàng”。二月,我们获悉李长江即将率部投敌,估计日寇占领我huáng桥后,将续占曲塘、海安、东台等主要城镇和jiāo通gān线,然后日伪配合。李长江由泰州经兴化向东北,日军由东台向北,合击盐城。

  这时苏中的工作还处于开辟阶段,党政军系统在思想上、组织上、作战方法上,工作作风上与即将到来的严重斗争形势还不相适应。部队的许多gān部特别是团以上gān部,虽曾经历过三年游击战争的锻炼,但挺进苏北以后,在反磨擦作战中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对于游击战反而生疏了。许多新参加部队的同志,更缺乏打游击的锻炼。地方工作的重心还在城镇,还没有来得及深入农村,工作方法习惯于大刀阔斧,工作对象主要是社会上层。随着反顽斗争的胜利,部队逐渐庞杂。同时,相当多的同志盲目乐观,对今后日益艰巨的斗争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有一部分同志有一种模糊观念,认为我们不去刺激敌人,就可以避免敌人的“扫dàng”;个别人面临国民党军纷纷投敌和日伪军大举进攻的紧张形势,希望离开斗争第一线,到安定的地区去。

  在这样的形势下,全区人心比较动dàng。社会上层爱国人gān和广大工农基本群众为我军能否生存、能否坚持苏中抗日斗争而担忧,有些地主、商贾和游民表现动摇、观望、变态。人民群众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新四军打国民党顽固派很行,现在日本人来了,你打不打?能不能打胜?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要以积极的作战行动打击、顿挫敌伪的进攻,抑制其嚣张气焰,坚定gān部、群众的抗日信心,同时要预计到今后斗争形势将日益尖锐,转好思想弯子,不失时机地将工作重心由城镇转向农村,作战对象由顽军转向日军,作战方法由运动战转向游击战,并以游击战为中心,实行组织形式、领导方法、工作作风等各方面的转变。这一转变就苏中来说是战略xing的,不转变,肯定要吃大亏,转变得不适时,转变得不好,也要吃亏。在作战指导上,必须从华中全局出发,把苏中当面的反“扫dàng”斗争同看好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的南大门紧密结合起来,要敢于刺激敌人,敢于威胁敌人,以主力部队为骨gān,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粉碎敌人的“扫dàng”,并求得最大限度地把敌人吸引在苏中地区,以保障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的相对安定。

  苏中区的转变是同对敌作战结合进行的。我们获悉李长江准备投敌的qíng报后,将主力部队隐蔽集结于海安至曲塘之线的区域内,加qiáng侦察、监视,进行讨逆准备。与此同时,我党政机关也在群众中进行反“扫dàng”的动员布置,一切公开的力量准备适时撤出城镇,转入农村。二月上旬,军部来电指示:“李长江在泰州公开投敌,通电就任伪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yīn谋很大,海安、东台及兴化均在其计划之内;此贼不除,后患甚多,望集全力解决之。”二月十八日,陈毅代军长、刘少奇政委颁布讨逆令,命我为讨逆军总指挥,叶飞为副总指挥,刘炎为政治委员,“速率所部歼灭李逆”。陈代军长还亲临我指挥部坐镇,对部队作战斗动员。讨逆战役于当天(十八日)发起,我军分三路出击,十九日即连克姜堰、石家垡、苏陈庄,二十日攻克泰州城。李长江猝不及防,士无斗志,兵败城破,扔下佩剑,翻墙脱逃。我军乘胜追至界沟、塘头。三天作战,歼伪军三千余人,并接受两团伪军反正。

  与李长江投敌相呼应,日军亦于二月十八日由扬州、huáng桥、如皋等地出兵,对我苏中进行第一次大“扫dàng”。日军企图进占海安、东台及兴化,并夹击我军主力。我军于讨李战役后,立即撤出战场,按预定计划,第一、第二、第三旅各参战部队,以团为单位,分别撤向第三、第二、第四分区农村,进行反“扫dàng”,并以主力,一部转移至东台以北,打击北犯日军。日军虽先后占领了我海安、东台、泰州三城及其沿线许多集镇,也占领了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统治的兴化等地,但日军伙同李长江合击盐城的计划被打破了。

  讨李战役和反“扫dàng”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叛国投敌的民族败类和日本侵略者,警告了投降派、亲日派;国民党投降政策也被bào露在广大人民面前。苏中抗战军民受到胜利的鼓舞,为深入农村开展根据地建设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四月中旬,我们为了掩护苏中根据地建设,策应北线新四军第三师收复被韩德勤侵占的蒋营的作战行动,发动了对日军的攻势作战。首先在第三分区向泰州、靖江地区之日伪据点发起攻击,连克古溪、蒋垛、苏陈庄、大泗庄、孤山、老庄头、姚家垡等据点。在姚家垡战斗中,击毙日军泰兴城防司令以下二十余人,生俘日军两名。在兴化梓辛河伏击战中,击沉日军汽艇一艘,歼敌一个小队,生俘日军两名。

  在此期间,我利用日伪在占领主要城镇后忙于修筑据点,我军已顺利转入农村休整的短暂间隙,于四月十日在角斜旧场召开了gān部大会,作了由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问题的讲话,动员苏中全党全军转变思想、组织、工作、战术,提出一切工作深入农村,一切工作扎根基层,一切工作适应游击战争,一切工作为战争胜利服务。坚决粉碎日伪的“扫dàng”,反对游而不击,反对“跑扫dàng”、“躲扫dàng”,做到游而必击,扰而必乱。加qiáng地方武装建设,各县普遍建立县独立团或县大队,以带领民兵、自卫队就地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结合实际,对党政军机关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军队要短小jīnggān,裁汰老弱,紧缩机关,减少非战斗人员,充实连队,变“大后方”为分散的“小后方”。党政机关要军事化、游击化,提倡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反对大呼隆、一般化。群众组织要把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严格分开,以便在敌伪侵占时仍能坚持隐蔽斗争。关于作战方法,以团为单位的战斗和行动将大为减少,代之主要以营连为单位的、有计为有目的的、经常而有效的游击战,积小胜为大胜。我并结合苏中实际,介绍了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若gān游击战术。

  同时,我们大力加qiáng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了一项重要的组织措施。我们活动的地区,多数商品经济发达,文化水平较高。随着抗日làngcháo的高涨,我党我军影响的扩大,大批知识青年参加了我们的部队。当此斗争形势转变之时,我们把大部分知识青年派到部队当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有的先当一段文化教员再当政工gān部,使他们在基层、在战火中锻炼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据一九四一年十月统计,营以下gān部中百分之六十、连队指导员中百分之七十(以后占到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青年知识分子。部队注进了新的血液,政治工作生动活泼,朝气蓬勃,成为第一师的一个特色。第一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活跃而有成效,值得专门一写,我在这里只是点到而已。

  六月下旬,苏德战争爆发。德军战争初期的胜利,大大刺激了日寇的野心。于是日军在华中调集第十五、第十七师团和第十一旅团之各一部,接替第十二混成旅团在长江北岸及运河沿线各据点的防务,集中第十二混成旅团之全部及李长江伪军共一万七千余人,于七月二十日由东台、兴化、she阳、陈家洋四路合击盐城,再次妄图摧毁我新四军军部。

  华中局和军部提出了“保卫盐城”的政治号召。苏中军民全力以赴,协助第三师、盐阜区进行反“扫dàng”。遵照军部的统一部署,我第一、第三旅在第三、第四分区选择敌伪的要害狠打。第一旅围攻泰兴、姜堰,攻克古溪、huáng桥、季家市、蒋垛等据点,毙伤大量敌伪军,并突然以主力回攻泰州,予敌十二旅团部以qiáng烈震撼。第三旅袭击林梓、余西、金沙、北刘桥敌伪据点,一个月作战十余次。第二旅在盐城以南,对自东台北犯盐城之敌节节抗击,予以杀伤和歼灭;敌占盐城后,第二旅又转到其侧后,破坏盐城至东台敌jiāo通线,打击其来往部队,阻止敌伪在盐城、东台间建立联络点,并在伍佑、刘庄、白驹、西团、小海作战,以连为单位层层阻拦进攻之敌,击沉敌汽艇二十余艘,后又乘敌占领盐城后仓促回兵之际,攻克裕华镇,活捉日军七名,全歼秦南仓据点之伪军。

  苏中区凌厉的攻势作战,策应了第三师和盐阜区的反“扫dàng”,防卫了华中局、军部的南大门。日寇痛感苏中区抗日军民的威胁,不得不暂时放弃摧毁我新四军军部的企图,转而南下寻歼我苏中主力部队,企图首先控制苏中。自此以后,苏中区一直成为华中日寇进攻的一个重点。苏中地区的斗争形势迅速尖锐化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