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荣华_暮雪寒霜【完结】(289)

阅读记录

  说完,长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听完了长风的解释,祁景书的眸光闪了一下,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无妨。”随后,他又看向了白岸汀,说道:“岸汀,饭菜可是准备好了?我们先好好的吃上一顿饭,其他的我们过后再说。”

  到了此时,王府里才稍稍得了一些的平静。除了宋君扬的胳膊受了伤以外,他们其他人都是毫发无损。现在玉殷也已经回来了,王府里又恢复了先前的那个样子,只不过很多事情都还没有解决,他们谁也都是放心不得。

  “准备好了,我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让厨房给送过来。”白岸汀轻笑着说道。

  放松下来的时候,他们所有的人都觉得特别的开心。

  这一顿饭,他们也是吃的特别的开心。像是雨后天晴一般,经历了这样一场生死,他们之间的心也变得更近了。同时,也都做好了战斗到底的准备。

  第二百四十九章 离开治水

  自此以后,祁景书他们就开始准备近一步的调查这件事。不论是蛊毒之事还是玉殷被抓这件事,他们都必须给弄清楚。这些事情似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哪一样都不能掉以轻心。

  这期间,并没有再发生其他什么事。在玉蘅的悉心照料下,不论是宋君扬的胳膊,还是玉殷身上的伤都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玉殷经历了这样的一场灾难,看起来变得比先前还要成熟。从前的时候,玉殷就是因为经历了许多灾难的缘故,看起来比一般的孩子都要成熟的多。好不容易,玉殷终于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般,可以开心的玩开心的笑了,又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更是褪去了稚气。

  “玉殷,来,我带你出去走现在走,我们去看看你从前养的那些小兔子。”玉蘅试图让玉殷开心一点,想着办法的想要逗他开心。

  玉殷却是摇了摇头,紧紧的拉着玉蘅的胳膊说道:“玉蘅哥哥,我怕,他们都在打我。我以后一定要努力跟着宋学习武艺,换我来保护你们。”

  玉蘅见玉殷的一双大眼睛里满是惊恐,还不住的瑟瑟发抖。她深知玉殷这一次是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原本她是想着趁这个将玉殷的身份告诉他,但是看到玉殷的情绪不稳定,也就没有敢开口,生怕玉殷会受不了。

  毕竟,不管是谁被抛弃了这么多年,都不会好受,更何况玉殷还经历了那么多不好的事情。

  “玉殷,没事的,都过去了。以后啊!玉蘅每天都会把你带在身边,好好的保护你,再也不会让你受到伤害了。”玉蘅将玉殷紧紧的拥入了怀里,轻轻拍着他的后背宽慰道。

  玉殷趴在她的怀里,说道:“玉蘅哥哥,我以后会保护你们的。”虽然玉殷的声音很是稚气,但是玉蘅也能听出来他的语气很是坚定。

  “好啊好啊!玉殷,以后就由你来保护我。”玉蘅说到这里,不由得就开始展望未来了。这一下子他们姐弟终于得到了团聚,玉殷又是这么的懂事。对于玉蘅来说,哪怕是日后只有他们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她也不会觉得怕了。

  宋君扬同祁景书在讨论着近日来发生的事情,却根本没有理出什么思绪。

  这一晚,长风从外头刚一回来,就进了祁景书的书房。

  “长风,回来了,打探到什么了吗?”祁景书放下手里的书本,又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脑袋说道。

  长风有些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说道:“王爷,是这样的。我并没有打探到关于那些人的任何消息,只不过外头现在都说江安县现在正在闹水灾。现在京城突然涌出了许多的难民,只不过我们一直忙着别的事情,也没有去在意。”

  祁景书点了点头,想着这件事情他许久都没有说话。

  “好了,长风,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长风应声退出去以后,祁景书又开始去翻阅一些旧日的案宗了。一事未平,一事又起。只不过这一次实是天灾,而非人祸。

  第二日,祁景书一如往常那般,进宫去上早朝。

  走在路上的时候,就看到了众多大臣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天灾出现,也是在所难免。祁景书听了他们的叙述,也是觉得忧心。无奈,这些事情都需要人去好好的处理,却不知道能不能想出一个良好的解决的办法。

  按照惯例,一些大臣纷纷上表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一些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林州刺史上表道:“启禀圣上,江安县久雨成灾。这又是秋雨连绵的天气,现在整个县城的人都是觉得无处逃生,到处都是哀鸿遍野。臣恳请陛下可以替江安县的万民解决眼前的问题,名流万代。”

  这个林州刺史原本就是江安县走出来的人,提及自己的家乡,说起话来就显得有些激动。

  这件事情皇上多少也是听说了一些,他摆了摆手说道:“陈爱卿,你也别太着急了。你的折子朕也已经看过了,今日也正是想要和诸位爱卿商议一下,看看此事该如何处理。”

  听了皇上的话,林州刺史陈文山才瑟瑟缩缩的退了下去。

  “好了,诸位爱卿,对于江安县一事,你们怎么看?”皇上叹了一口气,对底下的众臣说道。

  各位大臣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再者,这一次的水灾也是来势汹汹,他们根本没有很好的主意。再者,自古以来,凡是遇上天灾,多是只能用弥补的手段,因为像天灾这样的事情,多是人力无法阻止的。

  大王爷的几个人都低着头,不敢发一言。祁景瑞见没有人开口,他就走上了前去,说道:“启禀皇上,儿臣以为需要先派去一个人去查探一下情况,对症下药才好。现在我们只是听说这灾情如何,却没有真正的见到,自然也是想不出很好的对策。”

  皇上听了以后,觉得他的这番话有几分道理,便点了点头说道:“景瑞说的有道理,这样的确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对症下药。尤其是现在灾情紧急,也是不能再拖下去了。各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到了现在,不只是大王爷,其他的一些大臣也是觉得很有道理,他们齐声说道:“臣附议!”

  得到众人的一致赞同,祁景瑞显得颇有些得意。

  对于这一切,祁景书都没有考虑太多,眼下他只想着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损失,挽救万民于灾难之中。所以,在祁景瑞说出这个想法时,他也是报以肯定的态度,并没有想太多。

  既然众人都没有异议,在人选上面,皇上却犯了愁。他左右思虑了一番,还是决意听一下众人的意见。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议,那么诸位觉得应该派哪个人前去比较合适?”

  林州刺史陈文山头一个就站了出来,拱手对皇上说道:“启禀圣上,老臣愿意回去江安县亲自查探实情。”

  陈文山已经五十多岁了,因为着急,更是显得苍老。祁景书注意到他的态度,心中也是不住的感慨道他是个好官。可是,以陈文山现在的状况,对于此事恐怕也是空有一份心思,心有余而力不足。

52书库推荐浏览: 暮雪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