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_千年书一桐【完结+番外】(168)

阅读记录

  司画眨巴眨巴眼睛,似乎明白了些,又似乎没完全明白,想再问个清楚吧,谢涵挥了挥手,她只得一步三回头地收拾行李去了。

  司画走后,谢涵见老先生答应留下来用晚餐,想着没有陪客的,略一思忖,便道:“老先生,谢涵不便陪客,可又没有让客人独斟独饮的道理,因此谢涵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请我祖父和两位伯父来陪客?”

  谢涵之所以征求一下对方的意见,是怕他以为她又在耍心机,想算计他什么。

  说起来她也是为难,她不能陪,让下人去陪或者让老先生自己一个人吃都不是待客之道,所以她只能硬着头皮开口了。

  “理应如此。”

  杜郎中这点还是明白的,谢涵虽小,可也是一位姑娘家,且还是一位正经的官家小姐,所以不可能亲自陪他用膳。

  而他之所以答应留下来用餐,事先也考虑到了陪客的肯定是谢家长辈,因此他想借这个机会多了解些谢家的情况。

  这门亲事他虽然不太愿意,可他担心的是万一自己孙子真的看上了这户人家看上了那个姑娘,他这个做祖父的只能是选择成全,毕竟是要跟他孙子过一辈子的人,如果可能的话,自然是要为他挑一个可他心意的。

  谢涵倒是不清楚老先生的心思,她以为老先生肯留下来多半是对自家厨娘的扬州菜感兴趣,她知道一般做郎中的人味觉和嗅觉都比普通人敏感,因而对吃的东西也比普通人感兴趣。

  于是,谢涵命司琴亲自去灶房传话,准备几样地道的扬州菜,另外,再命她去一趟老房,把谢春生和谢耕田谢耕山父子三个请来。

  再说小月几个回到老房时,可巧张氏正和两个儿媳在炕上一边做针线一边说着家务,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小月的亲事。

  这些日子她们也托人打听了些杜家的事情,知道杜家公子尚未婚配,可问题是杜家摆明了要读书人家的女孩,张氏觉得这件事难度太大。

  那天在谢涵那边吃饭时配合谢涵说的那番话是为了给外人听的,这点自知之明张氏还是有的,目前的谢家绝对算不上读书人家,他们只是一户刚脱离了贫困不愁温饱的农户,说好听些是小地主,连大地主都算不上。

  因此张氏的意思是想劝郑氏放弃。

  张氏和郑氏手里倒是都有几个备选的,不是在镇上开铺子的就是邻村的地主家,还有一个是县城开绸缎铺的,和谢沛认识,对方知道谢沛有一个这么大的堂妹,主动托人想求娶。

  可郑氏有杜廉在这比着,觉得这些人家都不心甜,如果可以,她还是想把女儿嫁给一个家境稍微殷实点的读书人。

  吴氏倒是对县城的那个开绸缎铺的小后生动心了,见郑氏不同意,刚想开口问问张氏说给新月如何,便听到了新月和弯月从门外进来的声音,紧接着,三个人就掀了门帘进来了。

  “这个时候你们怎么跑来了?”张氏问道。

  “杜郎中来了,正跟小妹说话呢。”新月见小月低着头,只好先开口了。

  “他来做什么?”三个声音同时问道,不过三个人的语气语调听起来都不一样。

  张氏是担心,她是怕谢涵的身体又出毛病了;郑氏是惊喜,对方肯上门来,说不定就有机会;至于吴氏,她的心思就有些复杂了,从内心里她当然希望小月能嫁一个好对象,这样的话将来她的两个女儿说亲的时候也能被人高看一眼,能挑选的范围也大些。

  可小月要真嫁个好对象了,她又怕把新月和弯月比下去,毕竟像杜廉那样的后生是可遇不可求的。

  “好像是来给小妹看病的,应该没什么大事,他夸小妹的气色好呢。”小月心细,怕大人们担心,便把杜郎中进门后的那几句话学了一遍。

  郑氏一看自己女儿这羞答答的样子,哪里还不明白女儿的心思?

  第一百九十六章、不尽兴

  郑氏明白归明白,可到底要怎么做却为难了,这种事情没有女方上赶子的,可不上赶子,她又怕错过了杜廉这么可心的好后生。

  “娘,不如你也过去请这个老郎中给你把把脉,每年冬天你都说气短胸闷的。”郑氏拉着小月的手一边摩挲一边对张氏说道。

  郑氏知道老太太比她会说话,也比她有见识。此外,老太太还有一个诰命的身份,说话比她有分量,因此她求上了老太太。

  原本谢涵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可谢涵年龄实在太小,没道理让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去牵线保媒的,传了出去只会让人家笑话谢家太心切。

  “这合适吗?”张氏拧了拧眉头,她也为难。

  “你小妹一天都给你们吃什么了,娘,你看这姐几个的气色是不是越发好了,就连我们小英子也胖了不少,白净了不少。”吴氏不想当着女儿的面说这些,故意拉着小英的手笑道。

  张氏看了外孙女一眼,“是好多了,还是我们涵姐儿会调理人,这几个姐姐的气色都不错。”

  这是张氏第一次觉得这大儿媳也有聪明的时候,故而很是给面子地拉着这几个孙女打量起来。

  当然,张氏最关心的是小月,如果剩下的这一个多月不能把这大孙女的亲事定下来,明年就出不了嫁,可问题是后年谢沁也十八了,也该成亲了。

  因此,老太太心里不是不急。

  可着急归着急,让她随随便便给这大孙女挑户人家出门她也不愿意,这大孙女小的时候正经吃了不少苦,那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底下的弟弟妹妹都是她带大的,老太太早就想好了要在亲事上好好补偿补偿这大孙女。

  想到补偿,张氏的脑子里也闪出了杜廉的身影,这个后生无论家世、品貌、才学都是上上选,难得年龄也相当,也难怪自家儿媳和孙女都会动心了。

  “要不,我还是过去瞧瞧?问问那老郎中涵姐儿的身子骨到底如何了,这孩子一到冬天就怕冷得厉害。”张氏说完看了看两个儿媳。

  “祖母,那我陪你去吧。”新月也站了起来,她是想去看看司书到底帮她问了没有。

  “小姑娘家家的去做什么,听话,好生在这坐一会吧,对了,你这几天都绣了些什么?”吴氏拉住了新月。

  她当然清楚张氏是去做什么的,这种场合不适合新月这么大的姑娘。

  新月听了正要反驳几句,忽听得司琴在门口说话的声音,忙掀了门帘跑出去,没等司琴开口,新月拉着她耳语起来。

  “二小姐,这事你回头还是问我们姑娘去吧。奴婢是来找老太爷的,我们姑娘打发奴婢来请老太爷和两位老爷过去陪客。”司琴心里明镜似的谢涵之所以打发她来请客,目的就是怕司棋和司书两个乱说话。

  “陪客?”张氏刚要问陪什么客,忽然想到了那个杜郎中。

  得知谢涵把这老郎中留下来吃饭了,张氏几个的脸上不免露出了几分喜色,都以为谢涵是为了促成小月的亲事才把老郎中留下来,而老郎中既然肯留下来,想必对谢家也是比较中意的。

  其实,在谢涵大大方方地把老郎中领到藏书室那一排关于科考的书籍前,在谢涵头头是道地向他介绍这些经史子集时,杜郎中对谢涵的博学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样的人家才是真正的诗书人家。

52书库推荐浏览: 千年书一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