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贵娇_槐秋【完结】(374)

阅读记录

  大理寺寺卿郑田叔、都察院御史中丞刘文良、刑部尚书姜国子、吏部尚书萧统。

  还有兵部尚书,何文靖。

  扫过,赵凤曜的目光落在何文靖身上,开口道:“恭贺何大人任命兵部尚书。”

  何文靖站起身,冲着赵凤曜一揖:“得靠郡公爷提擢。”

  赵凤曜也不虚礼,看着何文靖点点头:“何大人坐下吧。”说着,目光扫过屋中众人:“今日召集几位大人前来,是有要事商议。”

  说着,赵凤曜顿了顿。再次看向屋中的众人。众人都正襟危坐,一脸肃然的看着他。

  “第一件事,是我父王病殁了。”赵凤曜看着众人,缓缓说道。

  朝中所谋布局,这些日子他常有跟几位大人商讨谋划。但是从接到此事后,便未曾告知几位大人。也并不是刻意隐瞒,而是此事说出来对于朝局谋划也于事无补,还平添个人心中的恐慌。而选在此时说,一是兵部尚书已定;二s再隔不久噩耗就会传入京城。

  下面坐着的几位大人一阵哑然,惊诧之后,便是姜国子先开了口。他看着赵凤曜,皱着眉头:“这是何时的事?”

  “正月辛丑日便到了。”赵凤曜也不想隐瞒,如实回道。

  底下一众吸气声。

  “那般早就去了吗?”郑田叔也着实惊骇道了。

  “天哪,京城竟然一丁点儿消息都没有收到。”都察院御史中丞刘文良不可置信的摇摇头。

  “是啊,这也瞒得太好了。这半年来我都从没有听到一丝风吹草动。”萧统也跟着叹了一声。

  赵凤曜看着下面惊诧不已的众人,接道:“这是父皇的意思。秘不发丧,待将军们凯旋回朝再传讣闻。一是为了不动摇军心,二是,”说着,赵凤曜顿了顿,又道:“为了我们在京城能顺利。”

  姜国子听了点点头:“王爷大义,临行都还心系大局,只是,难为他了。”说着,姜国子叹了一声。怀荣王最后无声无息的死在了缠绵多年的吧病榻上。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也曾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啊。

  姜国子想至此,又叹着气惋惜的摇了摇头。

  赵凤曜多看了他一眼,很快收回目光。

  “那何时讣告会传入京城?”问话的人是吏部尚书萧统。他脸色严肃沉稳。

  “流光将军凯旋的消息传来时就会送往京城。”赵凤曜看着萧统回道。

  闻言,下面的几位大臣不解的互相看了看。刘文良转头看向赵凤曜:“流光将军不是不知所踪了吗?”

  赵凤曜摇摇头:“流光将军其实是暗中追着西齐的残兵一路往西齐边塞去了。”

  第423章

  “往西齐去了?”说话的是一直未曾开口的何文靖。他听着赵凤曜的话,眉头皱起。对于军中之事,他也曾在兵部做过,自然知道这意味这什么。

  “既然大胜,为何还要多此一举的跟着西齐的残将去往西齐?我们大军酣战半年,也该修养了。如此一来,对国力不甚有好啊。”何文靖看着赵凤曜不解的问道。脸上带着疑惑和严肃。虽然他是很敬佩这流光将军的。先不说以女子之身带兵打仗。便是打仗的作风都是凌厉而果决。以少胜多不讲,还能不费一城打败西齐大军。

  这样的胜仗,是真正的大捷。难得的是,这场仗从任何意义和角度上来讲都是大胜的。可若这流光将军是个好战分子,南商的国力也可能会被她拖垮。他作为兵部尚书,自然不能置之不理。

  赵凤曜看着何文靖,温和的道:“今日来找你们商谈的事,其中第一件,便是说一下这辽北的情况。”说着,目光扫过众人。

  下面坐着的几位大人都肃然危坐,一本正经的看着赵凤曜。

  赵凤曜端坐在上位上,谈及此,整个人便沉了下来。战场上的事让他整个人发出难以让人忽视的凌厉气势。他也是南商的常胜将军,也是南商难得的将才。虽然这些年偏居京城一隅,但骨子里也是个战士。

  “我先说的,便是流光将军此时的行迹。”赵凤曜边说,目光便扫过下面众人:“流光将军现在正在去往西齐的途中。她此次,准备大举进攻西齐。让西齐,至少百年之内不能恢复。”

  其实他跟她都想过,直接攻打西齐并入南商。但是时间不对。一是西齐与南商之间隔了一个大戈壁山原,不利于统治。二是西有江晋虎视眈眈,内有南商朝中明争暗斗权利割让,现在这个内忧外患时机,实在是不适合占领西齐。

  下面的众大人没有赵凤曜想得多,只是乍一听到此言,皆是倒吸一口冷气。

  这个这个流光将军,竟然带着大军往西齐攻去?

  西齐就算退兵了,好歹也是强国之一,哪里能随便攻打。再以南商现在的处境……天哪,这个流光将军到底是有多胆大?

  赵凤曜看着下面几个大人惊疑不定的样子,最先反应过来的是郑田叔跟姜国子,两人对视一眼,便是郑田叔看着赵凤曜先开了口:“此举,是不是太不妥了?”

  赵凤曜没有回道是与否,好与坏,只是开口继续道:

  “我再说一下辽北实际的情况。西齐此次大军七十万犯境,七十万是个什么概念,我想在座的大人们都清楚。那是西齐的举国之力。强国如南商,也不过百万军师,还因疆土辽阔分居辽北、淮川两地。此番七十万人,举国之力便是有占国之欲。既然西齐都有灭我南商的欲望了,为何还要容忍?他们想打便打,想退便退?若是此番不能让西齐知晓好歹,这一场仗,便是白打了。北有西齐,西有江晋,内有朝堂争权腐败。若是此次能将西齐完全收服,便是最好的。”

  赵凤曜说着,停了停,又道:“这是我跟流光将军两人的意思。”

  他曾经被动,敌人打就应战,敌人走就送,是因为无兵符不能随意调动大军。如今有了兵符,还那么好欺负?四儿不是那种人,他也不是。

  下面的几个大人听着赵凤曜的话,虽然认同,但是却依旧带着担忧。这事儿,自然是担忧的。常年在朝堂混迹的他们,大多都是文官,只能从国力民生发展处来想此事。虽然觉着郡公爷说的有道理,可详细到军中事宜后,便没了经验。如此也不好说话。

  便有兵部新任尚书何文靖皱着眉头道:“话虽这样说,可若是我军穿过那隔壁山原进攻西齐,一是人力,二是地势,都不及啊。长途征战必损耗,那西齐大军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赵凤曜看着何文靖,给了个稍安勿躁的眼神,又解释道:“辽北大胜时,还有一事大人们可能不清楚。京中有言传辽北大军以十万大军,退了西齐七十万大军。的确如是。但还有一个事儿。辽北七十万大军进攻被退,退者不过五万人。”

  密室中一阵静默。

  好一会儿,才有人反应过来。那吏部尚书萧统,看着赵凤曜颤巍巍的开口:“你是说,那流光将军用十万人打败了西齐七十万大军……还是全灭?”

52书库推荐浏览: 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