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古代的杂货铺_风雨琉璃【完结】(201)

阅读记录

  啥?还是萝莉?包办婚姻?这年头啥婚姻不包办?外头的女孩子,条件合适的有几个有方语这样会读书写字的?这样一算,这已经是最妥当的了好不,最起码自己儿子好歹熟悉,不是那种揭开盖头才看见第一眼的。

  你说肖海涛不同意?嘿嘿,老肖又不是那不靠谱的,早和肖海涛商量过了,作为心理年级已经超过二十的大孩子,对此没意见,说不得还感觉养成挺不错呢。

  转眼,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五年了,他三十五岁了,海涛也重新成为了一个小伙子,时间可真快啊!以前的种种,怎么感觉已经有些模糊了呢?有时候回头好像都已经寻不到现代社会的痕迹了。人果然都是适应性动物!

  “老肖,老肖,喊你呢。”

  “啊,怎么了?”

  “看看,才几杯,就糊涂了。我说杨七郎呢,你听说没?杨七郎他嫡出大哥出孝后外放成了六品官了。”

  “哦,听说了,这不是,连着嫡母也跟着走了,所以啊,杨七郎今年要去参加院试。说不得咱们这村子就要出个秀才了。多喜庆!”

  “你说他这要是考中了走人了,你这学堂夫子可怎么办?”

  “他说了,最起码再过三年,想看看有没有希望参加乡试。别看他温温吞吞的,心里有主意着呢,三年可没浪费,田地都有了五六十亩了,我瞅着,这是不死心,想将来混个官职呢。”

  两个男人,喝着酒说着八卦,小日子过的,真心不错。如果外头那狼嚎一样的喊声不出来的话……

  “老肖,老肖,快来看,猎着野猪了……”

  “海涛,赶紧来,今儿有杀猪饭吃了。”

  “欧欧欧,杀猪了喽……”

  “呜呜呜,娘……怕怕……”

  “别吼了,孩子都让你们吓着了。”

  老兵组成的村子,永远都这么热闹!看看,连着周氏那嗓门都不一样了,听得方队正一脸的懵逼,一脸的不敢置信,这是他介绍来的那个不怎么敢说话的姑娘?忍不住用眼神询问老肖。老肖能说啥?也是只有摇头的份。环境改变人啊!

  “那啥,一会儿一起吃杀猪饭吧,你这赶得真巧,可见是有口福的。”

  “老肖……”

  “海蓝娘,孩子让团团看着,你去看看吧,这会儿估计都该围上了,带着咱们家杀猪刀去,喊这么大声,肯定是为了这个。”

  “老肖……”

  “来,再喝一杯。”

  “喝啥啊,你家这隔音不成啊,感情我们刚才说的,他们全听见了?”

  “有没啥见不得人的,听见咋了?”

  “……”

  好吧,建油坊的事儿得抓紧了,不然孩子该怎么看?

  第135章 石山渡

  已经四十岁的全子挑着担,疾步的在山路上行走,后头他家大小子,今年刚二十的麦冬亦步亦趋,背着大大的背篓,拄着卷上了好些皮子的长杆子,走的满脸的汗。

  “爹,咱们是去姑父家,还是去河边等着?”

  “去河边吧,对面学堂的夫子昨儿好像回来了,估摸着今天你表弟会跟着走一趟,好问问啥时候开学。”

  听到说起读书的事儿,麦冬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几分艳羡,可惜,当初对面学堂办起来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大了,都说了亲了,再没有丢着活不干,家不养,反而去读书的道理,所以自然是只能放弃了这么一个美事儿。

  好在家里那么多亲戚孩子,还是有人能沾到这好处的,像是姑父,方树根家的大小子,当初只有11岁,正是个半大的孩子,和对岸富户肖家的大小子很是亲近,常来常往的,所以第一时间就凭着这关系,入了学堂,虽说因为家底减薄,孩子自己也不是那块料,没能和戏文上说的那样,一下子成了才。可读了这几年,好歹这孩子已经能读能写,能说会算,按照那些老人说的,就是放出去当个账房估计都能成了,这是啥本事?绝对是亲戚道里第一等的,将来或许从此就能摆脱这山里泥腿子的身份,成为一个城里的本事人。

  “爹,等着您孙子能过河了,咱们也送去读书吧,看看表弟,自打他读了书,旁的不说,光是年前给各家算账,写对联,那挣的就不少,都顶的上寻常汉子,好几个月的出息呢。”

  表弟在怎么好,那也不是自家人,麦冬如今也是当了爹的人了,自然胳膊肘更向着自家儿子,忍不住为自己那臭小子争取点好处。

  “我还能不如你清楚?过上几年,等着满了7岁,到时候就送对岸去让先生看看,只要肯收,咱们自然是要供的。”

  郑全在一处山脚转弯的地方将肩膀上的担子往别上一靠,一卸,站定了随手拿起框子上的布巾开始擦汗。他们村子离着那大河边距离并不远,可挑着担子自然不好走那些翻身越岭的险路,拐着弯的山夹道几下子圈子一绕,这距离立马就上去了。可即使这样,算起来,渡个河,到对岸走动,那也比去南面,北面的镇子县城容易些。按照时间算的话,怎么也能剩下一多半,连着去往府城什么的,也方便了很多,这一算,可不就对着对岸走动更勤快些嘛。

  “今年咱们收入不错,玉米的出息就够咱们一家子吃喝了,剩下的皮子,药草,这才半年,已经攒下了不下六两,等着到了年底,攒上十两是半点问题没有啊!等着桔娘的婚事办完,咱们家接下来可就没啥大事儿了,攒下的钱可不就能给孩子们做束脩了嘛。”

  说道这些,郑全的脸上绽开的笑怎么看怎么灿烂,就是那已经有些银丝的头发,也似乎多了几分光亮。连着麦冬听着都神清气爽的,

  “等着咱们家也有了识字的,爷爷还不定怎么出去晃呢。”

  “老小孩都这样,赶紧的,不歇了,早点到了地方,早点也能安心,今儿可不是你姑父撑筏子,晚了人家可未必会等咱们。”

  早年间老肖和方树根接触的那个河边石碓如今早不复原本的模样,有些被锤平了,有些被水泥抬高了,总之已经有了一大块的平地,河边上还多了一个三层厚实的竹筏子,这就是这边的山民通往对岸的交通工具了,即使往老肖那边去很有些逆水行舟的艰难,可到底距离短,即使再怎么慢,两个人一前一后的撑,也能顺利的过去。再不济还能直接到了对岸后,靠着人力拉纤过去,方便的不是一点两点,抓紧点一天就能走个来回,这自然被这边隔绝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山民视为最合适容易的交易点了。

  “全子,这么又是这么多,你这是攒了多少东西啊。”

  “又不是我一个的东西,还有村子里其他人家的货呢,都是不怎么值钱的,这两筐,也没有你这一背篓显眼,看看,这么多木耳,这是你家全部了吧,怎么,这是半点不留了?”

  “马上都要出秋木耳了,这些还放着干啥,还不如都卖了,正好买点棉花回去,做两床新被褥。”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雨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