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_罗青梅【完结】(57)

阅读记录

  半夏瑟缩了一下,“我不放心,偷偷找人打听,昭善姐姐说,王郎君他,他是废王后的族侄……”

  樱桃宴当天,得罪武皇后的新科进士,正是废王后的族侄。

  据说武皇后很欣赏王洵的才学,樱桃宴上,笑着问他:“小郎可是出自太原王氏?”

  科举制度打破世家门阀的垄断地位,将一批又一批寒门子弟送入朝堂,俨然已经成为寒门学子鲤鱼跳龙门的最佳选择。

  其实,真按人数比例来看,每年能考中进士的,十有八九还是出自名门之后。

  所以武皇后会有此一问。

  王洵放下酒杯,当着满殿学子的面,一字一句道:“回禀天后,废王后王氏,是小子的亲姑姑。”

  废王后是杀害武皇后之女安定思公主的凶手——至少李治是这么昭告天下的。

  王洵不直接说自己的出身,非要扯到早已经死去多年的王皇后身上,讥讽之意,昭然若晓。

  饶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武皇后,也气得当场变脸。

  王御史姓王,也是废王后的族侄,被武承嗣关押起来的王洵,应该是他的亲弟弟。

  “所以,王御史送我一盒糜糕,然后你把糜糕带回来,糜糕又莫名其妙不见了?”

  半夏仓皇点头,“奴左思右想,王御史是废王后的族侄,现在王小郎被抓起来了,王御史这时候给您送糜糕,糜糕又神不知鬼不觉不见了,那盒糜糕肯定有古怪!”

  听半夏说完来龙去脉,裴英娘陷入沉思。

  进宫要经过严密的盘查,那盒糜糕应该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否则半夏带不进来。

  王御史特意找半夏套jiāoqíng,把糜糕送进宫,又派人把糜糕偷偷取走,是为了什么?

  想到一种可能,裴英娘笑了。

  那盒糜糕确实如王御史所说,只是一盒普普通通的糜糕,但应该还夹带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

  王御史真正想送糕的人,不是裴英娘,而是另有其人,偏偏碍于身份,不能直接送。

  所以他故意打着讨好裴英娘的旗号,接近半夏。半夏只需要帮他把糜糕带进宫,他的目的就实现了。因为进宫后,自然会有人暗中取走糜糕。

  裴英娘的头发还没完全gān,发丝铺散开来,像一扇纯黑色的孔雀尾羽。

  她手执一柄柳色地手绘山雀桃花团扇,对着湿发轻轻扇动。

  说起来,王御史和王洵是继母张氏的外甥,看在张氏的qíng分上,裴英娘愿意为王洵求qíng。

  可王御史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利用半夏。

  忠心是经不起一次又一次考验磨炼的。半夏对她的赤诚发乎内心,一旦中间有了裂痕,想恢复如初,只怕难了。

  作者有话要说:

  唐朝只有宰相能被称为“相公”,然后宰相不是某个职位,唐朝是群相制,做官到了一定的品级,基本上相当于宰相。不过没有“宰相”这个职位哈。

  王家郎君史上有原型,但是文里的王家郎君年龄、人物关系、履历啥啥啥的,全是作者胡编的。

  两位老宰相也是作者编的……

  第29章

  取走糜糕的人是谁呢?

  东阁的守卫虽然比不上含凉殿的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但也是护卫森严, 没有裴英娘的许可, 脸生的宫人不可能随随便便出入东阁。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那个人就是东阁的某位宫婢。又或者, 是个忍冬和半夏很熟悉, 以至于丝毫不会起戒心的熟人。

  裴英娘沉吟片刻,一时拿不定主意, 打发走半夏。

  半夏yù言又止,含泪离开。

  午后,李令月寝殿的宫婢来东阁传话,宫廷画师的樱桃宴饮图画好了, 李令月请裴英娘一起去含凉殿赏画。

  裴英娘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去含凉殿的路上, 问李令月:“阿姊, 宴饮图要把曲江池的风景全画上,画师这么快就画好了?”

  风景是其次,其实主要是画人,武皇后的左右护卫、随行就有几百号人, 少说也要画上几年, 宫廷画师怎么可能在短短数天内画完?

  李令月轻哼一声, 说:“其他画师还没下笔呢!等他们画完, 不晓得是哪年哪月了。今天给阿父献画的,是崔奇南。他画画从来不多想,每次都是先喝上几天几夜的酒,然后趁着酒醉挥笔一蹴而就。宫廷画师们不喜欢崔奇南的画, 说他离经叛道,偏偏阿父和阿娘都很喜欢他,他才敢那么张狂。”

  姊妹俩到了含凉殿,由宦者领着踏进内殿。

  李治和武皇后并肩站在窗下,正含笑观赏崔奇南献上的画。

  宦者把装裱好的画卷徐徐展开,初夏的明媚日光从如意花型窗棂漫进内殿,洒在卷轴上。

  霎时震惊四座,满室寂然。

  绢上花团锦簇,人头攒动,芙蓉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全部一个不漏地重现在画卷中。神采飞扬、悠然闲适的贵族男女们散布其间,个个形神兼备,细致入微,连少女发鬓旁的鸟shòu簪子也画得活灵活现,没有重复的。

  樱桃宴上的繁荣富丽景象,跃然纸上。

  宫人们惊叹不已,啧啧称赞。

  李令月倒吸一口气,吧嗒吧嗒几步跑到画卷旁,伸手去摸,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审视好几遍,才不甘心地退回裴英娘身边。

  武皇后命人传崔奇南上殿。

  宦者斟酌着道:“殿下,崔七郎醉得不省人事,恐不能听召。”

  崔奇南每逢作画,一定要先喝十几坛酒,然后仗着酒意,一气呵成,喝得越醉,画得越好。作画时可以一连几天几夜不休息。画完后,往往要倒头大睡三天三夜。睡醒后,据他自己说,他根本不记得自己画了什么。

  所以宫里的人给崔七郎起了个诨名,叫“醉画仙”。

  武皇后爱惜人才,闻言并不生气:“也罢。”

  李治笑了笑,“常听姑母说七郎嗜酒,把前几日江南道进贡的醽醁酒赏给他。”

  宦者领命而去。

  裴英娘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崔奇南也是某位李唐公主的儿孙,难怪他敢如此率xing而为,也难怪那些宫廷画师们能够容忍他的特立独行,由着他出尽风头。

  中原人杰地灵,藏龙卧虎,不乏旷世奇才,但天资不凡又出身高贵的怪才,可以说是罕有了。

  这时,宫婢躬身进殿,“淮南大长公主求见。”

  李令月不由自主抖了一下,发髻上的珍珠串坠叮当响,一把攥住裴英娘的手,撒腿就跑,“小十七,快走!”

  裴英娘还没反应过来,已经下意识迈开腿,跟着李令月跑起来了。

  李治和武皇后看着姊妹俩仓惶逃离,对视一眼,笑着摇摇头。

  李令月生怕被淮南大长公主逮住,不敢耽搁,一口气跑到太液池边,才放慢步子。回头看一眼含凉殿方向,心有余悸,拍拍胸口,喘几口气,“不知窦姐姐又看上谁家小郎君了,姑祖母最近三天两头进宫。”

  淮南大长公主李澄霞端庄沉稳,外孙女却和她南辕北辙,出了名的急躁冒失:一时看中柴家郎君,口口声声非君不嫁,不然就出家当女道士去。等淮南大长公主为她求来李治的赐婚旨意,她早把柴家郎君忘在脑后,天天追在郭家郎君身后跑。

52书库推荐浏览: 罗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