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恬喜嫁_莞迩【完结】(149)

阅读记录

  景泰帝如今还没召了老成国公或者是如今的成国公沈兆远问话,但这件事若是再不解决,接下来恐怕就真的是景泰帝亲自过问了。

  成国公府的人当然不愿意事qíng走到这一步。

  所以,从徐玉见这里入手,大概也是无奈之下的另辟蹊径了。

  说不得,他们是认为徐玉见对安阳郡主有一定的影响力,安阳郡主又能影响到沈熙,所以才会拿了可以在亲事上帮徐玉见一把这样的饵来引着徐玉见按着他们的想法去行事吧。

  真是……

  算计多得让徐玉见都觉得有些可笑。

  徐玉见不知道沈熙为何会这样与成国公府几乎撕破脸,但现在也觉得,比起回去这样的成国公府,他这样单独住在了端郡王府可要自在许多。

  因为王氏的这般行事,之后老太太和姜氏的脸色都有些不好。

  等到用过了晚膳众人一起回府的时候,老太太拉了徐玉见的手,“恬姐儿,祖母不乐意孤单单的回府,你就陪祖母乘一辆马车吧。”

  老太太说的当然是托辞。

  老太太身边四个大丫鬟,这次跟来了两个,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孤单单的。

  会如此说,大抵是有些什么话想要与徐玉见jiāo代吧。

  徐玉见点了点头,然后先是与丫鬟一起搀了老太太上马车,然后自己也跟着坐上去。

  果然,跟着老太太一起来伯府的大丫鬟琥珀和珊瑚并没有跟着上马车,而是拉了锦年与锦华一起去坐了另一辆车。

  等到马车缓缓前行,老太太才看着徐玉见:“恬姐儿,你今年已经十六了,正是该说亲的时候。”

  徐玉见点头。

  她大概猜到老太太要说什么,于是也不要老太太叮嘱,便道:“祖母,您放心,孙女的婚事当然是由祖母和父亲母亲作主,孙女也不会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就生出了旁的心思。”

  老太太一顿。

  她这准备了满肚子的话,都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呢,徐玉见就已经按着她的想法回话了。

  好一会儿,老太太才拍了拍徐玉见手,“你知晓这一点就好,无论是祖母还是你父亲母亲,总会替你考虑周全的。”

  徐玉见轻声应了“是”。

  祖孙俩的谈话便也就此终止。

  回到武定侯府之后,老太太进了垂花门之后就又将孙氏唤了去,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府里的人只知道孙氏从荣寿堂里出来之后脸色看着有些不好。

  但从后来几日发生的事,府里的人大概也就能猜出老太太说了些什么了。

  孙氏对儿媳倒也不是非常严苛,因为有着庄姨娘天天不分昼夜的服侍着,因而文氏嫁进来之后,孙氏倒也没有要求文氏每天去她那里立规矩。

  说起来,文氏在侯府的日子过得倒也真是挺顺心的,尤其是在她生了浩哥儿之后。

  可是,就是从东宁伯府回来之后,孙氏却直接与文氏发了话,要求她每天都要跟着庄姨娘一起立规矩,而且在孙氏处理府里的中馈时,亦要求文氏跟在旁边看着。

  显然,文氏在东宁伯府时的种种表现,让老太太和孙氏都有些恼怒。

  就如老太太所想的那般,文氏的行事若是一直如此上不得台面,将来又如何要将侯府的后宅jiāo到她手里?

  可想而知,就是真的jiāo到她手里了,只怕也只会将侯府的后宅弄得一团乱。

  京城哪家的女眷不是将后宅打理得井井有条,让爷们儿在外奔走可以后顾无忧的?

  若真任由文氏这样下去,将来丢的,不还是徐承信的脸?

  孙氏可容不得这一点。

  因为孙氏是真的发了狠,文氏自这天起的日子就有些不好过了。

  其实论起来,许多女子自打嫁了人之后,本就应当这样天天侍立在婆婆左右的,算不得孙氏在故意折腾文氏,更不提让文氏在旁看着打理中馈,这其实是一种提点。

  但文氏从前的日子过得太舒坦,这样一对比起来,自然就叫苦不迭。

  只不过,文氏再如何觉得辛苦,孙氏既然发了话,她这个做儿媳的,也就只能按着孙氏的话去做。

  否则的话,一顶“不孝”的帽子就能压得她直不起腰。

  徐玉见这天在丝竹苑里用午膳的时候,倒也与姜氏提起了这件事。

  “母亲,大伯母这次是与大嫂说了些什么,怎的大嫂都这么几日了都还咬着牙坚持着?”徐玉见有些好奇地问。

  文氏可不是什么能吃得了苦的xing子,能这样坚持几日,而且看样子还要继续坚持下去,也是真的不容易了。

  第170章

  姜氏伸出手指在徐玉见的额头上轻轻点了点。

  “你这丫头,怎的如此重的好奇心。”话虽是如此说,但姜氏也没瞒着徐玉见,“以你大嫂那种xing子,你大伯母若是放了狠话,又如何能让她像如今这般服服帖帖的?”

  孙氏也是真的发了狠了。

  在东宁伯时,文氏表现的那般小家子气,哪里像侯府将来的女主人?

  孙氏这个做婆婆的,都有些因为文氏的表现而脸红。

  那时孙氏本就已经有些动怒,而且在考虑如何将这个儿媳妇调教一番了,却没想到才回了府,老太太就将她唤过去,只差没有直言是她这个做婆婆的无能了。

  孙氏嫁进侯府二十几年,又何曾被老太太如此指责过?

  当时就臊得只差没打个地dòng钻进去了。

  有了此事在前,孙氏在对待文氏时,行事自然也就简单粗bào了些。

  “你大伯母可是直接与你大嫂说了,若她再如此上不得台面,她也就不指望你大嫂了,只将浩哥儿抱到了身边养着,等到再过个十几年浩哥儿也差不多也能娶媳妇了,等到孙媳妇进了门,就直接让孙媳妇接了府里的中馈。”姜氏道。

  也难怪文氏不管如何都这般忍着了。

  一来浩哥儿是文氏的命根子,她不愿意孙氏将浩哥儿抱到熙风院里。

  二来嘛,要是真如孙氏所说的那般,压根儿就不让她沾手侯府的中馈,只等将来浩哥儿的媳妇进了门,就越过了文氏直接将侯府jiāo到浩哥儿的媳妇手里,那文氏这个做婆婆的,将来又如何能从儿媳那里得到任何的尊重?

  后宅妇人,争的本就是这方寸之地。

  在文氏看来,这无疑是寸步都不能让的。

  徐玉见听了笑着摇了摇头。

  孙氏此举倒是既能将文氏压着,又能将主动权尽握手中。

  只要文氏不想浩哥儿被抱走,不想将来被儿媳压着,她就只能按着孙氏的意思去改变。

  若文氏真的能就此有长进那自然是最好的,若文氏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那孙氏也能如她所言的那般抱了浩哥儿到身边养着,将来再扶持孙媳。

  毕竟,文氏能不能达到孙氏的标准,可都是由孙氏决定的。

  “大伯母考虑得果然周到。”徐玉见道。

  姜氏又在徐玉见手上拍了拍,“你这丫头,倒是编排起长辈来了。”

  徐玉见于是抱了姜氏的胳膊撒娇,“母亲,女儿可没有编排长辈,是真的觉得大伯母考虑得周到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莞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