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对相公身世生疑,后来回家问了祖母,我前后思量数日,也觉着,依相公的性情,过继到愉王府最是妥当。不说别个,就他的性子,如今知晓柳娘娘之事,这样的悲痛,陛下不知道,他在家里,每想到柳娘娘,都要哭一场的。”李镜压抑着哭声,却又让人听得更觉悲痛,良久,李镜方继续哽咽道,“我一妇道人家,朝中大事虽有耳闻,可并不大懂。相公的性情,陛下深知,他现在是绝不想再留在京城了,我们家里,也在收拾行礼了。只是,他这样的出身,我总要为以后儿女考虑。现今天下,北有北蛮,西有吐蕃,南有南夷,东出是海。我与相公商量着,想去南夷州,陛下看,可还妥当么?”
景安帝长叹,“他以前与朕说过很多次,想去南夷为官的事。只是,朕先时舍不得他,如今你们既商量好了,南夷便南夷吧。”
李镜道,“先时,我是想相公过来,跟陛下说去南夷的事。可他现在,仍是不能理智的看待柳娘娘之事。何况,现在要陛下给他个在南夷州的名分,他断然不会开这个口的。我便过来跟陛下说了,我们去南夷州,总得有个名分,名正,方能言顺,是不是?”
“你想要什么名分?”
“请陛下将南夷州之地分封给相公,请陛下下旨,允我们这一支,世代永驻南夷,王爵之位,世袭罔替!”
“可。”
李镜继续道,“还请陛下允相公权南夷军政之事。”
“可。”
“此一去,山高水长,陛下也知道,南夷那里贫苦,我与相公都不是奢侈之人,但,去了总要营建王府。再者,我是做母亲的人,我知道做母亲的对儿女的心。相公现在也是做父亲的人了,他一时悲痛过甚,不能自持,可他不是个不通情理之人,只是现在仍不能谅解柳妃娘娘之事罢了。终有一日,他疼爱阿阳时,总能将心比起的想到陛下,陛下在柳娘娘之事上于情有亏,可陛下待相公,哪怕您不知晓他的身世之时,都那样的喜欢他,何况现在?有朝一日,他终会明白,陛下对他的父子之情。做为一个儿子,不能在父亲膝下长大,这是天下憾事。可身为一个父亲,没能看着儿子长大,难道就不是憾事么?陛下,为帝为君者,或有诸多不得已,相公现在还不能理解您,但我知道,您心里,怕是比任何人都不容易的。”
李镜险没把景安帝的眼泪说下来,景安帝轻声道,“朕,这一世,亏欠了许多人,也辜负过许多人,但,朕无愧江山社稷。”给了李镜五十万两白银,一万藩王亲卫。
第262章 临行之上
既然决定了去南夷州的事, 行礼已经开始打包, 亲友之间,也需辞行。看秦凤仪现在的心情, 李镜也不勉强他了, 就把大阳放家里让秦凤仪带着。无他, 秦凤仪总是哭, 想到自己亲娘就要哭一回,李镜担心他把眼睛哭坏,就让他带大阳。秦凤仪因为感怀身世,是的,虽则或者秦凤仪自己也不会有确切的这种感受, 但,秦凤仪待大阳的确是非常疼爱。尤其是知道自己身世之后, 比以前还要更疼大阳了。
原本愉王妃知道李镜一家要去南夷后, 最舍不得的就是大阳,很愿意再帮着带几日。李镜看秦凤仪情绪总是不好,便跟愉王妃说了秦凤仪的事,把孩子交给秦凤仪带, 李镜同愉王妃商量带往南夷的东西了。李镜叹道, “听说是个荒蛮地儿, 便不能只带银子, 家什器皿的还好,那边儿要是有,现成的去了能置办新的, 带些常用就是。余者工匠绣娘,各式的手艺人,得带一些,就怕到了那里,有银子没处买去。叔祖母也不用送我别的,这些手艺人,也不用老手艺人,年轻力壮的送我几个便可。”
“这如何没有,咱们府里就有的。”愉王妃便给李镜准备了许多这上头的人,这个时候,也不要问人愿意不愿意了,上头的吩咐,谁敢不去?
李镜回娘家,也是这样说的。除此之外,宁可送银子,不要送东西了。
李家听到李镜一家要去南夷,李老夫人便极舍不得,只是,李老夫人想了想,叹道,“这也好。”
景川侯夫人问,“大姑爷好些没?”
李镜道,“还是那个样子,每想到柳娘娘之事,总要伤心的。”
想到柳王妃,景川侯夫人也不晓得要说什么好了。柳王妃当年离宫,受益最大的是自家大姐,可现在,自家继女嫁的,又是柳王妃之子。景川侯夫人与李镜道,“这伤心哪,总憋在心里不成,会憋出病的。可总是伤心也不成,伤感太过,就伤身呐。”
“你太太这话说的是,家去好生劝劝阿凤。”李老夫人道,“这上一代的事,现在再如何说也无济于事了。想想阿阳,还是得振作起来才好。”
“是啊。”景川侯夫人想想后女婿的身世,虽则当初得利者是自家大姐,但景川侯夫人也觉着后女婿很可怜啦。景川侯夫人道,“你们现在正是忙乱的时候,哎,你父亲和大哥都有衙门的差使,让阿钦过去帮衬几日吧。你有什么事,只管吩咐他便是。”
李镜道,“二弟过去自然好,他是个细心人,我手边更缺二弟这样的帮手。”
景川侯夫人一笑,“缺什么只管说,咱家别个不多,人手绝对足够的。就是你说的工匠等人,我都给你准备齐全了。”
李镜在娘家这里吃了午饭才回的府,还得给大阳喂奶呢,兴许是丈夫身世可怜的缘故,李镜也很舍不得儿子受半点委屈。大阳果然饿了,如今大阳快六个月了,饭量越来越大,秦凤仪道,“中间吃了回蛋羹,让他吃奶娘的奶,就是不肯吃。”
“他不爱吃奶娘的奶,你又不是不知道。”李镜拍着儿子埋头吃奶的小身子,问秦凤仪,“你吃饭了没?”
“吃了。”秦凤仪叹口气,半晌才道,“祖母还好吧?”
“挺好的,祖母和太太都说起你,让我好生劝你,叫你不要太伤心。”李镜这话一出,秦凤仪的眼睛又湿润了,李镜无奈道,“你不是最不爱哭的吗?怎么哭起来还没完没了了?”
“我一想起我娘,心里就很难受。”秦凤仪抽咽道。
李镜把帕子给他,道,“你这么难受,更当为柳娘娘争口气才是。”
秦凤仪又小哭了一场。
李镜第二天去的是方阁老府上,方阁老见是李镜过来,就晓得秦凤仪是个什么态度了。李镜道,“还在家里哭呢。自从知道了柳娘娘的事,相公没一天不哭的。”
方阁老叹口气,“就是因他这性子,当初陛下才请愉王爷认下他的。凤仪身世虽是曲折,不过,秦氏夫妻待他如同亲子,未让他受过半点委屈,他又是个重情重义的性子,乍然知晓柳娘娘当年情形,如何能不伤心。就是我们这些人,想是凤仪心里也是怪我的吧。”
李镜道,“过往之事,已然过去。当时形势复杂不说,便是当年汉光武帝为情势,不得已亦是以阴丽华为贵妃,郭圣通为皇后。史书只一笔带过,便想阴丽华当年,也不知流过多少眼泪了。师父您毕竟是朝中首辅,权衡利弊,形势使然。相公的性子,一向分明,他能有今日,也不是多亏了您的教导么?您都致仕的年纪了,回乡是想养老的,破例收徒,日日悉心,所费心血,岂是寻常?我知师父你的性子,当年便是我大哥,也只是个挂名弟子罢了。若早知相公身世,如何会收他为徒?只是,师父信不信命,或者,这便是命当日,师父第一个上表请立当今平皇后为后,今日便有师父与相公这一段师生之情。”
52书库推荐浏览: 石头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