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_一碗姜汤【完结+番外】(187)

阅读记录

  好在她家还有个谁都不知道的地窖,粮食和值钱的东西都放里头,多少也还放心了些。

  而现在,摆在面前的头桩难题,便是这干净水快没了。

  这一桩难题迫在眉睫,不解决,一家人也只剩下等死的份儿了。

  但现在哪里还有干净水呢?

  除了大青山,海棠再想不出现在啥地方还能找出水来。

  可村里人不是傻子,为啥大家宁愿背井离乡,也不去大青山找水?

  海棠听大山念叨过,年成不好,山里的猛兽也都没往年吃的饱,也就比往年格外凶悍,现在进山打水,先不说能不能把水背出来,便是遇到了猛兽,人手不够,估计都不能活着出来

  哎!

  胡思乱想一通,好像依旧没有思绪,不到万不得已,她不会让她爹走往山里找水这一步险棋。

  已经是九月的天气了,头顶太阳依旧火辣的让人难受,不见半丝秋天的影子。

  海棠默默的进了自家仓房。

  往年,这仓房里的东西,都堆成了山高,从来没有空荡过,如今好了,里头真是干净的很,除了两袋子粮食,啥都没有了。

  虽然这屋子底下的地窖里,还放着一家人近一年的口粮,可看着眼前空落落的一切,海棠还是有些莫名发慌。

  屋顶上的蛛网结的密密麻麻,好似这房子荒废许久一般。

  叹口气,海棠把视线挪开,出了门去。

  后院厨屋里,也只剩下几个腌菜坛子,十来捆木柴。

  转而到了前院,东西屋子里只剩下些平日里穿的衣裳,其他的,一概都收进地窖里了。

  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四年之前,那个家徒四壁,人心惶惶的老日子里。

  “爹,娘,晚上咱还是打个包袱,收拾收拾行李吧,万一真要逃荒去,咱也不慌乱”

  张二娘惊了一下,转头看着东西屋晃悠了一圈,靠坐过来的海棠,疑惑问道:“咋的,咱也要逃?逃哪里去?咱们家还有吃的,喝的虽然不多,但我刚刚送你二爷爷时,他说了,他家还剩下一陶缸干净水,能给咱用,那咱家干啥要逃荒?”

  海棠靠坐在泥墙上,无力闭了闭眼睛,等到张二娘问完,她才挪了挪身子,靠过去道:“娘,咱的这些东西,是有,可您别忘了,村里人的水都快没了。等到村里人都走了,没了依靠,那些流民窜进来,抢人抢粮食,他们什么干不出来?”

  咽下一口唾沫,海棠接着说道:

  “咱守着,能守得住吗?咱现在多安个心眼子,把包袱打好了,说什么时候走,就能走,如果不用逃荒去,咱也只当多费了一番打包袱的工夫罢了”

  大山点点头,附和道:“海棠说的在理儿,现在这年成,不能往好处想,什么都得做坏处打算呐!”说完,便又是一番长叹。

  张二娘也就没了多的话,跟着道:“那咱晚上再说吧,等天黑了,我去地窖里看看,看需要收拾些啥东西出来”

  见说动了一家人,海棠心里总算松懈了些,往张二娘身畔又靠了靠,倚着墙壁闭眼假寐。

  天刚擦黑,老李头便叫了大山过去,把那一缸水搬过来了。老李头也已经收拾好,准备第二日一早上路。

  晚上总算有了一丝凉意,桩子带着阿福早早便上床睡了。后院里,海棠掌灯,和张二娘前后脚进了地窖,屋里留着大山看着,防止村里人突然来访。

  油灯芯子用的粗的,把黑乎乎的地窖照的亮堂不少。海棠把灯搁置在一处平坦处,这边张二娘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收拾了。

  现在白天天气还算热,但晚上已经有了凉意,依着清水村以往的气候,不出两个月,定会落雪,而如果逃荒,就算走的再远,也不可能徒步走到南方去,更有可能,还要往更北边的西河城里赶,因此这冬日的棉袄,是一定要带的。

  棉被子也定要带一床,晚上气温低下,家里人扛得住,小阿福还是个孩子,一点都不能受冻。

  海棠还有一个顾虑,出门在外,不可露富,这些棉衣棉被,如果露了外人眼睛,定是要被人眼馋的,还得找些破烂的外褂子在外头穿着遮挡。

  海棠一一指点张二娘,装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包袱,又把自己的担忧顾虑说了出来,张二娘跟着点头,直说家里好几年前的破烂褂子多的很,趁着明儿天光,可以拿到门口的河沟子里洗洗,暴晒上几天,穿上就没问题。

  现在家里的水都不多了,这些日子来,家家户户也就用了门口快见底的河沟水洗衣裳,洗杂物,但只要是进嘴的水,却不敢用河沟子里的了。

  衣物收拾好,还有粮食,锅具,碗筷,张二娘拿竹篓子,箩筐,都装了一些,尽量都挑的一些旧的,差的收拾,好的反而留在这里,不敢带出去现人眼。

  收拾了小半个时辰,总算妥当,等到爬出沉闷逼仄的地窖,屋外凉爽的空气汹涌而来,海棠忍不住深吸一口长气。

  屋外繁星满天,风起,树枝摇晃不已。

  海棠叹口气,这西风萧瑟,如果能带来几场秋雨,该多好啊。

  现在她也抱着万分的侥幸,希望一家人能够扛过去,只要坚持到了冬季,一落雪,黄羊镇便活了,希望也有了,便再都不怕了。

  第208章:连阴雨

  第二日天未大亮,大山和张二娘便早早起来,送隔壁的老李头上路。

  张二娘早做好了一兜子白面馒头,拿干净的布袋子装好了,递给了老李头。

  等到人走远了,狭长的黄土路上再看不到人影儿时,夫妇两个这才转身,心情压抑,往自家小院而去。

  挪步到门口,张二娘抬眼往柱子家又张望了一番。

  柴门紧闭,院子里再听不到毛驴的叫唤,风一起,茅草屋顶的草须跟着飞扬,有些都飞落到了篱笆院里。

  黄泥墙面上,再看不到晾晒着的新鲜兽皮,屋外墙檐下,也没了干农活的一应农具。

  一起住了几十年的屋子,如今空落落的,再没了一丝人气,张二娘看着看着,脸上忍不住又掉了泪珠子。

  “好了,咱回去吧,二叔走了也好,留在这里,守着也没盼头。”大山在张二娘耳边轻声安慰。

  张二娘点点头,顺从的跟在男人身后,进了院门。

  老李头这一走,好似把全村人最后的这一点愁绪都勾了出来,一早太阳还没露脸,村里就有些不安静,好几户人家聚拢在村口光杆子杨树下,商量着离村的事儿。

  大山跟在人群里,默默听着,也不多插嘴言语。

  现在剩下的村里人,依旧不待见他,能让他待着,不把他往外赶已经不错了。大山也知道大家心里头怎么想的,也如以往一样,本本分分,安静听着。

  “叫我说,这里不能待了,昨日我刚去了一趟娃儿姥姥家,那一村人都快跑完了,剩下几个老歪歪,熬着呢,还有些得病的,跑不了,也只能熬着等死了,我还指望着去丈母娘家避避去,看样子,没指望了”

  说话的是大牛,李癞子的弟弟,他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显得憔悴焦灼不堪。

52书库推荐浏览: 一碗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