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手巧,她娘更是巧手,绣花茶饭都在行。粽子也包精致玲珑。
梁氏笑眯眯的接了,娘家来帮忙,给她撑面子,很是高兴。
窦传家不好意思的很,让窦清幽留家里帮忙做饭,让樊氏也别下地,他领着梁贵几个,拉着板车下地。
梁贵让他和梁大智三家子下地去,他在院子外面打个小场,“打了麦子直接晾在家门口,也容易看着,容易收!家门口也有地方!”
“哎!”窦传家应声。
樊氏在家帮着泼水,梁贵赶着牛,套上石磙,把家门口的一片地方打的光滑蹭亮。
等梁大智他们拉着麦子回来,麦场已经打好了。
不过大半天的功夫,二亩地的麦子就干完了。
梁贵说窦传家,“你爹娘那边估计还等着你,这之后你就能去过去帮帮忙了!我家人手多,也就不用过去了!”
窦传家脸上有些发热,“那不能呢!我们也得去帮两天的!”
梁贵摆摆手,吃了饭就带着儿子儿媳妇们走了。
村里人看着都羡慕不已,梁氏真是好命,生在这样的娘家。几个兄弟娘家嫂子一过来,那点活儿都不够看的了。
梁氏也有些得意,让窦传家,“你要去给你爹娘干就去,别拉连我们!我们可还有活儿呢!这都农忙,没人手,却还得吃面条呢!”
窦传家自然应声,到老宅说了。
刁氏自然也说不出让梁氏做饭送饭的话了,只得让窦二娘做了饭送地里。
窦大郎也换了短褐下地干活儿,看着往年都是窦传家和梁氏还有窦三郎他们干的活儿,今年他们分家出去,不仅短短时间还了债,窦三郎念了书,现在干活儿却是他。心里就更加郁结。
第七十九章:大干
窦清幽和窦小郎又加了个窦三郎,三兄妹满山转悠,摘些野果子,捡些菌子,木耳,挖些野菜,顺便割了猪草回来喂猪。
无意间叫窦清幽发现山坳里一片地上长了不少凉粉草,割了一捆回来,就捣鼓着做成了凉粉。
墨绿色的凉粉撒上白糖,在井里冰镇一下,夏天里吃起来最是爽口不过。
梁氏这会正眼馋。
“娘你真不能吃!这个草是寒性的,吃了会滑胎的!”窦清幽劝她。
梁氏翻了一眼,“知道了!知道了!你们吃我看着就行了!”
窦小郎嘿嘿偷笑,“娘!有冰镇的甜瓜,你就吃那个吧!”
窦清幽割了两大筐,带着去镇上,让陈天宝去找这个凉粉草,“做了凉粉,你晚上也能摆个摊,卖凉面凉粉,也能多个进项。”
陈天宝仔细一认,“这个东西河那边倒是有,我回头就去割!”
窦清幽再看长生,他正直直的看着自己,把带来的咸菜肉饼和野菜饺子拿给他,摸摸他的头。
长生抿着嘴笑起来,“姐姐!”
窦清幽讶异了下。
长生看了眼陈天宝,示意陈天宝教给他的。
窦清幽笑笑,让他好好吃饭,跟着天宝叔。
见她又走,长生有些不舍的又在门外看了大半天。
陈婆子过来帮忙看见,“这个娃儿又看四娘呢!哪会四娘走,都在外面看半天!”
“毕竟是四娘救的他,把他领回来的。”陈天宝笑笑。要不是这样的闺女抢不过来,他都想多看看呢!
陈婆子撇了嘴,“那些烂舌头的,说那些难听的话,就不怕遭报应!”
陈天宝想到镇上那些议论流言,也都是心里憋气,“他们看四娘好,嫉妒呢!”
窦二娘是嫉妒,她以为分了家,她也好不到哪去!谁知道转眼间那个小贱人就还了银子,不欠债了!虽然村里大半的人都在说是她替那个小贱人顶罪的,可村里的势利眼看他们家境况好,竟然还是昧着良心去巴结!
尤其是梁氏护闺女,窦三郎宠妹妹,窦小郎就是个小跟屁虫,啥事儿都听她的,在村里给她立好名声,损她的名声。
反观她,亲爹娘嘴上说的好,却不再她的事上出血。分了家,姥爷姥姥也开始使唤她干活儿了。窦大郎这个大哥,更是只会念书,干活儿就找她。
窦四娘那个小贱人,虽然身败名裂,可过的依旧比她好!
梁氏嫌天热,给窦清幽裁了一块凉快的纱布做了衣裳,那粉红俏嫩的颜色,把闺女打扮起来,越看越满意,“眼馋死那些贱人!”
窦清幽还没穿过这么粉嫩的衣裳,不过梁氏喜欢,窦三郎和窦小郎也都说好看,穿着也的确比那棉布凉快,就天天的穿着。
村里的女娃儿们看了,自然羡慕,就有过来巴结的。
毕竟他们家做着龙须面,这挣的银子,可着实不少,以后说不定比里正家都要富有了。要是能跟着做做龙须面,他们也能多挣一个,发不了家,好歹手头宽裕些,日子能过好一点。
窦清幽却很忙,除去每天一点的割猪草的休闲时间,其余时间不是在做龙须面,就是在酿酒,要不就是在练字念书。
天越来越炎热,镇上刮起了一股凉粉风,陈天宝卖的冷面凉面生意也大火,都忙不过来,又雇了人帮忙。
麦子脱了粒,各家就开始忙着种玉米高粱和豆子了。
这次没用梁家来人,窦传家和窦三郎挖坑,窦清幽和窦小郎丢玉米,忙了两天,也把玉米种完了。
窦传家去给老宅帮忙,窦三郎则跟着陈天宝去送了一趟龙须面,找了可靠的中间人收李子。
转眼麦子入仓,一场雷雨下来,玉米就露头了。
路上刚能走,窦清幽把窦小郎也送进了学堂。
陈天宝也出银子,要送长生念书,他现在单身寡汉一个,手里又有点银钱,养活长生念书是不成问题的。
长生却不愿意。
窦清幽劝了半天无果,只得让陈天宝先教他认几个白字。等她忙过这段时间再说。
看梁氏俩儿子都进了学堂,村里这下知道,肯定有钱!肯定赚不少钱!三三两两的想套近乎。
梁氏心里有气,之前给过她好脸的都不吝啬,收了几个人来做龙须面。杨婶子之流,笑脸都欠奉。
窦清幽也忙起来。李子下来了。
梁贵爷几个加上窦传家,从各地源源不断的收了李子回来。
而梁家的龙须面也暂时由这边来做,樊氏过来给梁氏作伴,看顾着龙须面小作坊。
窦清幽搬到了梁家。梁贵早挑了几个本家的快手来帮忙,也让他们挣个零花钱。
李子酒和樱桃酒酿制方法一样,就是除核不容易,得全靠手工。李子又酸性大,两天下来,手指甲就酸的难受。
没有后世的橡胶手套,窦清幽看那些人并不在意,也只的跟梁贵商量,多点工钱。
老梁家有这么大动作,自然很快惊动村里,惊动外面。
不久就都知道他们家是收了李子,做东西。
本家的几个都不往外说。外面的人就乱猜,啥做成李子干的,做果脯的,也有做糖渍李子的,也有人猜是泡酒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蓝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