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瑾说:“他去查房了。要等一下。”
“那怎么办?我爸实在是受不了了,他疼得都撞墙了。”女人满脸焦急。
风瑾闻言,拿起挂在墙上的一件白大褂套上,拿起自己的东西:“我是新来的医生,我去看看吧。你爸是什么情况?”
女人病急乱投医,说:“他得了恶性骨瘤,骨科都不收他了,把他安排到中西医科来了。”其实就相当于判了死刑,只是在床位不太紧张的中西医科等死来了。
风瑾跟着女人一路小跑着进了病房,女人惊呼出声:“爸,爸,你怎么到地上去了?”床两边都升起了护栏,但不知怎么回事,病人还是翻下了床,估计是太痛了,挣扎下来的。
风瑾帮着女人一起将病人重新抬到了床上,病人还在痛苦地挣扎呻|吟。风瑾迅速观察着对方的病症,只见他头部凸起一个巨大的肿块,看来病灶在颅骨了,他对女人说:“你按住他,我帮他扎针止痛。”女人忙配合地点头。
这时,封晟带着查房的医生正好过来了,他一见风瑾,赶紧就上来了:“小五,你怎么在这里?”
风瑾扭头看一眼封晟和他身后浩浩荡荡的医护人员,说:“大哥,帮我按住病人,我帮他扎针。”
女人看见封晟,忙解释说:“封医生,我爸的杜冷丁打了半个小时就没效了,他疼得难受。我去找你,这个小医生说可以帮我爸止痛。”
封晟见风瑾要出手救人,顿时有些激动,连忙对身后的人说:“来两个人帮忙。”
风瑾则打开自己的包,从里面掏出针盒来,选中内关、四关、足三里这几个穴位,开始施针。病人疼痛难忍,根本无法静止下来,在几个医护人员的合力按压下,风瑾才能顺利扎好针。说也奇怪,待风瑾三针扎下去,病人就不再用力挣扎了,躺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息着。
“好了,你们把手松开吧。”风瑾开始询问病人,“老先生,你具体哪里疼?”
病人开始含糊地说自己的痛处,风瑾便一一根据他疼痛的部位找到相应的穴位扎针,又在神庭、印堂、神门等安神穴上施针。等他施完九针,病人已经安静下来了。周围的医生护士全都惊奇地看着这一幕,原来针灸这么神奇吗?
女人惊讶地看着平静下来的父亲:“爸,你不痛了吗?”
病人动了动疲惫的眼帘:“不痛了。”
风瑾伸出手,给病人把脉,病人阳气虚衰,正气衰竭,已经病入膏肓,药石罔效了,现在能做的,只能缓解病人的疼痛,让他走得安详一点了,他说:“扎一次针大概可以止痛一至三天时间,止痛药暂时可以停下了。”
女人听说止痛效果这么好,父亲终于可以少受罪了,她眼里闪烁着泪花,转向风瑾,弯下腰鞠躬:“谢谢!谢谢医生!”
封晟眼睛发光地看着风瑾:“小五,你跟我们一起去查房吧。”
“好。”风瑾点了点头。
封晟转头跟同事介绍:“这是我五弟,风瑾。他是专攻中医的,以后也会跟我们一起共事。”
屋子里的人都赶紧鼓掌,这也是太子爷啊,刚才还露了这么一手,那真是有两把刷子的。
风瑾转头朝大家打招呼:“以后请多多指教!”
第二十章 同床
风瑾刚到医院, 就立即上岗了。封晟和风瑾都很默契地没跟外人说起他的实习生身份,表明实习生身份,他就不能直接给人看病了,这于规矩不合, 好在是在自家医院,又是封晟带他, 也没人追着要他的证件。
中西医科虽然只有两层楼, 但床位都没有住满,住在这里的病人基本都是疑难杂症,往往是看西医没有结论或者西医判定没有希望的病人, 不肯认命回家等死, 便转到中西医科来寻求最后一丝希望。
这些病人很多都是从西医那边做完手术后转过来的, 中西医科又不能重新做手术,也没办法给病人照CT、化验做检查, 因为人家是带着西医部那边的片子来的。这就是他们中西医科困窘的原因, 病人少, 还不用作全面检查,只能给病人进行保守治疗, 打针吃药, 大头费用都被西医那边赚取了。
当然,他们科室被边沿化的重要原因还是缺乏一个可以挑大梁的名医,没有名医,病人就不会主动来求医。许多开设了中西医科的医院,这个科室能够延续下去, 往往都是靠一两个名医支撑起来,如果没有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一旦名医退休,那么这个医院的中西医科地位就一落千丈,甚至面临被裁减的危险。如今云海市民生医院的中西医科就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因为之前挑大梁的中西医大夫三年前退休了。
中医发展到如此窘迫的境地,实在是令风瑾感到痛心。尤其令他感到尴尬的是,中西科的治疗手段跟西医的差别并不大,给病人看病并不靠望闻问切等手段,而是要借助医疗仪器来确诊病情,只是开药的时候会开中药,还有扎银针、艾灸、拔火罐等手段,当然,也会像西医一样会给病人开刀做手术。
关于外科手术这一点,风瑾觉得并不与中医相违背,因为在他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有解剖和手术治疗了,他的师父就曾给人做过开颅手术,师父就在他的《外经》一书里阐释过人体结构。
令他觉得费解的是,中医发展到秦汉之后,却不再提倡外科手术了,大概因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盛行,讲究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允许损坏人的身体。以至于现在的人都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中医理论依据仅是玄之又玄的阴阳五行学说。
52书库推荐浏览: 寻香踪 爽文 豪门总裁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