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表章
皇帝的意思一经露出,立即有人闻风而动。以答吉古阿散为首的阿合马余党,向皇帝进言:“海内钱谷,省院台内外监守长官率有欺蠹,特请钩考天下,以查核贪赃,严惩不法。”
忽必烈没有一丝犹豫,当即同意下来,还设立专门官署,委派答吉古阿散审查省院台和六部衙门,拘收百司吏案,清查积年钱谷。皇帝的意思也明确:既然御史曾弹劾卢世荣贪贿官物,这笔旧账早晚要清算。朝廷财用不足,至今未有缓解,省院台长官是否监守自盗,若不查明,无人能知。
卢世荣身死之际,真金本欲严惩穷寇,一网打尽理财派余党。哪知奸党为了脱罪,借钩考之名大肆反击,被重点核查的中书省和御史台立时陷入被动的境地,一时京师骚攘,人情危骇。
至元二十二年的冬天,注定不会平静。
天一早就落了雪,我犹在梦中,就被人扰醒,前来传信的小书吏身上披着雪花,气还未喘匀,就急急慌慌开口:“公主,安童丞相请您速去御史台!”
御史台?
我闻言一惊,浑身困意瞬间丢个干净,一时猜不出原委,却顾不得细询,拾整完毕,当即赶往御史台衙署。
安童从不会因私事惊扰我。如此必为公事,可也绝非寻常公事,朝上风雨,他向来不愿我卷入其中。那么,还能为何呢?
马车呼啸而过,我在车内如坐针毡,一颗心几乎要跳出来,过于急促的心跳逼得我呼吸困难,手足发冷。
到了御史台,天仍是黑的。官员们还未上衙,冷清的官署里只有一豆灯火。我撩帘而入,顾不得脱下带雪的外氅,冲口便问:“到底出了何事?”
安童和玉昔帖木儿两位重臣皆在,身侧是御史台都事尚文,三人一脸凝重,只匆匆问礼,而后一个眼神,将旁人屏退。
我落座后,再度追问。安童与玉昔帖木儿对视一眼,脸色阴沉得如乌云压顶,迫得人喘不过气来。
“太子遇到麻烦了。”
安童一句话,终于坐实了我的猜虑。我只觉胸臆一窒,被堵得说不出话来。玉昔帖木儿见状,无声一叹,旋即递个眼色:“尚文,把曾封章的表章取来,此事无需避忌公主。”
御史台都事尚文领命而去,稍后便将一份表章奉上。我接在手中,只觉这表章竟有千斤重,一时不堪负荷:也许真金的命运,就系于这一纸文书。
“答吉古阿散钩考天下,为的可不是钱谷。他想要的,就是公主手上的这封奏疏。”
安童苦笑道,声音已平静下来。我屏住呼吸,慢慢展开表章,一字一字小心去读,如临深渊,仿佛一不留神,便会跌入万劫不复之地。
“帝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
寥寥一句,骤然刺入眼帘,我忽觉双目作痛,脑中亦掀起狂风暴雪。来不及深思,猛然问:
“曾封章是何人?”
“南台御史。”玉昔帖木儿答道,忍不住低声唾骂,“这个蠢货!不知受何人指使,竟敢上书奏请皇上禅位!这是把太子逼入绝境啊!”他急的双眼通红,几乎要跌下泪来,“答吉古阿散正是得知此事,才倡议钩考,以图拘收御史台吏案,缴获表章。我秘留不发,不料那贼厮已经上奏陛下了!”
“曾封章受何人指使,并不重要。”安童打断他,冷静的声音里也有微不可察的颤抖,“陛下既已得知此事,如何平息圣怒,保住太子,才最为紧要。”
“需要我做什么?”我看着他的眼睛,立时会意,急问。
他知道我不会拒绝。安童看着我,阴郁的眼里终于有了温度:“陛下已命大宗正薛彻干前来索取表章,此事逃无可逃。为今之计,只望公主先行入宫稳住陛下,我和玉昔帖木儿随后面圣请罪,详陈此事。”
请罪?我默然望着他,一时忧心忡忡:若是忽必烈得知此事,不知会何等震怒,安童纵然代为请罪,又怎能轻易敷衍过去?若皇帝不依不饶,真金怕是……
我不敢深思,一颗心几乎要跌碎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深深裹住了我:如若真金有事,汉法派多年的努力岂不付诸东流?
见我心有疑虑,尚文解释道:“公主勿忧,答吉古阿散为阿合马余孽,所犯劣行,桩桩在案,臣已查得证据,必令此辈无可脱罪。”
我点点头,心里仍藏着隐忧:若无这等事,答吉古阿散恐怕早被真金以罪论处;奸人不想坐以待毙,便做出这等疯狂反扑之事。然而,即便扳倒了太子,他就能侥幸存身吗?
前后因果,我无暇细究,当即起身告辞。安童满目忧愁,千万思虑也只化作一句:“太子安危,尽赖公主了!”
……
这冬雪来势猛急,待我入宫,积雪已没过靴面,我下了马车,踏雪而过,脚下只有喑哑的暗响。
前方,宏阔的大殿巍峨矗立,在万物无声的冷雪中更显庄严。我无端觉得压抑,裹紧了身上大氅,绕过大明殿,径直往后宫走去。
反复通报三次,皇帝才准我入内。在雪中等候多时,我几乎被寒意打透,不住地咳嗽。待进了暖阁,来不及舒缓,我快步紧趋到皇帝面前,抬头时只看见一双阴沉的眼睛。
52书库推荐浏览: 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