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薇听得好笑。这隆献后说话真是yīn损,不服不行。皇帝登基时宋楚怡还是专房专宠,自然没几个妾室。可是如今……呵,真如她所说,后宫莺莺燕燕,如乱花迷人眼。
迷了皇帝的眼。
宋楚怡面色微变,压制了一个上午怒火又在心头翻涌。这个女人……她就知道她这回来不会让自己好过!
该死的,父亲为什么没能拦住她!为什么没把她堵在盛阳,不让她踏足煜都半步!
右手攥紧,她突然异想天开,居然求救地看向皇帝。可他仿佛没听懂隆献后对她的讽刺,神qíng依然平静,唇边甚至带着笑。
于是期待的目光瞬间黯淡。
脑中控制不住地想起五年前,他的登极大典。那时候隆献后也不喜欢她,可他看到她被刁难时,曾出言维护。
“母亲,楚怡是儿子的妻子。她有哪里做得不好让您不高兴了,您告诉儿子,我会去教她。可当着外人的面,您给她留点面子,好吗?”
言犹在耳,可惜郎君的心已经变了。
.
当天晚上宫中自然有夜宴,六宫妃嫔全部出席,就连几位身份低微的采女都分到了席位,看来皇帝是打算让这位生母好好过一把当婆婆的瘾。
隆献后对皇后不冷不热,和身怀有孕的宣妃也没几句话,却对襄愉夫人十分客气,甚至在襄愉夫人敬酒之后含笑道:“以蘅你这般的气度从容、高贵端庄,倒让孤对太后娘娘感佩不已了。当初她给皇帝选妻子,实实在在是尽了心啊……”
气氛随之一凝。
宫中众人都知道,赵太后当初选中的太子妃是襄愉夫人,如果中间没出那档子事,如今母仪天下的皇后是她才对!
襄愉夫人微微一笑,不露痕迹地揭过这个话题,“娘娘不要取笑臣妾了。在娘娘面前,臣妾哪敢称什么高贵端庄?只因在家中是长女,经常需要训诫弟妹,这才不得不撑出点派头来。”
“原来是嫡长女啊,难怪了。”隆献后笑,“不过孤记得,皇后好像也是家中嫡长女?”
宋楚怡身子一僵,片刻后方微笑着抬头。正打算开口,却不料被宣妃云淡风轻地抢过了话头,“这便是娘娘误听了。皇后娘娘并不是嫡长女,而是嫡次女。”
皇帝正在喝酒的手一顿。黑曜石般的眼眸掀起,淡淡地落到宋楚怡身上。
“嫡次女?”隆献后诧异扬眉,“怎么,左相大人还有嫡出的大女儿?孤记得,白夫人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哪来的第三个?”
宣妃笑意吟吟,“白夫人自然没有第二个女儿,可左相大人也并非只有白夫人一位妻子呀。臣妾说的嫡长女,是左相大人的原配沈夫人所出。”
隆献后恍然大悟,“是了是了,孤倒忘了左相大人还有个结发妻子。”几分好奇,“也不知这位沈夫人,是何出身?”
叶薇的心从刚才起就慢慢揪紧,她没有看旁人,而是面无表qíng地看着金盘里的菜肴,视线仿佛黏在了上面。
身侧的沈蕴初在沉默一个晚上后,冷不丁开口:“娘娘的疑惑,臣妾倒是可以解答。”
“哦?”隆献后笑,“那沈容华就给孤说说。”
“诺。”沈蕴初道,“沈夫人是宁城人士,乃宁城沈氏第三房的嫡女,二十五年前嫁给左相为正妻。”
“江南宁城?那可是晋朝章献皇后的故乡啊。”宣妃道,“宁城沈氏也是百年大族了,这些年虽然没落,却比那些靠着一时运道崛起的家族多些底蕴和气度。”
“说的没错。沈夫人是大家闺秀,左相大人好福气。”隆献后道,“却不知沈夫人是如何过世的?”
沈蕴初声音低了一点,“载初六年的时候,夫人她……难产而亡……”
“真是可惜。”隆献后慨叹,“左相大人一定很伤心。不过好在他身边还有白夫人,那般高贵的出身,难怪左相大人很快便娶她为妻。”
这话就有点古怪了。沈氏是载初六年过世,宋相迎娶白氏也在同一年,虽说大燕男子不用为妻守孝,但发妻尸骨未寒就续了弦,委实薄qíng了些。
更何况,隆献后话里话外还qiáng调了白氏那高贵的出身,这不是在暗示左相是看上了白氏的身份嘛!
宋楚怡放在案几上的手慢慢握紧,到最后指节都隐隐泛白。她不敢再看隆献后,生怕会管不住自己的表qíng,生怕当众失态。
她怎么敢……怎么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样的话!甚至还提起了那个女人和她的母亲!
那个让她恨之入骨的女人!
脑中忽然寒光闪过,她瞬间忘了愤怒,取而代之的是无边的恐惧。
如果……如果皇帝听到那个女人的名字,生出怀疑了怎么办?
如果他反应过来,当年救他的可能不是妹妹、而是姐姐,又该怎么办?!
“不过沈容华怎么对这些这么清楚?等等,你姓沈,该不会……”
沈蕴初从容道:“娘娘猜得没错,沈夫人正是臣妾的姑母,认真算起来,臣妾还得唤左相大人一声姑丈呢!”
宣妃拊掌大悦,“妙极妙极,聊了半天竟是这等关系。皇后娘娘,那沈容华是不是也算您的表妹了?”
宋楚怡心乱如麻,随口应道:“恩,差不多也算吧。”
隆献后却摇摇头,“原配和继室到底不同,沈夫人所出的大女儿和沈容华才算货真价实的表姐妹。”
宋楚怡觉得自己的神经都绷了起来,忙不迭岔开话题,“说到这个,母亲前几日入宫时还说呢,多年未见娘娘、挂念得紧。娘娘可千万要赏个脸,挑个时候让母亲入宫来陪您品茶。”
她太着急,话里便有点自降身份,上赶着讨好似的。隆献后本就只是想借着提提原配让她丢面子,此刻见目的达到也不过分纠缠,笑道:“自然,孤也很想念白夫人。”
“她叫什么?”
陡然传来的男声让大家都愕然了。回头一看,却见皇帝手中握着盏白玉酒樽,姿态闲适地坐在那里,自有股睥睨天下的气度。
他没管旁人,只是凝视着宋楚怡,很慢、但是很认真地问道:“你那个姐姐,她叫什么?”
+++++++++++++++
作者有话要说:隆献后和左相为了能不能叫“隆献皇后”而僵持的例子是参考的嘉靖的生母蒋氏,他们那会儿就为了“兴献后”还是“兴献皇后”的称呼纠结很久呢……
关于皇帝要追封生父生母为皇帝皇后这个吧,我觉得也不是他要求过分,因为确实有类似的例子。譬如汉哀帝的生父追封为“恭皇”,生母追封为“恭皇后”,宋英宗为了如何称呼生父也闹出了“濮议”事件,嘉靖的“大礼议”就更不要说了,登基前十几年为这事儿就没消停过。总之这种礼仪问题在古代就是一团混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相让。古代的大臣们都可以吵那么多年,咱们身为现代人怎么分得出对错来?所以看qíng节就可以了,么么哒。
阿笙也不是严格的考据党,选择史实也是七零八落、东拼西凑,最终都是为了剧qíng服务……打滚……o(*////▽////*)q
☆、19冲动
殿内很安静,大家都不明白皇帝为何突然问这个,可瞧着他严肃的神qíng也不敢cha嘴,只好看向皇后娘娘,等着她的回答。
宋楚怡感觉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到她身上,这本是素日习惯的qíng景,如今却令她如坐针毡。心如擂鼓,面上还要保持镇定,她咽了口唾沫,费劲一笑,“陛下,长姐是女儿家,她的闺名……您打听来做什么?”
这话合qíng合理,哪怕贵为君王,也没有当众询问女子名讳的道理。
皇帝闻言没说什么,依然凝视着她。乌黑的双眸仿佛大雾笼罩的江面,让人窥不清他的qíng绪。
宋楚怡在这样的注视下越来越紧张,脊背都绷直了,如即将断弦的长弓。皇帝察觉了她的qíng绪,忽的一笑,“别紧张,朕就是好奇,随便问问。”
这口气很轻松,似乎是不打算深究下去。宋楚怡刚要松口气,却被他随之而来的话打得险些失态。
“你叫楚怡,你姐姐的名字应该和你差不多吧。楚什么?悦,还是恬?或者别的?”
大户人家取名都是有规律的,从宋楚怡的名字就可以猜出她家是从楚从心,所以皇帝选的都是竖心旁的字。
他居然真的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宋楚怡闭了闭眼睛,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长姐她……她叫……”嗫嚅了半天,却怎么也不能把那个人的名字宣之于口。
52书库推荐浏览: 茴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