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出发去人民公园吃炸鸡,额,不对,是吃早餐。
成都市中心的人民公园是免票的,不少老人在里面散步,跳舞,还有人听戏,唱戏。
南方人早饭叫早茶,一进餐厅的院子迎面就是好多排的竹制靠椅,中间围着一张张的小桌,看着特别有味道。
刘明宣赶紧把自己的傻瓜相机掏出来拍了一张。
以为这就是今天的早餐地点,结果导游目不斜视的带他们路过了……
他们是在一家看着很商业化的连锁茶餐厅用的早饭,座椅更现代一点,服务也很周到,但她还是觉得没有刚才外面一排排的竹椅棒。
不过早餐很棒,早餐是一人限额八元,可以拼桌,超额要自己掏钱,刘明宣毫不犹豫的要了个小食拼盘,因为看着真的很有食欲,五颜六色的特别好看,当然了味道也不是一般的赞\(≧▽≦)/。
尤其是水饺,用高汤煮的,什么肉她没吃出来,看着都是白花花的肥肉,但一是点一点一点都不腻。又爽口又劲道,还有虾饺,糯米团子,沾一点他们店里特制的辣油,简直美的不要不要的。
特别提一点,辣油真的好香,普通辣椒就是辣,但成都的辣椒真的就是香,又辣又香,越吃越想吃,吃到最后大诚子的头发都跟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被辣的,但他还是一个劲的低头猛吃。
只有刘明沣,一脸生无可恋的呆立在桌旁,无意识的咽着唾沫看着他们吃。
他不能吃辣。
张筱筱有点看不过眼,来四川了不吃辣椒,那你来干什么啊!“吃一点没事,不辣,特别香。”说着还特别厚道的递了一双筷子过去。
刘明沣也很是意动的伸出了手,然后半路被刘明宣截胡了,“他不能吃,吃了拉肚子,我给他点了八宝粥,一会儿就上了。”说完低头接着吃自己碗里的汤饺。
刘明沣怨念的不行,你们吃饺子,我就喝粥啊!
“也给你点了饺子,但不加辣油的要晚点才能上,你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吃。”
等刘明沣的专用餐上桌,刘明宣还尝了一口看起来怪怪的八宝粥,因为就目测,它看着真像一碗白粥,还以为是给上错了,毕竟一碗就六块啊,要是上成一块的白粥那多亏。
可它真是八宝粥,味道就是八宝粥的味,但它里面放了山药,百合,枸杞,薏米各种料。
没忍住,她也叫了一碗,超额就超额吧,她有钱,任性。
然后本着不能独享的大原则,每人都叫了一碗。
pps:来成都的第一顿早餐超额三十六元。
上午在酒店修整一小时,中午酒店包餐,下午去宽窄巷子,鲜榨芒果汁,买,手工花果茶,买,手工辣酱,买,铁板烧,买。
手里的钱像流水一样就淌出去了,这还是第一天,抠里抠气的刘明宣心疼的不能自已。
转眼看见一家手工纪念品店,毫不犹豫的拽起张筱筱,直奔而去,萌萌哒的熊猫公仔,要手感有手感,要画面有画面的冰箱贴,还有五花八门的明信片,简直迷花眼。
就一个字买!
还有硬的像石头一样的手工牛肉干,通通买回家。
一下午的时间就都耗在这个名曰古建筑群实则小吃街的巷子里了。
大包小包的拎回酒店,心疼毛毛的同时,刘明宣也得承认,成都是个好地方。
晚餐的时候,导游下来发票,说今天晚上去听戏,川剧。
刘明沣一听是去听戏,吃完饭立马就回自己房间呼觉觉去了,老头老太太的节目,没意思,不如呼觉。
这可是花了钱的,宁可错杀不能放过,被刘明宣硬拽着去了。
因为喊刘明沣,大家还错过了大部队,大诚子也懒洋洋的提议回去睡觉。
睡觉,天天就知道睡觉,大好人生就这么被你们睡过去了。刘明宣毫不犹豫的赏了俩人一对大白眼。
导游说是什么公园,是早上去过的人民公园吗?结果去了没看见有人。打电话问一下,才知道是文化公园,六个人挤了一辆出租。
一路上,大诚子和刘明沣一个劲的抱怨,抱怨要耽误了自己的睡觉时间,声音哀怨的,连前面开车的司机都被逗笑了。
到了地,刚够起步费,交了七块钱的车费,刘明宣拿着手机给导游打电话,问怎么走。
文化公园不收门票,坐北朝南的一座大牌楼,门口停着好多的大巴车,不时有穿着很正式的参观团经过。
可能是在火车上的小排起了作用,导游直接跑出来了,找到了在门口乱转的六人团。
从傍晚,天空就开始飘着细雨,现在地上已经被铺了一层水雾,导游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提醒他们小心路滑。
第三百六十五章 云里
进了公园右拐,经过一排大大小小的引路地灯,他们站在了一栋仿古建筑前。
“一人一张。”导游从口袋里掏出门票,挨个分发。
在门口排队等着的时候,陆续又来了几个团里的人。
门口穿着长旗袍的迎宾服务员等人凑的差不多了,把票根一撕,点着人数,把他们放进去。
进门是影壁,左侧是一条长长的连廊,路上竖着标有箭头的指示牌。
看戏的地方是一座巨大的布棚,伴着细雨微风,幽魅的笛声细细传来,从天垂到地的黑色棚布微微摆动,轻远的古风扑面而来。
掀开棚布,布棚里摆着一排排的竹椅,跟着导游坐下,手边是还冒着热气的茶水。
不等她细细看过这古风古韵的茶棚,台上就响起了清脆的铜锣声。
一上身穿着通绣夹身的半袖小袄,下身系一条百褶绣花裙的娟秀女子捧着话筒从后台款款而来。
张筱筱目不转睛的盯了一会儿,侧头小声说,“这主持人穿的裙子真好看。”
刘明宣点头表示同意。
“欢迎各位来宾……”主持人声音婉转的说了欢迎词。
中文说完,主持人还用英文说了一遍。
大家很配合的鼓掌,主持人微笑鞠躬退场,随着主持人退场,后台小门的布帘挑开,穿着长袍大褂百褶裙的演员们鱼贯而入。
二胡,古筝,琵琶,铜锣,小鼓,长笛十几种乐器一齐奏响。
手指好像蝶花乱飞,声色好像乱花迷人眼。
现场可能没有数字媒体来的精致,不可避免会有杂音,但现场的气势却不是mp3之类音乐播放器所能比的。
刚强柔美,一曲罢了,余音袅袅……
这还只是开场。
正式报幕的第一个节目是二胡独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和战马奔腾。
刘明宣以前对二胡的印象就是典型的老头专项,慢而无味,结果听完,胳膊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影戏,杂耍,川剧空城计,精妙绝伦的传统文化再一次刷新了她的世界观。
压轴的是传统节目,变脸换衣,彩旗一飘,长袖一舞,现场气氛立时到了顶峰。
六人团在下面看的目不转睛,刘明宣以前听过解说,说是变脸都是戏服身后有带子,需要换脸的时候就拽一下,但她仔细再仔细,也没看出人家有拽带子的动作。
52书库推荐浏览: 灼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