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_石头与水【完结+番外】(454)

阅读记录

  秦凤仪提点了一回阿金,接着,新城的建设就要开始了。章颜把新城分成了几十块来进行招标,这几十块又分两大部分,第一部 分是官府建设这部府,包括王府、公主府、府衙、以及官员住宅、还有就是军营,城墙。第二部分便是民宅、坊市这些个。

  民宅、坊市这里的生意,各个银号都有意,土地都是秦凤仪的,秦凤仪占比三成,其他的,银号出银子,以后房屋售卖,银号占比七成。

  秦凤仪要求他们必须准备四成现钱,两成是付给招标的商贾的,两成放到巡抚府,是他们银号给衙门的押金,一旦他们有所反悔,这些现银不退,工程自有衙门接手。之后,包括给商贾们的结算方式,秦凤仪也做了具体的规定,诸如民宅、坊市,可按比结算,中标的商贾先取两成预付款,之后,工程完成一半,验收后,便可先行结算一半的工程款,之后,待全部完工,再结另一半的银钱。

  还有诸多细节,反正,里面的诸多规则是赵长史与章巡抚,再加上秦老爷、罗朋、秦凤仪,五人一起合计的,种种复杂,光这些条款,就写了半寸厚,既有约束衙门的条款,也有约束银号的条款,还有诸如双方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如何赔偿之类。

  总之,诸银号的老东家们研究衙门拟出的种种条款,便研究了半个月之久。

  在这期间,李钊带着冯将军一行带着长长的马队回了南夷城,这里面,既有数车茶叶,还有诸多瓷器。东西秦凤仪让罗朋去接收,细问李钊东边儿敬州、义安的情况,李钊道,“敬州、义安都有窑口,窑都开着呢。他们那边的瓷器,多走泉州港,我们一去,冯将军叫认了出来,义安知府是个老油条,听说他在义安都八年了,还不挪坑哪,在义安发了财。敬州知府年头儿短些,跟我说是州里太穷了,弄些个银子补贴一下州府开销。我在他们那里住了些日子,他们对你颇多孝敬,都让我带来了。”说着,送上两个颇为厚实的信封,还有就是两封请安的奏本。

  秦凤仪接奏本看了,笑笑没说什么,再看银票,一家五万两,倒似商量好的一般。秦凤仪笑骂,“好个狗东西,五万银子就想堵我的嘴,他们倒是想的好买卖。”

  李钊道,“路上我们也发现了几处适合开窑的地界儿,都画了地形图,地契都买下来了。南夷的地,当真不贵。”

  “是现在不贵。”秦凤仪道,“大舅兄你挑一个去。”

  李钊摆摆手,“罢了罢了。”

  秦凤仪道,“客气什么,你不挑,明儿我替你挑一个。阿悦也从江宁回来了,今天一道吃酒。”

  秦凤仪今天置酒给大舅兄接风且不提,银号各家都在看官府拟出的条陈,别看当时说的山好水好,真正出银子的时候,尤其,秦凤仪要求他们将两成银钱放到巡抚衙门做押金的事,几家银号因是做的银子生意,最是注意银钱流水的。两成可不是小数目,这么搁巡抚衙门……

  几家正在商量,就听说番县码头又热闹了起来。

  秦凤仪流水的银子、洋货、香料、宝石运回巡抚府,几家银号当下也不踟蹰了。亲王殿下走私这事儿,一年简直是除了风季,无间断的干啊!

  现在深海码头的确没有建起来,但,用小船一船一船的运过去,只要有利可图,那些个海外商贾,也乐得做南夷这里的生意,无他,南夷这里的地势,比泉州港要近的多。而且,现在完全是秦凤仪一人的独家生意,你旁家想做,亲王殿下的亲卫军现在驻扎在番县港口,谁敢从亲王殿下的嘴里抢肉吃,他不咬死你!

  但,现在南夷走私不过一年,知道人还少,待得海外商贾知道的多了,这个市场也大了,凭亲王殿下一人,断然吞不下这么大的生意。何况,与亲王殿下搞好关系,先为殿下把新城建起来,不怕没有分一杯羹的机会。

  这么一想,几家银号的银子来的颇是痛快!

  几家银号已是打算冒些风险,在亲王殿下这里大投资了。结果,他们的银钱刚一就位,闽王就写奏本大大的在朝参了秦凤仪一本,说南夷颇多海留走私之事,请朝中严察!把各银号悔的哟,当下真恨不能再把银子要回来,亲王殿下这是要倒灶还是咋地呀!

  第295章 世上还是好人多

  许多事, 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

  就像很多大佬都想不明白, 秦凤仪的新城要如何建的时候,闽王的这封奏章给他们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哦, 原来秦凤仪在南夷干起了起私的勾当啊。

  不过, 这还有个问题, 秦凤仪到南夷才几多时间, 一年都没有,他就是神仙,怕也走私不出一座新城来。依旧是说不通。

  新城的问题说得通说不通都不甚要紧,眼下的事,闽王上此奏章, 说南夷走私猖獗。景安帝小朝会时让大家议一议,卢尚书一向对藩王没好印象, 尤其是闽王。相较于闽王, 秦凤仪虽则也是藩王,但,秦凤仪何等身份,秦凤仪可是经过科举的, 正经清流+藩王, 乃清流中的藩王, 藩王中的清流。景安帝问诸臣的意思, 卢尚书当时肚子里就说,南夷即便有走私之事,也当是镇南亲王的事, 怎么人家镇南王地盘儿的事,你闽王这么清楚啊!

  卢尚书没直接这么说的原因是,有人这么说了。

  这么说的不是别人,就是三皇子。三皇子说的,“南夷的事,镇南王都不晓得,闽王就晓得了,这可真是稀奇?”

  卢尚书觉着,三皇子这话说的不错。

  只是,转眼便有翰林道,“看闽王的奏章中说,是南夷过去的商贾所言,故而,闽王知道,才上禀朝廷的吧。”

  说南夷走私严重,这不是小罪名,闽王自然会先找齐了证据。眼下的关键就是,南夷走私之事,到底有没有。

  这件事十分简单,郑老尚书道,“不如朝廷发函,问一问镇南王殿下吧。”

  景安帝道,“可。”

  景安帝如今也明白景凤仪哪里来得建新城的底气了,也能解释的通景凤仪为什么让方悦去江宁织造司找人要建江宁织造局了。景安帝实在没想到,景凤仪胆子这么足,不过,这也不是什么意外,当初他就与景凤仪说过泉州港的事,景凤仪的主意就是,另建一座港口。

  只是,景凤仪现在绝不可能在南夷建深水港,那么,走私的规模估计不大。闽王也太大惊小怪了,南夷走私能走私多少,要不靠着走私弄点儿银子,他儿子拿什么建新城啊!可走私的这点儿银子也不够建城啊!

  便是以景安帝之阅历与智慧,都没想到,秦凤仪是打几家银号里弄出来的银子。

  秦凤仪知道闽王参他的事,还是晋商银号的何老东家告诉他的,秦凤仪只是随便一听,唇角冷冷翘起,“闽王这上了年纪,脑子就有问题了。我这里有没有走私,我不晓得,他倒晓得?他听谁说的啊?有证据拿出来就是。”

  秦凤仪说着请何老东家坐了,道,“我虽年轻,见识浅些,也知道海贸与渔民们出海打鱼可是不一样的,必然要有深水港。那深水港岂是好建的,一个泉州港便建了十年,朝廷耗银千万余两。朝廷也没给咱们南夷一两银子建港啊,没有深水港,哪里来的海贸?不会是闽王老眼昏花,把咱们出海打渔的渔民看成私货贩子了吧。”

52书库推荐浏览: 石头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