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宽心。”楚窈觉得君攸宁有些魔怔了,君攸宁深呼吸几下,“好了。”
“真的?”
“嗯,今天收的那些已经放在地窖了,明天我就开始动工。”君攸宁想通了,与其唉声叹气,还是早做为妙,楚窈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嗯,反正我和青果负责做饭,明天也来帮你。”
“好。”
……
第二天一早,君攸宁和他们说清楚情况后就和楚窈还有青果一起在院子里干大事了,月柔婶子则负责了做饭的事。
楚窈和青果负责将土豆去皮洗净,然后将切成薄片,君攸宁负责将土豆入锅焯一下,沥干水分,然后端到外面院子里,一片片铺好,让阳光曝晒。她做了两种,一种放盐一种不放盐,因为做的干土豆片比较多,所以还余下了不少的土豆淀粉。
一天下来她们三个都在弄这些,前院和后院里满是晒的土豆片。月柔婶子家也到处都是晒的土豆片。
晚饭的时候,君攸宁做了好多,醋溜土豆丝、糖醋土豆丸子、红烧土豆块、土豆馅的炸春卷,还有土豆饼和土豆米饭。
众人一脸茫然的看着桌上的菜,君攸宁不好意思地笑笑,“这是土豆的盛会。”
“好多土豆。”青果盯着桌子,“不过我喜欢。”
“喜欢就多吃。”土豆这个东西,基本上大家都爱吃,君攸宁放心了,一顿饭吃的倒是很愉快。
接下来几天,君攸宁开始做土豆淀粉,为此她多买了几个擦菜器,一斤土豆最多能出大概一两的土豆淀粉,于是君攸宁尽可能的多做土豆淀粉,到时候腌制肉类、勾芡、做酱时使用、做土豆粉等等,用途很多。最后她还是买了十几口缸用来储存土豆淀粉,余下的过段时间储藏红薯干用。
另一方面,番茄这新鲜玩意儿君攸宁收了一茬后立刻送到镇上的沐家和明月楼,还特意给起奇珍楼的王掌柜送了一些,并且告诉了王掌柜几种番茄的吃法。她知道一旦王掌柜喜欢上了番茄,那她地里的番茄的去处可就有着落了。
至于菜豆和番瓜她当时买的少,所以自己留着做种和食用,明年再大力种植,胡萝卜她也种了不少,但胡萝卜一般来说好多人不喜欢,她就打算喂兔子,腌咸菜,晒萝卜干,十月底时储藏一些,为冬天做准备。
果不其然,王掌柜很喜欢番茄,特意派人请君攸宁去镇上谈价钱。
“君姑娘,我们奇珍楼打算收购你的番茄,一斤40文如何?”王掌柜觉得他给的这个价格还算可以,一般的蔬菜价格都在2-5文之间波动,番茄既可以当菜也能当水果,贵十倍左右也可以了。
“王掌柜,你要知道,我这番茄是特意高价从外域商人那买来的,伺候它们也费了不少财力和物力,番茄一盘菜最多用两个,你可以一盘卖到两三钱银子,四十文是不是太少了?”君攸宁对熟人可以卖的低些,但是做生意还是把价抬的高些比较少,“一口价,80文一斤。”
见君攸宁一下把价翻了一倍,王掌柜有些坐不住了,“这,这也太高了了吧?”
“我本来打算一斤一钱银子卖的,但想了想,王掌柜以前很照顾我们,所以才便宜了二十文,您若不同意,我就去其他酒楼看看,青阳县云平府的酒楼肯定会出更高价买的。”这是之前沐掌柜告诉她的方法,让她这样刺激一下王掌柜,王掌柜终是点点头同意了,“好吧,那你现在有多少斤?我全要了。”
第五十一章 谣言
“现在有1000多斤,过几天还会有几千斤。”君攸宁道,王掌柜点点头,“我全要了。”
“嗯,好。”君攸宁知道奇珍楼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分店,总部可在云平府呢,这点量王掌柜可能还嫌少呢,“那我一会儿就给您送来,我们当场就称好,签下契约怎么样?”
“好。”王掌柜点点头同意了,派了几个伙计驾着牛车同君攸宁一起回了白水村。
君攸宁回去后便组织大家先把熟了的番茄摘好放筐子里,抬上牛车,然后坐着牛车去了奇珍楼。
称完后一共一千零二十三斤,一共81两8钱40文,王掌柜干脆直接给了她82两,两人立好契约签了字,君攸宁满意的揣着银票回家了。
这些天,地里的土豆、红薯和芋头已经采完了。要留种的部分君攸宁特意放在了一个地窖里,这些留种的不能随时开窖,必须得好好储藏。
红薯、土豆和芋头因为比较耐放,所以君攸宁打算先让它们待在仓库就好,她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做蔬菜干。
茄子、番茄、菜豆、胡萝卜等等,都能做蔬菜干,这几天君攸宁便一直带着青果和楚窈做蔬菜干。
“这做好了,冬天也不愁没菜吃了。”青果负责将蔬菜清洗去皮,“以往冬天我要吃一冬天的萝卜白菜,吃的我整个人见了萝卜白菜都怕。”
“那我看你冬天吃的还那么多。”楚窈调侃道,青果吐吐舌头,“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君攸宁和楚窈摇头笑了笑,青果,真的是一个十足的吃货。
洛陵游和洛景天这几天也去镇上继续做生意了,挣钱这事不能耽误。
晒的第一批干土豆片一共三百多斤,全被君攸宁塞进麻袋扎好,放进了仓库里,干土豆片只要保存得当,放一年多都不成问题。那些蔬菜干也是晒干后保存放仓库,到时候冬天拿出来吃。
大部分的芋头和红薯也被她做成了芋头粉和红薯粉,放入缸中密封保存。剩下的小部分芋头则是做成芋头干。
整个九月,大家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九月中旬的时候,空青就起身去县上准备府试,洛家几人将洛空青送到县上安顿好了才回来。
期间君攸宁除了留下一小部分番茄外,其余成熟了的全卖给了奇珍楼,得了五百多两银钱。
番茄现在成了镇上县里的名物,许多人都特意去奇珍楼品尝一番,许多人都想明年也买些种子来种,因此村里人都来找君攸宁买种。
君攸宁留下的种子最多够种半亩地,她还想着再送相熟的人一些,自然不肯卖,于是也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谣言,将君攸宁塑造成了一个无情无义自私自利的小人。这一传十十传百,附近镇上的人都这样传了,这就是舆论呀,现在谁还记得君攸宁当初擒获盗贼协助破获灭门惨案的功绩?
君攸宁现在是看出来了,在利益面前,许多人都会红了眼,何况她本来就和村里大多数人不熟,甚至没说过话,以讹传讹,自然很多人都信了。所以说,谣言,真是很可怕。
就拿这几个雇工来说吧,就有几个起了小心思,因为之前签的契约后来改成了半年,所以到10月底就结束了,所以这几个人就早早给君攸宁说了不再续约。还有几个想让君攸宁涨工钱,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现在君攸宁名声不好,他们给她做工还得背着压力,除非涨工钱,否则他们就走人。
只有程启和杜家老大杜敏还是同意五钱银子一个月继续干活,君攸宁自然同意,至于其他几个人,她明确说了,不会涨工钱,要走就走。她才不会那么委屈自己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不懂文艺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