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
“老大这是怎么了?吃了早饭就在炕上睡着了,刚吃完中饭又打呵欠要去睡觉?”
厨房门口,小福看着丁石头打着呵欠离开的背影,不由诧异地嘀咕。
“老大前些日子累着了,就让她睡吧,明天又要开课了。”丁点从井边提了一小桶水过来,小声说道。
“不是初十才歇过吗,老大也没有睡懒觉呀,顶多中午打个盹儿。”小福不解。
“不管是初十还是二十、三十,老大哪里真歇了?不是忙着读书、缝衣裳,就是和大家讨论功课。”
“今天大家都没过来,才是好睡觉呢。”丁点撇了下嘴。
这几个月来老大致力塾学和操心别人读书的事,不停地说、不停地想、不停地写,他在旁边看着感同身受。
他都觉得累,老大如何不累?
正文卷 第355章 她就不必耗在这里了
第二天,丁石头又恢复了精神抖擞的模样,一如平常那般,在院门外练拳,直到学童们陆续赶到。
丁点见她又正常了,也就安下心来。
转过七月过,一场雨后,山坡泛黄、清风凉爽,总算有了丝秋意,丁石头手中的折扇也成了装斯文的道具。
到了八月,中秋也就快到了,但在农家,中秋之后就快收割晚稻,之后还要翻田种秋油菜……
因此,八月初一来交束修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提前向她请假了,从八月十七到九月十六。
八月的上半月和九月的下半月,合起来恰是一个月,从他们尴尬的小心翼翼表情来看,是希望她能将九月的束修免掉。
丁石头知道农家人家境艰难,还要供这些少年读书本来就不容易,自然也立刻识趣地答应了。
当天就在复学班宣布了放假时间,将八月和九月合成一月,不必多交束修。
少年们听了顿时激动地欢呼起来,许多人也露出明显松一口气的表情。
丁石头心中也很感慨,每月五吊钱,她在市井混迹时,也不能保证每月都赚得到,除非下黑手,否则食不果腹的时候还是很多。
农家人除了地里的作物缴税、卖给粮行、自己存粮,想要来钱就只有进城做工,或者靠家禽家畜、山货、手艺等贴补家用。
自然,每月交来的五吊钱,也不可能是每月现赚,而是历年积蓄起来的。
家长们对自家孩子寄予了什么希望,丁石头自然明白,也不敢怠慢教学,只希望自己的付出,对不住他们的信任。
尽管开塾之初有言在先,农忙假和年节假,束修不减不退,但人家请了一个月,自然是尊重他们的苦心。
不过启蒙班就没人请假了,他们年纪不大,回家也干不了什么活儿,还不如搁在塾学让大人放心呢。
想到九月还会有三十多两进帐,丁石头的心情并没有被复学班影响,反而想趁只带一个班的机会清闲一下。
“过完中秋,你巩固启蒙班的《三字经》和《百家姓》,再教大家拆解对课,等复学班回来,再接着讲书。”
丁石头突然也想出门走走,这半年来都呆在南城村,在过去十年记录里,更是很长时间了。
如今束修算稳定,但每月赚多少也是有数的,不止她,别人也是有数的,她不喜欢自己的家底被人算得一清二楚。
如今有刘学贵能带班,她就不必耗在这里了。
“这秋天来了,冬天也就快了,我想在冬月十五之后,就给启蒙班放假,过了正月十五再上学,也给他们省两个月束修。”
见刘学贵惊讶得瞪大了眼睛,丁石头笑了笑,解释原由。
“他们还这么小,夏天也罢了,冬天风雪天多,让他们涉远而来虽然锻炼心性毅力,但若冻了手脚、或是染了风寒,得不偿失。”
“再说冬天本来就是穷家人最难熬的日子,省下一两银子,过年都能多买几斤肉了,还能添件新衣裳。”
“你的仁善之心,大家都很清楚,但两个月放假,不怕那帮小子把这半年的努力全给抛诸脑后吗?”
刘学贵钦佩地朝丁石头抱拳致敬,却又不免担忧。
正文卷 第356章 打破这个现状
“所以让你在只有启蒙班的这个月里,巩固他们的三字经和百家姓呀,我要让他们全部学完,放假前把这两本书攒出来。”
丁石头笑着说明自己的计划,刘学贵这才表情一松,也笑起来。
“原本也是打算年前陆续分给他们,这样也好,让他们在家时时温习,明年上学就要抽查,还要让他们全部在沙盘上默写出来。”
没想到刘学贵布置起作业来这么狠,丁石头愣了愣,继而大笑不止。
她可以想见,当那帮小朋友听说两个月寒假的时候会有多兴奋,而被刘老师一盆冷水兜头浇下时,表情是怎样的沮丧。
今天才八月初六,放假的事自然不能提前说出来,以免影响启蒙班积极的心态。
秋天来了,山上的野果可摘的多了,木耳、野菌、山菇也陆续生长着,少年们每天上午都在这里听课,下午就早早上山去。
没想到南城村的同窗们上学这么随便而自在,外村少年们心里羡慕极了,但他们都是交了束修的,自然不能跟风。
但这帮外村少年们也在心里暗暗立誓,一定要更加努力读书。
丁石头本是敏锐之人,很快就发现了这些人私下的较劲和努力,略一思索便顺势抛出一块馅饼。
三年后能考上童生就能在九九塾学当老师,月俸三两。
这一美差立刻让少年们斗志昂扬,心头的火更加炽热了。
南城村的少年们听说后却如收到了挑战书一般,当晚就跑来找丁石头。
“老大,你需要这么多老师吗?有咱们当助教不就好了,干什么要多花钱呢。”
“老大,虽然我明年去考一定考不上,但后年可就说不准了,万一大后年就让我考上了呢。”
“……”少年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都是不想丁石头请外村人当夫子,就算要请,也是请他们呀。
“知道为何大家读书难吗?”丁石头笑看着少年们争相表现的热闹,却提问他们。
大家愣了愣,都摇了摇头。
当然,摇头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那个答案,不想说罢了。
这是很早前就谈论过的话题,因为穷家人没钱读书,能开塾授学的夫子就更少了。
“你们都知道,却不知道,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读不起书造成读书人少,读书人少就没有读书人能够开塾,没有塾学,上哪里去读书?”
“也因此造就了江夏村塾的垄断和娇纵,成就了夏家秀才,而你们,十年读书花了多少钱,又学到了多少?读不起的也就启蒙个两三年,顶多五年就退学了。”
“这就是你们的现状,而我开塾打破这个现状,当然,这仍不是我的目标。”
“我的目标是,要让所有人都能用最少的束修,读上最少五年的书,识字五千!能写会算!”
52书库推荐浏览: 燕七雪