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入红楼_桃李不谙春风【完结+后记】(1020)

阅读记录

  我看这个赵东来颇有几分能力,倒是不妨把他培养成我的臂膀。”

  “大人英明!”

  “此事当真?”

  南书房,赵东来禀报完之后,正庆帝并未让他离开,而是召来了崔文龙与林如海二人!

  如今朝堂之中,最让他信重的就是崔、林二人。

  “回阁老的话,此事千真万确。

  贾清贾将军未免迟则生变,当夜就下令包抄围剿了俄国使团,结果绞杀和俘虏的人数加起来还不足两千人!比礼部那里三千人的人数足足少了一千余人。

  那公主也是假的,根本就不是俄国索拉娅公主,而是费奥多尔的女儿假扮的。

  如今那假公主和尚活着的几百名俘虏还在押解回京的路上……

  卑职所言句句属实,不敢有一句虚言!”

  赵东来沉声道。

  林如海下堂请罪道:“贾清年轻不知事,擅自做主围剿了俄国使团,请陛下恕罪。”

  正庆帝摆摆手,随即眉头一皱。为了不落人口实,他肩头那一道伤口虽不深,却是实打实的。

  “无妨,将在外尚且君命有所不受。面对如此事关重大的局面,他能够如此果敢刚毅的做出决断,朕当为他记一大功。”

  “陛下圣明。”林如海道。

  他这是为贾清抹平猜忌,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不敢有一丝麻痹大意。

  催文龙才没有林如海那些计较,他焦急问赵东来道:“他们如此大费周章究竟想做什么?”

  如今京城之事还未了,又出了这事,一个不好,可能真会造成天下大乱的!

  “据贾将军和我们猜测,他们那秘密潜逃的一千余人应该是潜往边关去了,目的是要夺关放他们的骑兵入境。而剩下的两千人,应该是想进龙城关之后,在二十八日与疾驰而至的哥萨克骑兵里应外合,破我龙城关,进而威逼京城!”

  “岂有此理!”崔文龙道。

  第七一五章 江山社稷,让儿臣来守

  阿列维奇王子府,是大楚拨给金毛王子居住的宅院。

  自去年抓回金毛王子以来,虽然大楚对于这里的监视一直很严密,但是却从来都是以礼相待,从未像今日这般,以铁甲兵士包围。

  “陛下有令,除阿列维奇王子与卡戈尔抓回审讯,其余人等格杀勿论!”

  赵东来骑在马上,冷漠道。

  ……

  一番安排之后,正庆帝靠在龙椅上,揉了揉眉心。

  如今,可真是多事之秋。

  崔文龙放下手中的笔,谏言道:“陛下,若按小贾将军所言,费奥多尔欲夺我龙城关,我们不得不防他还有别的安排!

  龙城关现任守将李贤守成尚可,但智计不足。臣认为,应该加派一位将军前去驻守。”

  “爱卿觉得应该派何人?”

  “臣以为,可派北大营莫通莫老将军领一万精兵增援龙城关。”

  正庆帝先是面露疑惑,随即一喜道:“准。”

  京郊围场之变后,朝中大部分文武大臣的态度变得模棱两可。此时的他,根本不知道谁人堪用,谁人不堪用。

  京城总共有五支可用兵马。禁军、京营、南大营、北大营以及北镇抚司。

  其中,王尚廪死了之后,效忠于他的禁军副统领张勇顺势统领禁军,禁军归他掌握。

  京营包括下辖的五城兵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的筹划,如今指挥使是他一手提拔的孙达,自然也不可能反对他。

  赵全原本就是他的人,锦衣军也早已为他所用。

  其余就剩城外的南北大营一直没办法染指。但是如今南大营统领秦管亮远在边关,暂摄南大营的左参领将军曾时季威望不足。

  如此算来,就只有北大营的莫通老爷子是太上皇时期的爱将,也是此时最有可能生变的一军……

  只要把他调离京城,京城内外的兵权就完全落在他的手中,何善宝等人,也就翻不起什么大浪了!

  只要等他将京中的权柄完全掌控住,到时候他就可以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名副其实的皇帝!

  若是和俄国这一战再胜了,那么就算太上皇,也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压制他……

  等了多少年,终于要实现了。

  父皇,你已经没有当年的英明果决了。看看吧,你要议和,结果大楚被被俄国人耍的团团转,就连朕也被他们用一个假公主来羞辱!不过儿臣不怪你,你已经老了,应该颐养天年了,这江山社稷,就让儿臣来守吧!

  正庆帝的眼中,隐含着热泪,他等这一天已经等的太久。

  “陛下,若无别的事,微臣就回户部了……”

  林如海告退道。

  正庆帝转神,林如海和他年纪相若,但是看起来却像是比他老了十岁。

  他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因此略带歉意道:“原以为过了这阵子爱卿便可以回家好好修养,没想到又出了这事。户部本是重中之重,爱卿辛苦了……”

  “为陛下分忧解难是微臣的本分,没什么辛苦不辛苦。”

  林如海的声音依旧那么不急不缓。

  正庆帝听了,都有些心疼。

  虽然林如海言语不多,每次议政也不像崔文龙那般智计百出,挖空心思为他谋划。但是他知道,林如海对他的忠心,绝不在崔文龙之下。

  之前八年,以探花郎、御史大夫这样清贵的身份驻守江南盐道,平均每年以数十万两税银递增的速度帮他牢牢掌控着江南盐税。

52书库推荐浏览: 桃李不谙春风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