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_罗青梅【完结】(44)

阅读记录

  李治默然良久,看一眼旁边已经密密麻麻写满小楷的卷册,不禁动容,摸伸手摸她的发顶,叹息一声。

  裴英娘觉得自己该说点什么,“阿父,房娘子不喜欢七王兄,就算七王兄不娶赵二娘,房娘子也不会嫁给他。”

  李治神色震动,看着裴英娘的眼睛,目光里带了几分审视,不复刚才的温柔慈和。

  裴英娘面不改色,继续道,“阿父不必觉得愧对于七王兄,房娘子那样的女郎,受不了一丝拘束。我敢说,如果阿父改变主意,让七王兄娶房娘子当正妃,敕旨还没发出去,房娘子肯定已经出家当道士了!”

  房瑶光不愿嫁人,又拿李显没办法,gān脆另辟蹊径,找武皇后当靠山。

  就在前天,武皇后已经任命她为宫廷女官,每天出入都把她带在身边。

  今天围猎,房瑶光也去了。听李令月说,房瑶光养了一只新罗国进贡的苍鹰,是捕猎的好手。

  房瑶光和她的从姐房氏不一样,她无拘无束,淡漠孤僻。即使没有李治阻挠,李显也不能抱得美人归。

  李治看得出来,裴英娘说这些话,完全发自她的内心,不是其他宫人教会的讨好手段。

  她只想开解他。

  李治收起心防,拍拍裴英娘圆圆的脸颊,难为她小小年纪,能看懂他的心事,还像模像样说出这么一番话。

  他知道不能和真心爱慕的人双宿双栖的那种落寞痛苦,不希望李显也在痛苦中煎熬。但他不得不在房一娘和赵二娘中做出选择,房一娘千好万好,偏偏已经有个做亲王正妃的从姐。赵二娘xing子骄纵,可她是常乐大长公主的女儿。

  皇后和李唐皇室之间的隔膜太深了,深到无法调和。尤其是以常乐大长公主为首的宗室,和皇后势同水火,矛盾尖锐。

  李治隐隐感觉到,一旦自己哪天撒手走了,皇后和李氏宗族之间一定会爆发冲突。

  要么是李氏宗族联合起来架空太子李弘,把皇后赶下台。

  要么是皇后大开杀戒,除掉所有反对她的宗族长辈。

  手心手背都是ròu,李治不希望任何一方受到伤害,他只能不断和稀泥,尽量软化双方的矛盾。

  可惜,他的时间不多了。

  联姻是化解仇恨的最佳捷径,李显胸无大志,赵二娘爱慕虚荣,两人是最好的人选。

  然而李治没有料到,整天吊儿郎当的李显,竟然会喜欢上房一娘。

  李治这几天确实有些犹豫,考虑要不要收回赐婚的旨意,让李显得偿所愿。

  不过小十七说得也对,房一娘宁愿抛弃贵女身份,一辈子当个劳劳碌碌的女官,也不肯嫁给李显,他收回成命,终究改变不了什么。

  李治看一眼神qíng严肃、摆出一副想和他长谈姿态的小十七,忍俊不禁,“你这xing子,倒是更像兕子,她总是爱cao心。”

  兕子xingqíng内敛,聪慧通达,和他一起长大,感qíng亲厚。每天他踏着钟声去大殿站班时,兕子总会把他送到宫门口。

  直到那年她病得下不了chuáng榻,还记得让宫人代她为送他送行。

  李治想起往事,眉眼间不知不觉染上几分寂寞惆怅。

  他的同胞姐妹们都走得太早了,同胞兄弟们也因为争权夺位折戟沉沙。

  他不希望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和李令月重复上一代走过的老路,他们应该平安一世,安心享受富贵荣华。

  裴英娘捧起一盏半夏按着她的吩咐煎好的清茶,送到李治跟前,茶香从杯口细fèng间逸出,暗香浮动,“阿父,你还说我像姑母,我看您才是最爱cao心的那一个。”

  李治被她逗笑了,接过茶盅,浅啜一口,茶水清冽,舌尖有一抹淡淡的苦涩,继而是若有若无的甘香,滋味独特。

  他打趣道:“你倒是节省,这么一杯白水打发朕。”

  裴英娘偷偷翻个白眼,这杯白水,可是我花了几块金锭才鼓捣出来的!

  父女俩一个靠着凭几,一个倚着隐囊,动作都很随意,丝毫没有仪态可言,对坐檐下,静静饮茶。

  微风拂过,杏花飘飘洒洒,落了一地。

  李旦从杏树下经过,浅白杏花映衬之下,他身上穿的丹朱圆领袍衫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裴英娘下意识直起身,正襟危坐,掩饰xing地轻咳一声,“阿兄怎么回来得这么早?”

  李旦看她坐得端正,点点头,先向李治解释:“阿娘惦记着阿父,让我给阿父和小十七送些野味、果点来。”

  看裴英娘伸长脖子,一脸好奇之色,又加了一句,“儿子怕腥气冲撞阿父,已经让人把猎物送去尚食局了。”

  作者有话要说:

  然后说起来惭愧,这篇文其实很多都不符合历史,年纪、人物关系什么的都改了好多,不会按着历史剧qíng走,一切为温馨和甜努力,绝对的HE哈~

  第23章

  裴英娘知道李旦是空着肚子回来的, 忙让人去尚食局传膳。

  半夏在杏树下煎茶, 小火炉上架着一只浅口铜锅,滚沸的茶汤泛着晶莹的青绿色。

  李旦一撩袍子,直接盘腿坐在裴英娘的书案前, 翻看摊开的卷册, “不必麻烦, 就着茶汤煮碗馎饦好了。”

  裴英娘笑了笑,“我的茶可不能煮馎饦吃。”

  让半夏撤去茶水,另换上一口宫里常用的圆形鎏金釜。

  宫婢送上团茶饼。

  半夏先把茶饼放在火上烤一会儿, 等釜中的水开始冒出细小的气泡时, 撒一把细盐。一手拿茶筛,一手拿银匙,小心翼翼筛出茶末。釜中发出一串咕嘟咕嘟响,水再次沸腾,这时投入茶末,然后依次加葱、姜、橘皮、杏仁。

  等茶汤滚沸, 半夏把尚食局主膳送来的羊ròu、栗米和馎饦倒进釜中熬煮。

  不一会儿, 一锅茶汤煮馎饦做好了。

  裴英娘看着鎏金釜里闪闪发亮的油花,心想,这哪里是煮茶,分明是煮火锅。

  尚食局不敢真的只用一碗简单的馎饦打发李旦,另外预备了几样小菜:一盘蒸崧,一盘醋芹,一盘凉拌菠薐菜和一只烤斑鸠。

  斑鸠是李旦刚从内苑带回来的猎物。

  李旦吃馎饦的时候, 李治命人取出棋盘,和裴英娘一起掷骰子玩博戏。

  博戏玩起来有些复杂,总的来说,就是双方轮流扔骰子,按着掷出来的大小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最后看谁的棋子先到达终点。

  博戏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赌博中的“博”字,便来自于博戏。

  李治从小饱读诗书,玩博戏也讲究风雅,把象牙棋子一一排开,笑着说,输了的必须以杏花为题,作一首杏花诗。

  裴英娘暗暗叫苦,作诗?算了吧,背诗她都比不上一肚子墨水文章的李治,更何况作诗。

  比起作诗,她更愿意写一篇八百字的赏花作文。

  李旦看她眉头紧皱,一副非常苦恼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在她身后轻声说:“你扔骰子吧,我替你领罚。”

  裴英娘顿觉压力骤轻,感激地看李旦一眼,有个满腹经纶的阿兄当帮手,真好啊!

52书库推荐浏览: 罗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