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红楼死亡不完全手册_无法忘记的遗憾【完结】(198)

阅读记录

  那一天,这话,就被太子妃给听到了。

  太子妃身边的宫人们大怒,想要收拾这几个背后说万岁和太子的坏话的胆大包天的奴才,却被太子妃给拦了下来。

  太子妃的大宫女明秀只能小声道:“娘娘,您别多心,这宫里就有这等小人,最是喜欢在背地里嚼舌头!”

  太子妃摇了摇头,没说话。

  她的另一个大宫女明仪道:“娘娘,不是奴婢说,太子对四王爷,实在是太好了。”

  太子妃摇了摇头,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们看到了太子对四弟的疼爱,却没有看到四弟对太子的维护。太子这个位置,从来就是放在明面上的靶子。若不是四弟力压诸皇子,太子能如此清静?太子储位稳固,固然是太子出众,可四弟也出力不小。不止是太子,就是我,也感念四弟良多。我只是叹息,我终究不如四弟妹。四弟妹如今终于有了小世子,可是我,比四弟妹早进门,却只得了一个小郡主。”

  这才是太子妃最难受的地方。

  在她看来,四皇子妃没有传宗接代的压力,因此她生几个女儿都成,别的不说,就说晋阳郡王府的两位小县主,大的那个,才落地就被破格册封为新昌郡主了,小的那个才三岁,也是过了周岁就被封为闻喜郡主。

  要知道,按照国朝礼制,只有太子的女儿和亲王的嫡女才有资格被封为郡主。

  不过,想想四皇子对太子的重要性,太子妃就觉得,两个郡主的名头,真的不算什么。

  第156章 第 156 章

  太子妃盼着自己能生一个儿子,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么多年来,太子的东宫妻妾成群,而且几乎每年都会进新人,可是太子也只得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没错,太子比四皇子结婚早,可孩子也只比四皇子多一个而已。而且四皇子的孩子全都是嫡出的,太子呢,除了次女是嫡出,另外三个都是庶出。

  当然,他是太子,一国储君,什么嫡庶,他不讲究。

  可问题是,就是这仅有的、今年才两岁的庶子,也是病歪歪的。这真要有个什么……

  太子妃都不敢往下想。

  因此,太子妃就盼着自己能再怀一胎。

  她也有年纪了,无论男女,都是好的。毕竟,她如今跟前就一个女儿,未免孤单了些。只是她到底是太子妃,她的社交圈,完全取决于太子。其他的皇子们嫉妒太子、给太子背后添乱,太子妃自然也不可能跟那些皇子妃们走得很近。

  简而言之,太子跟四皇子交好,她就要跟四皇子亲亲热热,太子跟别的皇子们淡淡的,她就不能跟别的皇子妃太过亲近。

  因此,作为太子妃,她唯一能多说两句话的妯娌,也只有四皇子妃,不然,她就只能憋着。

  不过,太子妃也知道,林清不是一般人,有些话,她们妯娌俩坐下来细细地说,也是不妨的。

  然后,在林清出了月子,带着儿女进宫的时候,太子妃就把林清请到了东宫,说起了体己话。重点,自然就是求子。

  太子妃也没说,非要生儿子,她只想再怀一胎。

  林清就红着脸,把算排卵期的法子告诉了她,并且跟她说,这个,只能加大她怀孕的几率,但是不能确保她一定能怀上,就是怀上了,也不一定能生下儿子。

  对于年近三十的太子妃来说,打女儿出生之后,她就没怀过,若是能怀上,她就谢天谢地了。

  果然,掌握了这个法子之后,太子妃就算着日子,跟太子滚了几次床单,终于,在几个月之后,她的信期果然如她所愿,停了。

  太子妃和她的心腹们欢喜异常。她们觉得,太子妃十有八、九是怀上了。只是因为未到三个月,这胎还没有坐稳,她们不敢张扬,加上才一个半月,太医也无法确诊,所以太子妃并没有张扬。

  太子妃不想张扬,只想等三个月了,太医确诊了,胎也坐稳了,再放出消息。可是当不得她是太子妃,多少双眼睛盯着她。

  她这里欢喜没几天,太子侧妃吴氏那边就传来小皇孙不好的消息。

  几个太医轮番伺候着,得出结论,说小皇孙是出水痘了。

  东宫连忙张罗着供奉豆花娘娘。

  可谁想到,根本就不是什么水痘,是天花!

  一时之间,宫廷大乱,皇帝和太子带着几个要紧的妃子,去了夏宫,就连皇宫也封了。

  整个京师,一片混乱。

  这里不得不说,顾茜茜反应敏锐。在听说小皇孙得了水痘的时候,他就有了猜测,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是天花。所以,表面上,他不动声色,可在背地里却叫人去找那出过牛痘的母牛,然后全家的餐桌上都多了一碗牛乳。

  天花的特点是什么?高致死率,以及,终身免疫。

  而从病毒这个角度上来说,人痘和牛痘,其实是同一种东西。

  出过牛痘的母牛,它的牛乳的确能提供一定的疫苗,但是,这玩意儿只能起到预防作用,却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值得庆幸的是,这副本没有太折腾人,至少他全家没有乳糖不耐症,就连最小的小儿子,每天一碗牛乳,也是咕咚咕咚的。

  不过,这种牛乳的数量也有限,更别说京师乃是国朝的心脏,京畿更是国家的根本,这里聚集着好几百万、上千万人,这么多的人口,若是被天花洗劫一番,这不是动摇国朝的根基是什么?

52书库推荐浏览: 无法忘记的遗憾 星际文 美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