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能种田:农门娘子要翻天_远霞【完结】(102)

阅读记录

  可是她前世并没有听说过,有地方有大量的孩子失踪啊?

  难道说,她重生后,有些事情也跟着发生了改变,并且还提前了?

  看完百里睿的回信,吴霜跌坐在凳子上,百里睿在信中说,看了钱坤画的钟爱国的主子的画像后,觉得此人和前朝皇帝皇甫玉很像,就连他娘,皇姑姑,皇姑父都这么说。

  若这个神秘的幕后主子真的是皇甫玉的儿子的话,他不是应该推翻百里睿吗?他这么大动干戈地抓这些一两岁的小孩子做什么?

  是想引起民愤,从而对朝庭不满,然后他再揭竿而起吗?

  “钱坤,那个人在北方?”吴霜想起钱坤三天前告诉她的一些有关钟爱国的主子的信息。

  “是在北方。”

  北方?她前世前朝皇帝的遗腹子发生暴动的地方就是北方的金昌。

  “对了,金昌,钱坤你马上给我爹回信,让他立即派人前往金昌查探,或许咱们能把这个人给找出来。”

  “你怎么知道他就一定会在金昌?”吴霜的话刚一说完,钱坤立即问道。

  “我,金昌不是被我娘发展的很富庶吗?而且那里又是和北绒交界,咱们大燕和北绒这么多年来都有交易往来,那里比较容易讨生活,而且人口又复杂,离京城也远,当年前朝皇帝的遗孀逃到那里安家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听到钱坤的问话,吴霜才惊觉自己又说漏了嘴,人都说关心则乱,看来她对小孩失踪案太过于关心了,才会不知不觉间又暴露了自己,但好在,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后,这次她很快便找到了说服钱坤的理由。

  听完吴霜的分析,钱坤一脸沉思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以现在北方的情况来看,金昌确实最适合用来做藏身之所。”

  正如吴霜刚才所说的那样,金昌不但是北方最富庶的城池,而且那里人口复杂,经常有外地人前往经商,或者定居,在当今皇上登基前,金昌已经被皇后发展成北方最富庶的城池,而且当今的皇上登基前,金昌和大燕已经开始了贸易往来。

  当年前朝皇帝的遗孀前往金昌定居也不奇怪。

  只是,这前朝皇帝的遗腹子,抓这么多孩子,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

  ☆、第226章

  "但不管对方的用意何在,他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想出一个能够应对对方再次出手的方案。

  吴霜也在想着那个前朝余孽抓小孩子的目的。

  就在吴霜和钱坤想着如何做好防备工作时,也就是钱坤收到百里睿的回信的两三天后的下午驿馆来了一个人。

  “临公公,你怎么来了?”看到来人,钱坤和吴霜都很意外。

  百里睿的信中并没有说会派人前来。

  “奴才参见长公主,长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看到吴霜,福临立即下跪行礼。

  “临公公,快起来,这里又不是在宫里,不用在意这些虚礼。”福利才弯腰,吴霜立即出声制止。

  “谢长公主。”福临朝吴霜弯了弯腰后,才转身朝钱坤拱手道:“晋王爷。”

  “临公公不必多礼,不知临公公此次前来所谓何事?”钱坤更想知道的是福临此行的目的。

  福临没有回钱坤的话,只是笑着从他宽大的袖兜里掏出一个明黄色,上面绣着五爪金龙的绸布卷。

  “圣旨?”看着福临手中的圣旨,钱坤很是惊讶。

  “这是皇上安抚肃宁城百姓的圣旨,对了,皇上让奴才带了封信给晋王爷您。”说着,福临又从袖兜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钱坤。

  钱坤和吴霜面面相觑后,才带着疑惑接过福临手中的信封。

  待钱坤接过信封后,福临才退到一旁静静等候着。

  吴霜也是静静地站在原地等着钱坤把信看完。

  “皇上让我们和临公公一起回京。”看到吴霜疑惑的眼神,钱坤把信的大概内容说了出来。

  “肃宁城怎么办?”她们走了,肃宁城的事儿谁来管?

  “肃宁城的新知府明天便可到达,等新知府一到,我和你就必须回京。”钱坤沉声说道。

  钱坤没有说的是,肃宁城新上任的知府是去年的新科状元,据说这位状元郎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中了状元后,一直在翰林院里做院修,表现不俗,百里睿才会想到任用他为肃宁城的新知府,同时也是在考验这位状元郎是否能够担当大任。

  “那就好。”既然肃宁城会有新的知府,那她也可以放心一些。

  毕竟肃宁城的百姓也是她爹的子民,身为百里睿的长女,有义务为自己的父亲排忧解难。

  “晋王爷,咱们是否可以到府衙宣读圣旨?”见钱坤已经把百里睿的信看完,福临遂上前试探地问道。

  “好,临公公,咱们走吧。”想起福临此行的目的,钱坤也想尽快安抚民心,一听到福临说要去宣读圣旨,便率先抬脚往房间门口走去。

  “我也去。”看到钱坤和福临都要离开,吴霜立即说道。

  “走吧。”钱坤想着只是去宣读圣旨,又不是做危险的事情,便答应吴霜和他们一起前往府衙宣读圣旨。

  看到自己的主子要出门,身为下人的良平和初春等人自然也要跟着。

  一行七人坐上停在驿馆门口的两辆马车,便前往肃宁城知府府衙。

  "

  ☆、第227章 宣旨

  "钱坤来到府衙,便直接在公堂上坐下。

  因吴霜没有在人前公布她的公主身份,所以她便在师爷的位置坐下,福临则是站在吴霜的身后。

  在府衙门口时,钱坤吩咐了守门口的衙役去班房将其他的衙役全都叫出来,还让另一名衙役前到闹市将肃宁城的百姓都叫来,说是皇上派了人前来宣读圣旨。

  皇上给肃宁城百姓下圣旨一事儿便如长了脚一般,很快便传遍了整个肃宁城。

  肃宁城内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三岁小儿,都纷纷聚集到知府大门口。

  就连驻守肃宁城的将军也骑着快马奔了过来。

  很快府衙门口再次热闹起来,看到府衙门口聚集了这么多人,钱坤率先站起来对福临说道:“临公公,出去宣旨吧。”

  “晋王爷请。”看到钱坤已经走到公堂中间,福临立即走到钱坤身旁躬身道。

  钱坤什么也没说,抬脚便往府衙门口走。

  看到钱坤和福临都到府衙门口,吴霜也站起来走到公堂中央,等着福临宣读圣旨。

  “晋王爷出来了,晋王爷出来了。”经过审问苏妈妈一事儿,肃宁城很多百姓已经知道了钱坤的真实身份,一看到钱坤走出来,立即有人大声叫道。

  其他的百姓一见到钱坤,便纷纷下跪行礼,并高呼:“拜见晋王爷——”看到府衙门口黑压压一片,钱坤只冷声道。

  “下面由临公公宣读圣旨。”说完,他走到临公公面前,一掀袍摆便直挺挺地跪了下来。

  福临拿出随身携带的圣旨,缓缓展开。

52书库推荐浏览: 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