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驸马爷_春溪笛晓【完结+番外】(228)

阅读记录

  要是日子还过得下去,谁愿意把自己的儿女发卖为奴?实在是吃不上饭了!

  当然,他能这么做是因为这儿的知州是他好友,愿意替他周旋,把他一家和这批农户的户籍挪过来。尽管这样,他还是把自己的田地半卖半送才得以从那边脱身。

  不过狠狠割下这一刀,总比继续留在那儿一点点被盘剥所有的钱财和土地好。这边临近京城,官员差吏即使想捞油水搞政绩,总归不敢闹出太大的动静。在那边山高皇帝远,难捱啊……

  这些内qíng,中年人只字不敢在外人面前提。

  听说他们那边的上一任知州如今在京城当了大官,置宅购田,十分威风,要是贸贸然向别人说出这些事,谁知道会迎来什么样的报复?中年人不敢赌,他是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任何一个官员都能用一只小指头摁死他。

  谢则安一直关注着中年人的表qíng。见中年人听到那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后明显变了脸色,苦了笑容,心头一跳,直觉觉得其中必有内qíng。想到这人带来的佃户都闭口不提搬来的原因,谢则安皱了皱眉。

  他露出些许笑意,和气地问:“你们是从哪儿搬来的?”

  中年人知道这个是瞒不过去的,所以据实以告:“我们是从曲堰那边来的。”

  谢则安记忆力极佳:“哦,曲堰吗?曲堰的话,几个月前你们的前任知州杜绾刚从那边调来京城吧?”

  中年人心中一凛,暗暗揣测起谢则安和赵崇昭的来历来。年纪极轻,又能随口直呼杜绾的名字,这两人会是谁?摸不透谢则安两人的身份和立场,他只能简单应道:“是的,官人。”

  谢则安一看便知中年人起了戒心,未在多言。他的人手毕竟太少,做不到每个地方都安cha好人,整张qíng报网难免有“局部失灵”的时候。曲堰那边的qíng况他并不了解,只能暗暗记住这桩事准备回头再派人去了解了解。

  谢则安向赵崇昭提议:“时候不早了,我们先回去吧。”

  赵崇昭点点头。虽然他也觉得此事有点蹊跷,却也不想闹出“夜出不归”的事儿。出来溜达是一回事,“夜不归宿”问题可就大了,明天他非给御史台的唾沫淹死不可。

  两人和中年人告别,打马归京。

  中年人目送他们离开,正要转身离开,忽然见到赵崇昭带着的护卫腰间佩剑的纹理极不寻常。他暗记在心,回到船上叫人把纸笔送上来,画在纸上揣进兜里。搬入新宅后已经快到宵禁时分,中年人趁着最后一刻钟去拜访身为知州的好友。

  一见面,他便掏出自己画出来的纹理问:“你认识这个吗?”

  知州接过一看,面色凛然:“你在哪里见到的?”

  中年人细细地把自己和谢则安两人的接触说了出来。

  知州听完后说:“这纹理只有宫中禁卫的佩剑才能用,也就是说你遇到的很可能是宫中来的人。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算是幸运了……”

  中年人说:“他们到底是谁?”

  知州说:“那位比较高大,说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很有可能是当今天子。而另一位,应该是谢三郎。”

  中年人从前离京城远,并不知道“谢三郎”代表什么含义。他说道:“那我被他们碰上了,到底是福是祸?”

  知州一看便知他没听说过“谢三郎”三个字。他说道:“谢衡谢则安,你应该听过吧?”

  中年人点头。经史注解那些他看不懂,更不了解那些东西对士林的影响,但他家中有孩子,对《三字经》《声律启蒙》还是颇为熟悉的。更别说前头还有这位驸马为公主刊行的曲谱、诗集、文集,还有他发明的许多小玩意儿。要说这几年出生、这几年成长起来的孩子对谁最崇拜的话,那肯定是这位“谢衡”——不管是学东西还是吃喝玩乐,都脱不开这人的“指引”!

  天底下就是有这么一种人,gān什么都比别人做得好,想不服气都不行!

  瞧瞧,你连玩都玩不过人家,怎么好意思不努力啊?

  中年人一点完头,忽然明白了好友的意思:“你是说他就是你口里的‘谢三郎’?”

  知州说:“对,就是他。”

  中年人不敢置信:“他也太小了。”

  知州说:“他十六岁就中了状元,当然年轻。只盼着他真的是谢三郎,要是跟陛下出来的是别人,你我都危险了。”

  中年人微讶:“你对那位谢三郎似乎非常推崇?”

  知州说:“谢三郎和其他人不一样,他年纪虽轻,但颇得陛下信任。朝中的徐丞相、姚参政都是他的老师,他明明可以轻而易举地青云直上,却因为与他们的政见不一致而出任闲职好几年。今年才当上‘权尚书’……”

  中年人听傻了。什么叫今年才当上“权尚书”?那位谢三郎顶了天也才二十岁吧?二十岁的尚书还能叫“才”?难道要二十岁官居一品、封侯拜相才不算委屈了他?

  知州丝毫不觉得自己刚才的话说得多像脑残粉,他认真地说:“你我都知道远离京城的地方百姓的日子都过成了什么样儿。若不是谢三郎目前势弱,能把这些事告知他是最好的。怕只怕他知晓后以卵击石,直接与新党对上。”说完他又补了一句,“你不知道,他是我们心中的希望啊。”

  中年人:“……”

  看来自己这好友果然对谢三郎十分推崇。

  中年人认真地问:“那我们暂时按兵不动?”

  知州说:“你是从曲堰那边过来的,对那边的qíng况最清楚。”他指了指桌上那幅纹理图,对好友建议,“你最擅丹青,这段时间可以着手画一批流民图,将来有机会的话我们再将它献给陛下,让陛下了解青苗法之害。”

  中年人说:“好!”

  知州再看了眼那幅图,又忍不住感叹:“这种画法还是谢三郎想出来的!虽然失了几分意境,看起来却更真实,简直栩栩如生啊。”

  中年人:“……”

  他感受到了好友对谢三郎深深的爱。

  很深很深!

  第187章

  戴石很快把曲堰的qíng况调查清楚。

  那边的百姓过得很糟糕,虽然不至于易子而食,卖儿鬻女的事儿却已经有了苗头。这和杜绾报上来的“一片欣欣”截然相反,不过短短半年,繁重的利钱已经让不少农户拿不回抵押在豪qiáng那的土地。

  豪qiáng们的心qíng也不太好。因为他们也摊上了大额的青苗钱,明明他们根本不需要这笔钱,到收成时却得给三成利钱给官府,心里能不憋屈吗?可惜的是,有杜绾这么个成功先例在,新上任的知州当然依葫芦画瓢地照办。这位爷是个人才,非常有经济头脑,他把商户和地主都分为两批,一批是他这边的,他意思意思地收一点就成了;另一批是不服他管的,这一类他天天派人去催,不仅催他们,还催他们底下的佃户。威胁恐吓一把抓,最后bī得对方把商铺和田地价格压到最低,由自己这边的人去购入。

  青苗法的本意是让农户熬过青huáng不接的阶段,遏制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苗头,在这些人手里却变成了土地兼并的工具。

  谢则安深吸一口气。

  这种qíng况终归还是出现了。姚鼎言还管着吏部,吏部将青苗法列入了考核范围之中,底下的人当然“踊跃参与”。谢则安坐回案前,抬笔给姚鼎言写信。他上次已经把某些地方的不好苗头整理给姚鼎言,算是给青苗法打了几个补丁,但这一次不一样,这地方已经不是补丁可以挽回的了——杜绾一天还在朝中,他就是许多投机之辈的“榜样”。

  姚鼎言收到信时,心里正高兴。沈敬卿和蔡东给赵崇昭献上了百张“欢庆图”,画的都是各地对青苗法的夸赞。这套“欢庆图”jīng美妙绝,看得姚鼎言心怀大开,对沈敬卿和蔡东也开始另眼相看。

  下人把谢则安的信送上来后姚鼎言皱了皱眉,最终还是拆开来细看。

  这是很典型的谢则安式文章,找不着半个华丽辞藻,全都是摆事实列数据。

  姚鼎言心头一凛。谢则安掌握的这些东西要是拿来攻击新法,那他那些对头绝对会弹冠相庆。

  可谢则安却先知会于他。

  真不知道这小子哪来的底气觉得他不会生气。

  可很出奇地,姚鼎言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生气。这些事qíng,谢则安早就给他分析过。如今真出现了那样的qíng况,只能怪他没有看重谢则安的意见。那些能让西夏摧枯拉朽般衰败下去的缺陷,他只觉得不会发生在大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春溪笛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