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山压不住的你_江昉【完结】(17)

阅读记录

  段真小幅度地点点头。

  倒是忘了这一点,姜杜白暗忖,也不知道长达两个月的生活父子俩是怎么过得,在山上不能出门,粮食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也不知道有没有准备够。

  “没事,很快的,等你下来后我就送你一个礼物。”他安慰道。

  听到礼物,段真才有了jīng神,心里已经开始想象两个月之后的再次相逢了。

  不知道小叔叔会送给他什么礼物。

  “慢点——”

  “行,二伯你们家去吧!”

  目送着父子俩离去,直到身影再也看不见了,段老头才转过身子往家走,步履矫健,一边自言自语:“回家咯。”

  时间荏苒,马上就是姜杜白到这里的第四年。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未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而他能做的,就是顺其自然,做好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

  徐秀华:????招谁惹谁了?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第13章 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距小年还有两天,段老头带着姜杜白,跟着七八个村里人一起到镇上赶集。

  腊月二十一下午,一伙人浩浩dàngdàng满载而归,姜杜白两只手拿满了东西,只能张开嘴咬住林枝枝给他的一块苏饼,惹得小丫头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腊月二十二,天空飘起大雪,天气变得更加寒冷,村里人家家闭门不出,呆在自家的房子里,烧着暖烘烘的炉子取暖。

  山上的人下不来,山下的人也上不去。

  趴在窗户前看着外面的鹅毛大雪,姜杜白心里郁闷得不行,他摊开手,手心里有一颗灶糖,圆不溜秋,还有些黏手。

  身后的桌子上放着一个俗气的红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一本厚厚的田字格、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和一把蓝色的小刀。

  沙盘终究不适合练字,所以买来这些东西准备送给小孩。

  寒冬腊月,也不知道段真家有没有备全年货。

  糙棚里有一堆高粱秆,雁山村的主食不是高粱,所以段老头种的不多,姜杜白挑了几根又直又粗的出来,根据前几年的印象,把外部的硬壳剥成一个一个的小条,而且里面白色的部分也要留下。雁山村里流传着一门古老的手艺——用高粱秸秆制作生活用品,乃至"工艺品"。

  这里小年夜的习俗是要敬灶王老爷。把旧年里的灶王像烧掉,让他老人家到天上复职,好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qíng况,然后说说好话,以此来祈求新一年的好生活。所以地上的人类就要费尽心思讨好灶王爷,除了供养食物,往嘴上涂抹灶糖之外,还有一个活动,就是扎匹马,让灶王爷可以骑着到天上去。

  试了几次,姜杜白不得不放弃,他虽然知道具体步骤,可无奈心灵手不巧,扎出来的样子不像马,歪歪扭扭,就是一个“丑”字。

  段老头呵呵一笑:“你这个小笨猴,来,拿过来我教你。”

  姜杜白:“……”小笨猴是什么鬼。

  他把长短不同的秸秆放到老头面前的桌子上,觉得还是得捍卫一下自己的智商:“我会做,就是扎起来不好看。”

  说着,把自己之前扎的四不像拿出来,果然又遭到了段老头无qíng的嘲笑。

  “哎哟可不行,灶王老爷得骑好马,这样才会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一点咱们家的好话。”

  把手里的长竹竿放下,段老头嫌弃地把四不像扒拉到一边:“看着点,不能太用力,一用力就会cha过头。”

  满是裂口的手稳稳捏住秸秆,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也不需要过多思考,长时间上习惯已经让扎马的技艺融入到了老头的骨子里,这双手饱经沧桑,指甲又短又huáng,手背上可以看到隆起的青筋,很丑,像极了剥落的老树皮。

  可就是这双手,几分钟的时间,就诞生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马匹。

  “很像。”姜杜白由衷赞叹。

  “哈哈哈那当然,我段长云可是雁山村数一数二的好木工,桌子椅子都能做,哪能被这种小东西给难倒。”

  得意地拿着小马端详:“看看这马头,啧啧,再看看这四条腿,完全是一模一样长!”

  姜杜白:“……”

  懒得搭理段老头,他把剩余的东西收拾起来扔到糙棚里,然后撸起袖子开始打扫卫生。

  小年的习俗,祭灶、扫尘、洗澡、吃灶糖。

  平日里不会碰到的边边角角在这一天都要打扫gān净,窗户玻璃、柜子顶部、门愣边缘、甚至在小屋的chuáng底下,姜杜白还扫出来了一只死老鼠。

  “……”

  所以这些天他一直和一只老鼠睡觉?

  还好是冬天,这要是搁在夏天,味道指不定有多难闻呢。

  段老头把笤帚一端绑到长长的竹竿上,立马就方便多了,他两只手拿着竹竿,仔细把家里的墙墙角角打扫了一遍,什么蜘蛛网,烟尘灰,都被清扫gān净,瞬间不大的房子看起来就gān净了好多。

  接着便是做小年饭,北方逢年过节习惯包饺子,姜杜白原先是不会的,一来他自己一个人生活,很难有包饺子的兴趣,二来事业起步后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自己买菜做饭。

  饺子馅有两种,白菜粉条,萝卜猪ròu。猪ròu只有半斤,还放了一部分腌ròu,但不管怎么说,这顿饭算得上丰盛了。

  老的擀皮,小的捏饺,速度居然还跟上了,段老头点点头:“不错不错,包的是越来越好了。”

  自家儿子做饭不错,就是饺子不会包,想起姜杜白第一次包饺子闹的笑话,段老头就忍不住想笑。

  那时候姜杜白是第一次包饺子,他没包过饺子,但知道饺子怎么包,段老头看他捏出来的饺子板板正正,陷儿也很足,加上姜杜白平时一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也就没怎么怀疑,放心让人上手,结果下水一煮,全都烂了皮,最后两个人硬生生吃了一顿饺子汤。

  煮熟的饺子给灶王爷供上,然后点着香,还要摆上买来的灶糖。灶糖又叫关东糖,rǔ白色的大块,扁平丝条状或者圆球,吃起来又苏又粘牙,据说就是因为这样,家家户户才用它,为的是黏住灶王老爷的牙,让他老人家在玉帝面前只能说好话。

  入乡随俗,姜杜白自然帮着段老头收拾好一切需要的东西。

  等时间到了,就用火柴点着打好的冥纸,黑夜里一切明亮都会变得夺目,火苗噌得一下就窜起一米的高度,照得周围黑暗影影绰绰。把收下来的灶王像,之前扎的马,还有没燃完的供香一起扔进火堆,段老头拿着一根木棒来回拨动地上的冥纸,让它可以充分地燃烧,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灶王爷爷本姓张,一年一回换衣裳,灶王爷爷上天堂,抛米抛面你都承当,到天上多说好话,少说是非,保佑我家的大宝无病无忧,将来娶个好媳妇,做个儿孙满堂的幸福娃。”

52书库推荐浏览: 江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