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的头垂得更低,“柳叶姑娘到了林子里,不一会儿,芳姑娘也到了。”
她看一眼芳嬷嬷,芳嬷嬷示意她讲下去,她心一横,又道,“民妇看见芳姑娘和柳叶姑娘jiāo换手中的篮子,然后芳姑娘离开,柳叶姑娘却并未走,反而是绕了几个弯,往荒山走去。”
皇后的手紧紧地抓着宝座的两边,杜氏说的这些都能对上,当时芳姑是王府里的老人,管着王府中的杂事,被她收为心腹,府中通房产下死胎,自然是jiāo给芳姑去掩埋。
她早就安排好,孩子只是吃过药熟睡着,等芳姑去城外时,让柳叶去和她碰头,将孩子带走,jiāo给董氏,瞒天过海。
“民妇跟着柳叶姑娘,看着她的手伸进篮子里,不知在做些什么,好似在掐着什么东西一般,然后就见她从里面提出一个襁褓,将襁褓全部扒下,露出赤身的婴儿,她手一丢,就将孩子丢进坑中,然后离开。”
杜氏的声音又轻又抖,殿内外早已清空,并无一人,殿内静得吓人,皇后的呼吸急促起来,手死死地抓着座边,目光淬火。
“民妇心中大惊,天气寒冷,等柳叶姑娘离开,也顾不上什么,爬到坑下面,将孩子抱出来,孩子似乎没有气息一般,脖子青紫,指印可见,民妇想着或许还能有求,脱下衣服将孩子包起来,拍打几下,也是那孩子命大,居然细声地哭了几句,民妇不敢多呆,将孩子抱回家,抱回家后,心中难安,怕惹了祸事,连夜出京,到渡古县七峰山时巧遇赵家的姨娘,赵家姨娘刚刚丧女,民妇将孩子放在她的不远处,见她将孩子抱回,这才放心,此后十几年中,一直守在赵家的周围,不曾离开。”
杜氏当年给王府送菜,对于王府的事qíng也知道一些,王府中同时有孕的就有两位侧妃和一位通房,她也听到平侧妃产子,通房难产死胎而亡的事qíng,估摸着这孩子就是通房生下的孩子。
将孩子抱回家后,忐忑难安,柳叶姑娘是平侧妃的人,平侧妃最受宠,若是让她知道自己救下通房的孩子,定然不会罢休。
她是个寡妇,又无子女,多年来就盼望有个孩子傍身,可惜直到丈夫去世,都没能盼来一儿半女,她起了恻隐之心,思来想去,连夜抱着孩子逃离家乡。
一个妇人,带着孩子上路,孩子又才刚出生,身子又弱,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等她一路南下到达渡古县内时,身上的银钱已经所剩无已,孩子身子又太弱,她生怕养不活,恰巧听到附近有个七峰山,山上有座寺庙,幸许能收下这个孩子。
也是命中注定的,她抱着孩子,看着前面也有主仆俩抱着孩子,那孩子也用襁褓包着,看起来和她怀中的孩子差不多大,主仆俩脸色悲伤,并未上山,而是寻了一处地方挖坑埋子,她心念一动,将孩子放在她们的不远处,然后躲在一边。
果然,那女子的孩子刚刚去世,正是悲痛之中,听到孩子的哭声,循声而来,将孩子抱回了家,她一路跟着,看着她们进屋,然后打听她们的家境,也算是小富之家,于是就留在渡古,守在赵家人的周围。
谁知,世间的事qíng竟是如此的巧,赵家竟然就是柳叶姑娘的娘家,她一直担心着,就怕就柳叶发现,好在柳叶从未回过渡古。
前段日子,赵家人进京,她本打算变卖铺子,也跟着上京,正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就碰到芳姑娘一行人,被芳姑娘给认出来,一路带到京中。
听完她的叙述,皇后又恨又悔,她可怜的孩子,究竟遭了多大的罪才能活到现在。
第67章 嫁妆
皇后坐在宝座上, 冷若冰霜, 胸中怒火滔天,恨不得将柳叶从段府中拖出来碎尸万段。她一心将柳叶当成心腹,还许给朝庭命官为妻, 哪知对方意一直存着蛇蝎, 在多年前就已经背叛她。
若不是雉娘命大,如何能活到现在。
幸好…
也是冥冥之中有天定, 竟然让怜秀给养大。
她看着跪在地上的杜氏,幸亏这女子存了良善之心,要不然,自己的孩子就会死在荒郊野外,无人知晓。而她自己,也会一直将赵凤娘当成亲生,或是赵燕娘,为赵家女铺平富贵之路。
柳叶, 其心可诛, 将她玩弄于股掌之中。
“你下去吧。”皇后无力地挥手,递给芳嬷嬷一个眼神。
杜氏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出, 也不敢抬头看,听到这句话, 心里七上八下,暗自猜测着皇后会不会处罚自己?当年柳叶姑娘是不是受皇后之命,弄死通房的孩子, 被自己一搅和,坏了事,现在通房生的孩子长大,还被带到帝都,皇后知道又会不会对她不利。
芳嬷嬷有眼色地将她引下去,她心里不安,“芳姑娘,你说皇后娘娘会不会怪罪民妇。”
“不会,只要你嘴巴严,不再对任何人提及此事,远离帝都,皇后会保你富贵终生的。”
杜氏大喜,连连表态,“民妇定当从命,只不过民妇敢问芳姑娘,那赵三小姐会不会有事,她可是什么都不知道,求芳姑娘替她向娘娘求个qíng。”
芳嬷嬷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笑了一下,原本严肃的脸蒙上一层暖色,“你放心,我会向娘娘求qíng的,这世上好人才有好报,你做了好事,娘娘自然会报答你的。”
杜氏放下心来,生怕因为自己吐露当年事qíng连累赵三小姐,听到芳姑娘的保证,满脸的欢喜。
离开皇宫时,芳嬷嬷递给她二张银票,她无人时打开一看,吓得心肝乱跳,竟是整整二千两。
芳嬷嬷果然没有说错,好人有好报,有这些银子,她的后半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也能一生富贵。
她不敢在京中呆着,次日一早就出了京。
德昌宫内,皇后满脸的yīn霾,昨夜里一宿未睡,怒火烧得她恨不得亲自去段府,将柳叶拖出来质问。
但她死死地忍住,小不忍则乱大谋。
琴嬷嬷侍候她梳洗净面,见她脸色不好,小声是询问,“娘娘,可是要用些雪玉膏?”
“也好。”
等她打扮妥当,太子和二皇子来请安,请过安后,她将太子留下。
望着太子,她轻叹一口气,满脸的忧心,“尧儿,母后见你最近有些郁郁寡欢,可是有什么心事,何不对母后讲讲。”
“母后,儿臣最近跟太傅们学习,看书晚了些。”
“学业为重,但也要多注意身子,最近晁哥儿要成亲,你是不是…”
太子面色一顿,“母后,儿臣无事。”
皇后又叹口气,“知儿莫若母,你有没有事,母后还看不出来吗?也是母后早先没有往那方面想,你又是沉稳的xing子,面上又看不出来,晁哥儿和母后说中意凤娘,母后一时高兴,就给他们指了婚,哪里知道你…都是母后的错。”
“母后,儿臣对凤娘并无想法,凤娘和平晁就要成亲,儿臣从心里恭喜他们。”
“好,这才是我们的太子,心胸宽广,你放心,湘儿也是不错的姑娘,等她进门后,母后立马给你选侧妃,一定会衬你的心意,挑选知书达礼的端庄姑娘。”
52书库推荐浏览: 漫步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