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十多天的功夫,跑马庄现成的院子都卖光了,三间院小小格局的院子,居然都卖掉了,冯村长原来还想着要公中出银子,想法子加上几间屋子的呢。这卖掉了真是太省心了。
有了龚家的前车之鉴,跑马庄落户的条件就苛刻了许多,买地买房啥的,都必须家里户主出面,成年男丁还得在落户协议上按上指印,七七八八说了一堆,夏晴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保证不惹事生非,否则轻则罚银,重则撵走!这个新村规的出台。许多人家都按了手印,龚家自然也不例外,补按了手印。
夏晴也自然去按了手印,看着这村规。再看看这被龚老太吓得有点神jīng过敏的村长,真心不是想笑,可实在太好笑了,什么啊,偷盗一次村规严罚,偷盗二次坚决送官!
新搬来入户的几户人家。因为屋子现成,收拾妥当之后,都马上请人暖房,无非就是左邻右舍,规模大小不一,无非就是隔壁邻居的大家彼此相识一下,走个过场罢了!
夏晴这才了解,原来新屋子修好了,自己得办个席,学名暖房,俗称燎锅底。冯村长的意思,就是夏晴请客的规模可以略大一些,毕竟不是那些人家,搬的是旧屋,夏家可正经是新屋新灶的,来人踩踩,人气才旺!
夏晴简单理解了一下,就是要请全村人吃一顿呗,然后大家会恭喜自己新居建成,今后一帆风顺!好吧,懂了就做。燎锅底本是这规矩,图个好兆头,不管怎么样,搬了新家日子红火是人都会这么期望。
夏晴之前也吃了两家的请,送了礼,轮到自己了,当然得办,但是不能不提一下,龚老太家的锅底席,他家却在夏家之前燎过了,请了四邻八舍,村里有头有面的人,龚老太对夏家不识做是见不惯的,龚家燎锅底就没有来人叫夏家参加,更别说请了。
这个的事qíng,村里人都是尽知的,只在心里嘀咕,也没说什么,请客吃饭,这是人家的自由,难不成由得你想吃就来呀?大家都想着,龚家没请夏家,这夏家起新屋子请客,自然就不会请龚家啦!这道理嘛任谁都明白的。夏晴自然也没有请龚老太一家,而龚老大却是帮忙的短工,自然在请!
三天后,夏家燎锅底,这是夏晴古今两世人,请人吃饭人数最多的一次。很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好在嬷嬷是办过大宴席的,再有三个本土大嫂们支招,到也不显得忙乱。 夏晴gān,呃,指挥起来也劲头十足。订ròu,订菜,做饭的师傅就不请了,夏家自带大厨,本土大嫂们帮厨,再说了,外间的灶头师傅都是男人,到夏家来不太方便。
这天,村子里的陈屠夫,根据龚嫂子的传话,拿板车拖着两头宰割停当的猪,约有两三百斤,送到了梨花坞的码头,双手圈在嘴巴边上,大声喊叫起来,“二狗子……”
负责守大门的两小娃就由林子里钻了出来,把河岸上面的一个木头板手使劲扳了压下,高高吊着的木桥由半空缓缓落了下来。夏家什么都好,就是这进出不太方便。
就这功夫,送菜的,送jī的,送粮的,包括两个狗娃娘都到了码头上,这都是通知好的时间,大家一起过了桥,嬷嬷带着范娘子也赶到岸边,算账收货付银子,很快送货的人就回头走了,再把吊桥升起来,两狗娃娘要去夏家帮忙,大家拖着夏家的板车,向梨花坝中央走去。
“嬷嬷,虽说这浮桥用着非常不方便,可真是省了不少心!”
狗剩娘最有感触,那龚老太可是寻了好些机会,也没办法过来偷jī蛋了,经常能看到她隔着河。睃着眼看这梨河坝!那无计可施的样子着实取悦了人。几人边聊边进去了,今天事qíng多着呢。
第86章 燎锅底
梨花坞的房子,修得比较规范,下人住的同主屋隔得远,木师傅还带着徒弟在下人住的屋子里对家具最后的安装,主院这里,早就安排得周到得很了。半人高的木栅栏也早早就合拢了。
请客吃饭,嬷嬷掐指算了算人数,摆上八桌足够了,跑马庄人少,一桌八人,按64人来备饭,足足的了。
八个菜,洗洗切切也是不小的量,许多菜得先做出来,龚嫂子同两狗娃的娘本身就是利索的能gān人,庄娘也上手,有ròu有菜放在眼面前,做菜就不是问题,问题最大的就是那碗筷,村里没有谁家备有如此多的碗筷,所谓的族里公产更不存在,跑马庄没有大姓,专修的祠堂的人家也是没有的,借都没地借去,所以只能是买!可算下来,大集还差几天,买不到适当的碗筷,夏晴就请龚老大进城去买碗筷,八个菜一桌,八桌就64个菜碗,打个泡泡数,买上一百个菜碗,一百个饭碗,十二只大汤盆,酒杯不用,直接是小碗,还可当茶碗用,自然也买了一百只。那炒菜的大铁锅,还有蒸饭的大甑子全村也没谁家有,总不能拿家用的小甑子来一份份的蒸吧?七七八八一算,有这些就也足够了,夏晴大手一挥,买!以后也用得上。碗也不用买粗瓷的,不差那点钱,都买成瓷碗,虽说赶不上中瓷细瓷这些好碗,那比粗瓷的也高了两个档次。龚老大笑着拿着银子就走了。
如今的龚老大,打着光棍汉的名头,谁家有事都愿意帮个忙,工钱么,对外一律都说是自然不要的,乡里乡亲的包吃包住就好啦!这败家儿子把龚老太太气得哇哇吐血,可又一点办法没有。一个挣不到工钱的光棍儿子,龚老太在这儿子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榨出来。
好在龚家并没有让这倒霉老三安下一张chuáng住下来,那柴房都没让住。也不算折本, 龚家的人不知道他整天整夜的睡在什么地方?龚老太守在汪氏的院子门口看了两夜。没有守到什么qíng况,也就丢开不管了,她哪里知道,她这个老三是个翻墙越壁的老手。晚晚抱着前妻睡得极好!
9月下旬的天气,已经上夹衣了。冯村长帮着夏家办这燎锅底的席面却忙得一头的汗。先把桌子理出来,好在夏晴的桌子够多,把屋里的桌子搬出来,放在院子里。八张桌子摆好,还有没动用的桌子。大致排了排,这主屋四周能坐下八桌人。村长就把拟定的客人名单拿出来,跟夏晴商量着座次。主要是主位啦。其它都是自由落座。
这些问题,夏晴自然全权委托给他办了。各位乡亲她也不认识几个,冯村长深深觉得,仿佛是自己家请客一样,什么都可以拿主意。夏晴没有管请了些什么人家,但冯村长也明白,龚老太一家。肯定的不能请,所以,通知到夏家吃燎房的时候,就没有通知龚家。
正日子这天,夏晴在樱花树上,挂满了红纸做的灯笼,以增添点喜气,庄娘同汪氏在桥头迎接客人。嬷嬷陪着穿着一新的夏晴正院门口迎客人,院子里的桌子上摆着糖花生、芝麻糖、炒瓜子三样小食。来了的人就寻相熟的坐下来,边吃着。边聊天,二狗子的娘提着个茶壶,替客人倒茶。有喝的,也有不喝的。大家随意。
村长自然是坐的主位,村里也没族老什么的,主位就安排主人家座,可夏家的主子只得一位,眼看这八人位的主位居然坐不满?村长可不慌,这些小事他早算着了。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就赶到三孔桥头去迎客人,木、贾、梁、周四位师傅,提着不菲的礼物,穿戴一新,就来了。阿弥陀佛,夏家的主桌总算坐得差不多了,不然太没面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夏日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